希望之光:中国或将提前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近期,外媒“热搜”中国民航。其一,自9月3日起,北京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这不仅是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极大贡献,更标志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其二,9月4日,中国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民航局副局长崔晓峰在服贸会的航空领域专业论坛上表示,8月底,中国民航每日航班量已经超过1.3万班次,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这份漂亮的成绩单再次得到外媒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作为经济活力的一个风向标,中国民航率先触底反弹,是提振全球民航复苏的“希望之光”。
9月3日,恢复直飞北京的第一架国际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牢牢扭住扩大国内航空市场需求这个战略基点,通过扩内需弥补外需萎缩,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民航强势回归正轨,让国际民航看到了希望。
中国或将提前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近年来,全球各方的声音都认为,中国终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国际航协(IATA)的预测是,这一年最快在2023年左右到来。但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市场的影响及中国民航的率先触底反弹,可能推动这一时间点提前到来。
来看一组民航局公开的数据:5月,中国民航单日飞行班次回升破万,恢复至疫情前六成;6月,中国民航单日运输旅客量回升破百万,恢复至疫情前六成;7月,中国民航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约八成,旅客量恢复近七成;8月底,中国民航每日航班量恢复到疫情前九成。
9月11日,武汉天河机场当日国内客运航班计划505架次,达到去年国内航线同期水平,是自4月8日武汉天河机场恢复国内客运航班以来最高纪录。
再来看空中客车公司近日发布的新闻简报:在全球已交付使用的10404架空客飞机中,近2/3在最近的5天内至少执飞过一趟航班,属于中国民航机队的空客飞机同期飞行频次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中,中国共拥有1895架空客飞机,空客发文前5天内,有过飞行记录的飞机为1756架,占比近93%。
得益于中国内地民航航班量的快速恢复,亚洲整体地区运力的恢复也在全球各地区中拔得头筹。根据OAG数据,8月亚洲地区的运力水平已从今年4月最低谷的-53.9%,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8%左右。
相比之下,欧美等地民航市场,则是愁云惨淡。1月,平均每天有24900架商务客机从美国机场起飞;但到7月,美国日均航班数量仅为13700架次。自疫情发生以来,从美国中部的偏远州到澳大利亚荒漠,数万架民航客机停在各地的机场上。英国《邮报》最新报道透露,美国正在研究将更多飞机长期停放在国外的计划,因为航空旅行的恢复所需时间比预期的要长。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中国民航经受住疫情“压力测试”,率先触底反弹,为各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发展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在今年5月,中国航企运营的客运航班数首次超过美国。虽然对中国民航来说,这个“第一”的荣誉略显苦涩,甚至是暂时的,但在疫情持续的当下,这个“暂时”或许可能还会出现,因为双方的差距的确缩小了。更值得注意的是,撑起这个“第一”的,95%以上靠的是中国国内航空市场——中国战疫成绩有目共睹。
中国民航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
在恢复航班的同时,如何解决营收的严峻考验,是航司亟须考虑的问题。事实证明,在十多家外航申请破产或进入自愿托管程序的情况下,中国绝大多数的航企不仅活下来了,更积极有序地推动了复工复产,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稳定提供了强大助力。
东航“随心飞”产品再出新,目标在年底实现国内航班正增长。
在疫情发生之初,基于2001年“9·11”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后民航业“V”形反弹的经验,多数主要航空公司都较为乐观等待夏季复苏,但持续性的疫情让人们对航企的生存提出了担忧。面对民航业恢复期所面临的航班班次较多、上座率较少的情况,东航打头,各航空公司纷纷推出了各类“随心飞”产品,以低价格吸引旅客,带动国内航旅消费市场大循环。在选座、航食等环节,航空公司进一步个性化细分营销,不断推出满足不同旅客需求的产品,拉动了航空消费性产业转型升级,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航大众化战略。后疫情时代,能够坐得起飞机、选择飞机出行的旅客将会越来越多。
在疫情中,航空货运一度逆势增长。自2月起,中国民航刮起了全球“客改货”风潮,填补疫情期间亟须的货运运力缺口。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每周运营货运航班1068班,是疫情发生前的2.6倍,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凸显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枢纽地位。
成都再次启航“一带一路”复工国际包机,168名央企建设者乘坐国航包机飞赴斯里兰卡。
不过,亮眼的成绩背后也暴露了我国航空货运的问题和不足。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结合我国航空货运的短板,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航空运输产业链、供应链的号角必将吹响。
中国民航防疫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初,疫情汹涌袭来,民航业被一下子“打懵”了。在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选择关闭机场、停飞国际航班,以此阻断病毒的国际传播。但是经过大半年与疫情的斗争,大家发现新冠病毒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被消灭的,“闭关锁国”只能是短期的应急之举。长期来看,国际交往不可能断绝,各国需要一种常态化的防疫机制,在防止疫情通过国际航班扩散的同时,保证必要的国际往来不断线。
近段时间,以北京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为重要标志,中国传递着逐步复苏国际航班的信号。自疫情发生近9个月以来,中国民航的一系列大大小小防疫举措切实发挥了作用,为国际航班的回暖创造了必要条件。
从大的方面来说,实施航班奖励和熔断措施,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连续3周为零的航班,可每周增加1班,最多达到每周2班;而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多的航班,将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这一举措有奖有惩,而且针对所有国内外航空公司,促使各国航司做好登机前的核酸检测,以及飞行中的客舱防疫。
从更细节的方面来说,中国民航已发布5版《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根据对新冠肺炎传播特性的研究,不断升级并细化机场、客舱中的防疫措施,指导运输航空公司、运输机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中国民航已向40多个国家民航主管部门分享了在政策扶持、运行安全、疫情防控协调机制、公共卫生、技术指南文件、疫情风险评估、快捷通道、检测和隔离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向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提交《在突发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航空业应对措施及改进》、对国际民航组织疫情期间全球航空旅行指南提出修订和完善建议,得到高度认可。可以说,在全球航空业复苏中,中国民航的防疫经验值得借鉴。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更让人明白自由往来的重要。中国民航率先触底反弹,不仅向全世界释放了继续对外开放、高质量开放的信号,更提振了全球民航的抗疫信心,为全球民航更大范围复苏注入“强心剂”。相信随着新冠疫苗的研发上市,疫情将得到逐步控制,国际航空市场回暖的步伐将越迈越大,人们终有一日能“说走就走”,随心飞去世界任何一地旅行。(张丰蘩)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致敬!17个集体和11名个人代表民航业接受国家表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