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在雪域高原上700多个日夜,他们说: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2018-07-17   作者:高雅娜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天还没亮,几颗星星点缀着夜空,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布谷鸟叫外,整个城市都在沉睡之中。

  一阵闹钟的铃声之后,井强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没有任何犹豫。对于井强来说,只要上班,每天雷打不动地4时起床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要赶在第一个航班起飞前一个半小时完成跑道巡视任务。

  再过十多天,井强来到西藏昌都邦达机场就满两年了。两年,700多个日夜,来自首都机场集团的邹刚、井强和苏新康一起,在离家30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上绽放着自己的青春。

  数不清的不眠之夜

  2016年8月1日,对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运控中心邹刚、石家庄机场现场指挥中心场务分部飞行区管理员井强和博维公司东区管理部维修员苏新康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技术人才,告别了挚爱的亲人,告别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来到全新的岗位上,开始3年的援藏生活。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目前有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和日喀则和平机场5座机场,均属高高原机场。地理环境恶劣、气象条件复杂、运行风险巨大是其主要特点。“我们3个人被分配到了两座机场,我和苏新康在拉萨机场,井强在昌都邦达机场。”邹刚介绍说。

  初到西藏,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高原的挑战:空气稀薄缺氧、紫外线强烈导致的呼吸不畅、走路喘和失眠。

  “有时候‘干躺着’就是没有一点儿睡意,到了深夜2时好不容易才有一点点睡意,但是一想到4时又要早来上班,担心睡过头,只能继续坚持‘干躺着’,直到起床上班”。在海拔4334米的邦达机场,井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睡眠不足的夜晚。

  “邦达机场一年只有两季,6月~8月是夏季,其他都是冬季。要是遇到下雪,我夜里一两点还要起来巡视跑道。”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井强每周巡视跑道多达50余次,巡视里程超过500公里。

  高原上的跑道比平原要长,而邦达机场的跑道更是格外长,是世界上最长的跑道。“以前的老跑道长5.5公里,现在的新跑道长4.5公里。”站在跑道的一端,只见整条跑道向远方延伸,渐渐地,与群山还有白云融为一体,望不到边。

  高原上气候条件恶劣,跑道更容易破损。“以前的老跑道经常出现破损情况。尤其是冬天,在填充好沥青后,要用十多斤重的铁锤敲击。即便是年轻的小伙子,抡二三十下都会气喘吁吁的”。

  “来到邦达我才知道,这里交通不便,如果开车的话,到拉萨要两天时间,而坐飞机只要一个小时。可以说,机场是人们出行的主要通道。我在这里,不仅保障着机场的安全,还守护着人们的出行通道。条件再苦,也值了!”井强平静地说。

  “别人下班,我接着上”

  “两年前,在来拉萨的航班上,我就一直在想,人生能有多少个3年?3年后,我能带走什么,又能留下什么呢?我希望带走的是美好的回忆,而留下的是好的经验和做法。”邹刚若有所思地说。

  工作中的邹刚(高雅娜/摄)

  在拉萨机场运行控制中心,一本三四厘米厚的打印材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编制的《拉萨机场生产运行管理手册》初稿,是拉萨机场第一套成系统的运行体系。”邹刚说。

  “编制这个手册需要多少时间?”掂量着厚厚的手册,记者不禁想到邹刚在背后下的功夫。

  “大概半年吧。我把近10年共486份文件进行了梳理,汇总了128条待完善的地方”。不仅如此,邹刚还打破常规,研发了智能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整座机场的运行效率。

  像邹刚一样一直在思考的,还有苏新康。1990年出生的苏新康,是此次首都机场集团援藏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也是最腼腆的。在博维公司,苏新康的主要工作是维修登机桥。到了拉萨,他来到了特种车辆运行部,不仅要维修登机桥,还要学习特种车辆维修。“年轻人嘛,多学点儿东西挺好的!”

