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返岗尽量乘坐飞机,权威解析在这里
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动着。
春节后的返工更是揪着大家的心,毕竟,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为了更好防控疫情的扩散,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国家延长了春节假期。相信各地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也纷纷出台了各种“升级版”的防疫计划。
这一招很关键,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有14天左右的潜伏期,复工时间的后延,可以让已被感染但尚处于潜伏期的人群“充分暴露”,这部分人将就地就医,不会再搭乘公共交通出行,这将极大的减少健康人群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那么,当复工的命令一旦下达,我们搭乘什么样的公共交通工具返岗风险最低呢?
划重点
01
冷知识:机舱空气堪比手术室
这不仅仅是因为飞机的速度快、乘客之间的接触时间短,还和飞机的独特设计有关。
专业视界
2020年1月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朱涛说,飞机客舱空气每2到3分钟置换一次,每小时置换20到30次。飞机通风系统主要使空气上下流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飞机上扩散蔓延的可能。医院手术室的空气更换速率是12分钟更换一次,普通建筑的更换率则更低。
其次,在空气过滤上,飞机一般采用“高效微粒过滤”系统(HEPA),可以去除空气中直径为0.1至0.3微米的微粒,去除率达99.97%。
研究显示2019-nCoV
新冠病毒尺寸约为0.1微米,该系统具备拦截新冠病毒的能力。此外,HEPA空气过滤系统对病毒也具有抑制性作用,被截止在空气过滤系统的病毒短时间后便会丧失活力。然后在空气流通路径上,进入客舱的混合气流与乘客区、驾驶区的原有空气进行混合和充分热交换之后,再由客舱底部的回风口流出,通过客舱的提升管路自下而上输送到位于客舱顶部的客舱通风系统,并由该系统分配给每位乘客。这种布置特点使得客舱内空气流动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机身纵向的空气流动很小。
客舱内的微循环图
飞机客舱通风系统的研究初衷是不让客舱的空气纵向流通,主要集中于同排的立体流通,最大限度使客舱内的纵向空气流动值降到最低,避免让客舱内的已污染空气的扩散面积进一步扩大。
同时,舱内外空气在循环交流时,外界空气中的臭氧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将舱内空气中可能仍然存活的病毒和细菌杀死。
最终进入客舱的空气十分干净。
空客A320的HEPA过滤组件过滤效果图
空客公司在2020年1月23日发布了针对武汉疫情的技术文件,该文件指出飞机的空调系统从外部获得空气后,经过足够多的有效过滤,可以过滤掉99.99%的病毒颗粒。
划重点
02
实践证明:飞机上感染病毒的概率很低
除了飞机客舱空气流动的独特设计,各航空公司为了保障运输旅客过程的安全性,还采取了很多的人工措施来严防病毒的传播。比如出台了测体温、戴口罩、客舱消毒、旅客健康声明等系列防护措施,来全面保障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事实说话 2019-nCoV
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到,有病毒携带者乘坐航班的情况发生,但是却没有出现同机的乘客被感染的案例。实际上,大部分的感染都发生在密切接触、武汉旅游和居住的经历等情况下。
追溯
SARS期间的真实案例
截止到2003年5月17日,从各种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发布的追踪与SARS疑似病人同乘一架航班的公告的部分统计表明,至少发生了36次这类事件,但没有见到在机上造成同机乘客感染的报道。这说明,除了有“超级传播者”或处于有症状期的SARS病人在机上外,SARS在机上传播的危险性相对很低。
权威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 朱涛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进一步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飞行中使用最大通气量,同时增加对飞机的消毒频次,优化机上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飞机上还配备了防疫包等应急医疗设备。针对疫情,航班上增配了非接触式体温检测仪,同时还加强了客舱乘务员的培训,保证乘务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按程序妥善处理发热旅客。
划重点
03
建议:返岗尽量乘坐飞机
新冠病毒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相信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人们将重返工作岗位。
速报
乘坐飞机是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
首先,飞机旅途具有接触人群时间短、空气循环快、消毒措施强等独特优势,是绿色的空中生命通道。
其次,国家延长假期的目的之一就是检查出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因此在飞机上感染的概率几乎微乎其微。
再次,由于飞机特有的空气循环设计系统,加之出港机场的严密检查排查和消毒措施,机场安检的严格程度远高于地铁站、火车站和客运站。机场安检不仅杜绝旅客携带威胁飞机飞行安全的物品,还禁止没有经过检疫的携带寄生虫和病菌的物品登机,有效地切断了传染源。除此之外,许多机场还会增设专门的检验检疫设备、隔离区,甚至医疗急救点,以备不测病情发生。
因此选择乘坐飞机复工复产,是一种风险最低的返岗交通方式。(来源:IFCA智慧民航 )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上海虹桥枢纽已发现体温异常101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