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型枢纽机场跨周期扩建策略研究
自2020年至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民航国内生产运输业务总量和大型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双双受挫,发展低于预期水平。重庆机场抓住当前生产总量低位运行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推进器、放大镜作用,以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五期扩建”)为杠杆,科学运用跨周期扩建策略,发挥独特的战略引导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型机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疫情下大型机场跨周期扩建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主要大型机场基本都经历了多轮扩建,地面资源得到了有效补充。不过随着市场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疫情波动,很多关键性问题凸显出来并呈现出中长期特征,比如企业经营结构、增长动力、信息孤岛、发展质量和效益匹配等,以单纯增加传统资源要素投入的方式应对起来捉襟见肘。因此,借鉴经济领域专业术语,通过跨周期扩建,将大型机场建设过程由短期视角和速度规模视角拓展到中长期视角和质量效益视角,通过不同策略的有机协同,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机场发展的突出性、长期性、结构性问题。
疫情下重庆江北机场跨周期扩建面临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期间将完成扩建或启动扩建的大型机场约有2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7200亿元。但是,在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大型机场扩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与机场扩建资源、资金占用矛盾的挑战
大型机场扩建中建设与运行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对机场核心资源、资金、资本的使用存在大量交叠、制约及相互作用。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机场运行效率和商业资源价值转化造成限制。大型机场扩建动辄投资上百亿元,资本金比例通常不低于40%,企业相应须承担约60%的贷款,大量现金流的占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另外,大型机场扩建周期长达3年~5年,与当前的疫情周期高度重合,建设投资将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需要企业持续性地为工程建设“供血”,给机场整体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企业改革转型期与建设高峰期嵌入融合的挑战“十四五”时期是重庆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处于规划建设高峰期、运行安全高压期、改革转型关键期三期叠加新阶段。如何以本次大型扩建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江北机场枢纽功能,实现企业改革转型与枢纽建设同频共振、深入融合、同向而行,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和挑战。
疫情下大型机场跨周期扩建的策略
在当前疫情多点散发、生产运输面临下行压力等形势下,发挥基建投资在经济恢复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策略性地开展跨周期扩建,可有效减轻机场全周期投资压力,提升建设质量,稳住经营生产基本盘,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稳住影响未来生产运输增长的核心变量,实现机场高质量发展和改革转型。
坚持短期和中长期统筹发展的基本原则
大型机场扩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项目,建设资金、资源等要素在时间线和空间线上分配不均衡、不稳定。因此,谋划机场扩建要从全局高度出发,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既重视增强短期目标调整的前瞻性、灵活性、动态性,对短期建设目标予以充分考量,又坚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定力和耐力,强调中长期规划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机场平稳运行和跨越式高质量建设发展。
本次江北机场五期扩建在重视建设速度和品质的同时,还注重动态优化项目的建设节奏、力度、方向、规模,把更多资源、更多管理投入到高转化率、高使用率、高时效性、强需求性的项目建设中。例如,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在T2B航站楼及时配备了防爆防疫安检一体化闸机,提前启动了大数据平台疫情防控模块建设;在满足货邮需求方面,加速完成了货运站二期工程建设和投用,将国际货运资源由3.5万平方米增加至约10.8万平方米,使机场国际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40万吨/年,有效化解了货运业务高速发展的供需矛盾。同时正在全力推进西区站坪工程、T3B航站楼南侧远机位和货运信息平台建设,优先新建第四跑道区域资源,后期开展第三跑道区域助航灯具改造、滑行道施工,通过腾笼换鸟、资源置换,减少不停航施工对现有区域的影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机场坚持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纲领性战略决策,以2035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牵引,以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为愿景,保持建设大型枢纽机场的战略定力,全力推动“新枢纽、新产业、新平台”战略落地。
坚持发挥助力改革转型的积极作用
经过4轮扩建后的江北机场体量庞大,长期发展产生了深层次、系统性问题,外部性、周期性、结构性因素叠加。只有通过外科手术式精准变革,多业务、多区域、多平台建设同步发力,先立后破、边立边破、稳扎稳打,才能破解机场发展难题,定向促进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一是统筹五期扩建工程与机场“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战略统领,全面保障运行安全,提升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驱动收入增长,推动机场运营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投资变革;二是锚定五期扩建工程与《智慧机场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结合点,以疫情对数字化进程的推动为契机,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GIS、数字孪生、人脸识别、BIM等与机场生产系统的深度融合、嵌入,优化资源挖潜力,流程重构提效率,变革管理拓空间。
