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绮红:我和两个白云机场的那些事儿
(左:2004年;右:2017年)
40年间,广州白云机场实现了两次转场。作为上世纪80年代参与飞行的十几位乘务员之一,林绮红见证了两次华丽的转场。如今回忆起来,嘴角还是挂着满满的微笑。林绮红是股份客舱部乘务七部副经理,飞行30年,曾获得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股份公司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2004年4月以前,骑自行车载着飞行箱出勤
1988年一纸“南航空姐录取通知书”飞到林绮红的手中,对空姐职业的向往使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飞行工作中,从此她的坐标就定位在了蓝天事业上。由于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除了飞行以外,她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向父母报平安。
说到自行车,当年的空姐都是一把好手。由于当年条件有限,空乘都是骑自行车载着飞行箱出勤。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她们都要求自己按时上下班。因为当时一个航班上乘务员很少,迟到上不了飞机就意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分摊给其他同事,甚至可能导致航班无法起飞。所以那时候所有乘务员都有一个共识:不论天气多么恶劣,坚决不能迟到。那时候经常看到,一个空姐顶着广州的大雨在路上狂奔的情景。林绮红回忆起这些画面,笑道:“正是当年那份坚韧不拔的初心,成就了三十年来没有迟到漏飞的自己。”
有一回,林绮红从青岛买了一些葡萄,想带回家让爸妈尝尝,结果几乎在自行车上颠簸成了葡萄汁,直到现在家里老人提起来这事来还是笑得合不拢嘴。
2004年4月,转场T1成了我们经常炫耀的事
上世纪90年代,南航拥有了为数不多的东南亚航线,每次经过东南亚国家的气派航站楼时,林绮红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就被点燃,期盼着国际化航站楼早日启用。
林绮红清楚地记得2004年8月4日晚上,广州—湛江的CZ3265航班腾空而起,旧白云机场功成身退,完美谢幕。那一天所有乘务员欢呼雀跃地像个孩子,甚至眼睛里都噙着泪水:“广州的机场终于可以迈向国际化了!”
转场之后,曾经引以为傲的自行车,再也不能骑到飞机下面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机组车、外场车以及更为严格的外场管理制度。 那时候,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公司屈指可数,而林绮红有幸成为了有班车的一名员工,她甚至能感觉到周围羡慕的目光。
转场6年后,广州迎来了一个大型的国际性体育赛事—2010年广州亚运会。那时,在航班上,林绮红特别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解答各国的运动员关于出行交通工具的问题,因为同年机场南地铁站正式开通,高上大的航站楼和先进的地铁成了让亚洲人民认识中国、认识广州的一个窗口。每次介绍,林绮红心里都是充满着自豪。
2018年5月,转场T2,等这一天用了6年
2017年,新白云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从2004年的2000万人次到6583.69万人次的飞跃,这是2012年白云机场扩建以来我们等的第5年,终于2018年5月实现了转场。而这一次的转场实现了乘坐南航班机一个全新体验,那个月,朋友圈和各种媒体都在铺天盖地地报道着这次转场,这 成为了广州在“一带一路”政策中的里程碑 。
由于工作的需要,在T2航站楼正式转场之前,林绮红有幸对整个航站楼进行了一次参观。站在充满科技感的流线型设计“天空云彩”之下,看到前方一群年轻空姐列队而行的时候,林绮红似乎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心中的感慨化作一丝暖流涌上嘴角化作会心的一笑。那些曾一起飞行的姐妹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因为身体不适离开了蓝天事业,而如今,林绮红带着她们对天空的热爱继续飞行。
每次经过这座候机楼,年龄和岗位的不同也让林绮红感到了身上的压力,而她最想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把前辈南航人的精神薪火相传,将自己的力量注入南航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发展中。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白云机场:国际长航线850元往返,白菜价说走就走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