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大连分公司:拒“巴掌宝宝” 我们赢得理解
作为参与过是否让天佑宝宝坐南航飞机去外地做眼部手术的一员,今天看到他们选择了乘坐医用专用车,并且已经安全到达北京医院,由衷地替他们全家高兴。
我觉得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大连的很多好心人也帮助他们达成了愿望,祝福他们一切顺利。在这里,也想分享南航大连分公司干部员工为了天佑的幕后故事……
“天佑”是个早产儿
大连“巴掌宝宝”小天佑6月30号出生时只有1斤1两,只在母体里呆了24周,这个宝宝承载着滨城人的爱心长大,现在已经长到快8斤重了,宝宝已经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在大连市妇产医院的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里留院查看。
热心的媒体联系了上海新华医院,可以做新生儿视网膜手术和腹部的闭瘘手术,对于小天佑来说,这里也许是奇迹的延续。
那么问题来了:宝宝现在还得吸氧,到上海路途遥远,媒体第一时间想到了合作多年、有爱心的南航。
不能承运之憾
医院方面给天佑开出了具备乘坐飞机的证明,并准备派一名医护人员全程护送小天佑乘坐飞机到上海,直到被上海新华医院接收。由于地面的输氧设备不可以带上飞机,他们请求大连分公司提供绿色通道,并申请机上为小天佑提供应急氧气包,保障宝宝在飞机上的用氧需求。全程有中央媒体及大连主流媒体跟踪报道。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但是,根据民航局121部文件规定,以及明确不提供医用供氧服务的通知,我们对孩子爸爸表达了不能乘运的遗憾。
让爱延续
之后,不了解空中乘运特殊旅客规定的媒体一直在“热切”地与南航沟通,孩子的父母、某些相关医疗群体都觉得应该“办成这件好事”,希望通过媒体的影响力让南航开出“绿色通道”——无视规则给予承运。
白纸黑字的规定拿出来告知旅客很容易,但是如何能说服一直满怀希望的孩子父母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才是最难的地方。我们当机立断分头工作,党工部专门做媒体工作,市销部售票处经理根据医生开具的“需要低流量吸氧”单与医生电话沟通争取理解,转而让医生做孩子父亲工作,部里领导专门和妈妈沟通,引导她考虑去北京,并且咨询了所有乘坐火车、轮船等水、路运输可行性及时间费用、能否带氧气袋等等。
经过三天的来回沟通,两口子终于对南航人说:“谢谢你们,我们回去再商量商量,你们南航也不是要为难我们,我们理解……”笔者真没想到这最后对我们理解的话出自的是最开始发脾气的孩子爸爸的口,顿时让我们觉得这几天的辛苦没白费。
之后我们一直在关注事件,15日下班时看到群里发来的“大连突发”微博截图,总算放下心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着这个“巴掌宝宝”小天佑,我们也希望奇迹在他身上再次发生。
这次事件也让我思考,如何在服务过程中体现“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特别是当普通乘客、民众的爱心,裹挟着媒体浓浓的头条意念时,如何作出正确合规的判断、以及处置是每个南航员工需要深思的课题。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