坚持四型机场建设的必然要求
江北机场五期扩建全面贯彻四型机场发展理念,坚持把“以人为本、优质安全、功能适用、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作为建设目标和建设成果,提升现代管理能力和工程质量水平。
在智慧机场方面,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以客户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机场数字化转型需求为统筹,全方位开展数字孪生智慧机场建设,实现机场的全面感知、数据融合、交互驱动、智能决策、精准执行。
在安全机场方面,践行“安全预为”理念,积极推动人脸识别、自助安检、毫米波安检、视频分析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安全管理智能化升级;因地制宜地开发多种技防、智防手段,全面提高对跑道侵入、鸟击、FOD等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水平,将安全风险限制在可判、可防、可控范围内。
在绿色机场方面,充分贯彻绿色机场理念,将T3B航站楼定位为国内领先的绿色三星建筑,围绕合理规划跑滑构型、站坪机位部署、单体建筑布局、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设施设备航班联动、水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推广、空域资源优化配置、ASMGCS四级建设等方面,确保机场建设做到“资源集约、运行低碳、环境友好”。
在人文机场方面,践行真情服务理念,以航班正常为牵引,以满足旅客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机场功能规划、服务设施、商业布局等方面充分考虑旅客出行体验,为旅客提供全流程、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航空服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例如,T3B航站楼采用“整体分流,局部合流”的方式简化进出港流程,大幅提高自助安检、值机、托运、登机等设备配置比例,提升旅客流程便捷性及旅客出行体验。
坚持多措并举、开源节流的主题思路
疫情对机场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预期。以重庆机场为例,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69亿元,较2019年增加0.6亿元;亏损19.21亿元,较2019年增加5.05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1.64%,远高于国内机场44.1%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此,重庆机场坚持“建设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方案的优化是最优的节省”理念,政策支持、精细管理、技术优化等多措并举,严控建设成本和财务成本,以减轻企业经营和资金压力。
在政策支持上,用足用好政府财政支持、税费减免、项目补贴等惠企纾困政策,积极争取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建设项目等支持,通过申报民航发展基金、减免工程规费、财政补助、代/免缴土地费用等争取资金17.33亿元;同时协调建设资本金提前到位20亿元,减少了企业资本金占用,切实减轻了机场建设资金压力,降低了建设成本。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申报亚投行低息贷款,也是值得借鉴的拓宽融资渠道的一种方式。
在精细管理上,通过规范的招投标、精细化的项目管理,货运站二期工程、场道工程、航站楼总承包等项目节余16.8亿元(相对于初设概算批复);适度调节基础设施建设节奏,优先推进西区机坪、T3B航站楼南侧远机位、旅客过夜用房等项目建设和投用,加快实现资源转化为资金、资源转化为效益。
在技术优化上,以简化流程、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为核心,在货运站二期建设智能快件查验系统,查验效率由原每天8小时可查验14400件包裹提高到27600件包裹,人力成本每年节省约90万元;行李拖车全自动换电站项目通过减少车辆采购、人员投入,每年可为机场节约人工成本600万元。
坚持新基建是机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冲击波,重庆机场以“新基建、新发展”理念为依托,科学布局五期建设中新基建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新基建对机场转型的辐射放大效应,主动承担起机场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江北机场五期扩建信息弱电类投资约20.6亿元,与上期建设(9.3亿元)相比翻倍,极大扩大了以绿色基建、数字基建为代表的新基建在整体项目建设中的份额(比例由4.38%提升到11.62%),减少了对传统基建的依赖。主要包括推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空侧换电站、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智能闸机等信息化、智慧化项目在机场建设落地和场景应用;通过A-CDM二期、货运综合信息平台、融合通信平台、远程机坪塔台、AI技术等与现有机场业务/设施进行融合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复用率;同时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数字孪生机场技术产学研用合作,着力解决制约机场发展的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双向赋能。
重庆机场以加快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为抓手,以增量提质、建设扩容、协同共享为路径,以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为平台,打造便捷通达、安全可靠、智慧先进、绿色集约、协同高效的大型枢纽机场,为后疫情时代生产运输量恢复发展积蓄动能,全方位推进机场高质量发展。(作者马建瑞 单位: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对江西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几点认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