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服务 >> 正文

假如飞机乘客能上网



2015-06-29   作者:  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期,工信部已经批准多家航空公司开通机上互联网服务,这意味着中国迈入机上互联网时代,技术接轨国际,模式赶超北美。根据民航相关法规要求,目前在飞行全程中,手机在飞行全程仍然不允许开机,旅客只能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平板设备来连接互联网。

  机上互联网对航空公司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机遇。参照国外成熟的经验,国内空中互联网业务一旦开闸,将呈现飞速发展之势,未来5年会保持年均30%的增速,整个民航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飞机即将起飞,请您关闭手机和一切电子设备……”每次乘坐飞机时,我们都会听到空乘人员如此提醒。飞机上不能打电话、不能上网已经成为“常识”。

  如今,这样的“常识”将被颠覆,在飞机上,乘客们也可以享受互联网服务。

  近期,工信部已经批准多家航空公司开通机上互联网服务,这意味着中国迈入机上互联网时代,技术接轨国际,模式赶超北美。

  记者了解到,现今的中国机上互联网采用国际领先的Ku波段卫星接入技术,网速达3G水平;基于机上旅客购买力强、转化率高、实时支付可实现,预计中国航企大概率会采用自主经营的模式。

  “航空公司竞争激烈,要做的不仅是航线争夺。信息化布局,网络服务的提升也成为新的竞争领域。”交通行业研究员张倩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航空公司或将转型为全方面的服务商。

  项目测试

  近日,关于“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将很快正式面向旅客开放空中上网服务”的消息引起外界关注。

  目前,部分大型航企已对外确认,工信部确实已经批复同意,部分航企的部分飞机开通进行空中上网业务试验。国内航班常规化的上网服务有望在近期正式推开。

  据东航方面对外透露,工信部已批复东航在其21架飞机上,按照申请的国内航线和国际特定航线,开展航空机载通信业务试验,试验期间,东航可向客舱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东航也成为全国首家能够同时向国内、国际航班旅客提供“空中上网”服务的航空公司。

  6月初,国航也在部分航班推广了空中上网,内地及港澳台地区航点包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香港、台北、长沙、拉萨等,国际航点包括日内瓦、首尔、巴黎、曼谷等。

  而南航也已经获工信部批准,旗下10架空客A330客机获准实施机上卫星宽带上网验证运行,所飞航线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国际航线,预计至明年6月,南航将完成这10架飞机的上网改装任务,届时南航大部分往返欧洲、大洋洲航线都可以实现机上卫星高速宽带信号覆盖。

  据记者了解,机上互联网从4年前便已经被提出。2011年11月,国航率先测试机上WiFi服务。当时,国航在北京-成都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上进行了机上局域网航班测试。乘客在万米高空中,连接客舱内的WiFi网络信号,登录国航客舱内的网络服务页面,然后进入其他页面看影片、听音乐,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2013年7月,国航又在北京飞往成都的空客A330-300飞机上尝试空地互联,当时测试的是在万米高空中发微博。这时飞机上的WiFi服务有了更多功能,如可以收发邮件、更新微博、查询股票等。

  2014年,机上互联网得到进一步推进。4月16日,同样是国航北京-成都的A330-300客机上,乘客可通过个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搜索中国移动的4G网络在客舱内转化的WiFi信号,连接后可登录国航的合作伙伴如新浪、银河证券等网页。看微博、发送邮件、股票交易,甚至举行地空视频会议,其传输速度流畅,图像和声音都比较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的7月23日,东航一架A330飞机在京沪航线上试飞机载WiFi系统。这是国内首个通讯卫星地空互联航班。据当年搭乘过的乘客介绍,飞机平飞后,利用机舱的WiFi信号聊微信、视频通话、网购等都不是问题,只有在上网人数较多时,网速才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旅客如果想要用手机上网,在现阶段仍不被允许。

  根据民航相关法规要求,目前在飞行全程中,手机在飞行全程仍然不允许开机,旅客只能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平板设备来连接互联网。

  目前,国航、南航、东航均已启动空中上网项目,而且都强调在测试期间免费。各大网站调查显示,希望空中上网免费模式的人占压倒多数。

  安全疑虑

  机上互联网,看似只是让飞机连上WiFi,但是张倩告诉记者,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很多。

  很多乘客知道飞机可以上网后,都不由地疑惑,如何让飞机连上互联网?

  东航转型办公室副主任张弛对媒体方面介绍,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主流技术方式用于实现空地互联。

  一种是ATG(空地),即地面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模式。国航机上网络建设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王淼说,国航在今年4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了测试飞行。但这种方式需要在航路中架设地面基站,受地形和天气条件限制较多,尤其不能实现越洋飞行。

  还有一种是用通讯卫星,包括L波段海事通讯卫星和Ku波段通讯卫星传输信号。卫星网络通讯可以覆盖全世界绝大部分区域,不受航路及地形影响,网络运行较稳定。其中,Ku波段通讯卫星还具有带宽较大(最高50兆)、扩展性好等优势。

  在传统观念里,任何一点信号干扰都可能影响飞机安全飞行。那么,空中上网安全吗?会不会影响飞机行程?

  对此,中国电信市场部总经理齐炳辉解释,机上通讯在国外已有十年历史,空中上网也有四五年,在全球范围已有广泛应用。美国约有近2000架飞机可以空中上网。

  “其实,机载客舱宽带互联网服务早已经获得美国和欧洲等民航管理机构的认证。”张倩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乘客在机舱内的通讯不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国外有些公司已经允许手机在飞行模式下全程开机,包括起飞和降落阶段。”有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为最大限度保证飞行安全,国内航空公司对上网的要求更为严苛。飞机起飞后爬升到3000米以上才允许开机并提供服务。当飞机下降高度低于3000米时,设备自动关闭。

  张弛也表示,当遇到气流出现严重颠簸,或者出现继续提供网络服务可能影响飞行及通讯安全的其他情况时,上网设备也会短时自动关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手机开机并不影响飞机安全的说法,但是国内航空公司仍然禁止乘客使用手机上网。

  对于这背后的原由,专家们给出的答案却让人感到很“尴尬”:因为国内一些人用“山寨”手机,即使在飞行模式下,由于手机的电磁设备不完全符合要求,功率可能过大,会对飞机前舱仪表设备造成影响。

  盈利模式

  对于机上互联网的出现,乘客们在担忧飞机安全的同时,还有一个更为关心的事情——空中网络收费吗?速度有多快?

  据悉,在国航测试航班上,空中上网的实测带宽达到32M,可以同时满足全舱250人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微信聊天等需求。未来还将采用Ka频段的第五代卫星技术,让带宽更高,旅客的上网体验会更好。

  至于上网收费问题,国外航空公司对空中上网收费分不同情况:有些会开放几个与自己有合作的网站,但是自由浏览要收费;有些只对比较低速的链接免费;也有完全不收费的。

  齐炳辉表示,中国电信将对乘客倾向的支付方式、可接受资费标准、使用流量、时长和习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调研,为下一阶段推广商用服务做好准备。

  对于各大航空公司来说,空中上网将带来航空公司营业模式的一次变革。按中国民航年均运送旅客3.6亿人次,人均飞行2.5小时计算,一年就有9亿小时。利用好乘客的飞行时间,就相当于向空中的“无聊”时间要效益。

  但如何最终实现免费模式,归根到底要依靠商业创新。无论在哪个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是解决盈利困难与收费过高矛盾的根本出路。有专家建议,航空公司可以在有上网服务的航班投放折扣较少的机票,引入更多个性化服务提供商和合作伙伴等。比如,美国达美航空就在一些航班上提供免费WiFi,供乘客浏览亚马逊在线商店等。航空公司借此平台,也将吸引更多广告投放等收入。

  从发展角度上来看,机上互联网对航空公司而言非常关键,公司有望以此为突破口,打通各个服务环节、增加客户黏性,进而向航空出行的前后段服务链延伸,最后有望截流OTA(在线旅游),转型成航空出行相关的全方位服务商。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乘客们显然更加倾向于可以上网的航空公司。”张倩告诉记者。

  去年,霍尼韦尔航空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有22%的乘客会选择多支付一部分钱从而选择能够提供WiFi服务的航空公司。22%或许看起来并不多,但他们乘坐飞机的次数比剩下的78%多得多,无论哪一个航空公司都会将他们列为VIP,拥有他们就等于将自己放在了不败的位置上。所以,互联网的接入已经成为一家航空公司的竞争力。

  对于机上互联网的推进,更多的航空业人士也将其看作是航空公司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利益链:乘客为此付出的“网费”自然不用多说,更多的是为此带来的增值服务和广告费用。

  对此,国金证券也表示,飞机票单位票价数倍于铁路,客户净值很高,具备很强的购买力;与此同时,由于客舱活动空间小、无风景可看等特点导致客户注意力集中有消磨时间的需求,营销转化率较高,而连接WiFi的APP和桌面程序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增值服务盈利是机上WiFi的主要商业模式。“互联网航空与产业链一体化正蓄势待发,这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同时为股价上涨提供了新动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