  在日常巡检中,苏新康发现,在高原上工作的员工在听力、视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等方面都有所下降,容易出现错、忘、漏的情况。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苏新康只好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冥思苦想。终于,“登机桥操作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在他的脑中大致成形。

  “登机桥接近飞机,请减速慢行。”当登机桥距离飞机1米时,语音开始提醒操作员。

  当打开登机桥遮蓬时,语音及时播报:“请投入调平轮。”

  当投入调平轮时,语音播报:“请正确摆放安全靴……”

  “这套系统的设计难点在哪儿?”记者问。

  “最大的难点在于,不能改变登机桥的原有参数和电路。为此,光方案我就设计了八九套。”

  为了让系统更快投入使用,每天下班后,苏新康总是和大家往相反的方向走。他笑称,“别人下班,我接着上”。他要趁着没有航班的时候,赶紧把设备调试好。“早一天使用,就早一天减少了风险”。

  在苏新康奋力研发新系统的时候,井强则在邦达机场给同事们开起了“小灶”,当起了老师。一个普通的航后,井强把大家叫到一起,开始给大家讲业务知识。

  只见井强手里拿着一份试卷,上面的题大部分都画了对勾,偶尔有一两个叉。参加过培训的运行保障部的次仁登培说:“井强的培训对我们帮助非常大,在确保安全方面起了大作用。”

  谈到讲课的初衷,井强说:“有一天,我会离开,但我希望把好的经验留下;在我离开以后,希望大家都能够顶起来!”

  “邹刚、井强、苏新康他们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都带到西藏,为西藏民航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西藏精神和当代民航精神,感谢他们,向他们致敬!”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文斌如此评价道。

  最难割舍的惦念

  “1月19日,我登上了由昌都邦达机场飞回内地的航班,晚上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新婚妻子。那一刻,我站在门口傻傻地愣了足足有1分钟,对面的那个她是我的妻子吗?看着怎么不像,虽然每天和妻子视频聊天,但是眼前的这个她显得有点陌生,有点不敢相认。妻子的表现居然跟我如出一辙,她呆呆地看着我,不说一句话。我们彼此好像都陌生了许多。而今想起来,久别初见的陌生包含着对妻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2017年1月19日,在离家近半年后,井强第一次回家,他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高雅娜/摄)

  在离家3000公里的西藏,如果说各种自然环境的困难可以克服的话,那么对家人的思念则成了大家最难跨过的那道坎儿。

  2017年6月26日,河北保定涞源县一户居民家里,鞭炮声声、喜气连连,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一对新人喜结连理。这是一场迟来的婚礼。这场婚礼本该在2016年7月29日举行,但就在那一天,井强坐上了进藏的航班,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不得已,他把婚期推迟了一年。

  邹刚来西藏之前,女儿仅四岁,而妻子刚刚怀了老二。如今,他的儿子都已经学会走路了。他说,每天晚上的视频成了他最期待的一件事情。21时30分,忙了一天的邹刚回到宿舍,赶忙打开手机视频。

  “爸爸,爸爸……”在手机那头儿,儿子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

  “小郎子,快点儿睡吧……”邹刚在手机这头儿温暖地喊着儿子的小名。

  “每次我回家,我爱人都会说我太娇惯孩子了。其实,我也知道这么做不对,只是觉得亏欠他们太多了,想要补偿他们。”

  每年七八月,机场的职工宿舍楼都分外热闹。很多小孩子都趁着放暑假,来机场和父母团聚。邹刚充满期待地说:“我儿子太小了,现在还不能过来,希望明年他们也可以到拉萨来。”

  “在视频时,女儿总会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说了日子后,她就开始每天在家数日子。如果到了那天我没回去,她就会伤心地质问我。”说到这里,邹刚突然沉默了,整个会议室变得异常安静。

  援藏不易,援藏干部的家属更不易。此时,我的心底突然响起了那首老歌:“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时光如梭,既定的援藏时间已经过去大半。说起两年来的收获,邹刚略有沉思后说:“不虚此行。”确实如此。邹刚、井强、苏新康,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得更多,他们默默付出,挥洒青春的身影将被永远定格在雪域高原上。就像井强说的:“选择了,就无怨无悔!”这说出了所有援藏工作者的心声。

  白云悠悠,天空湛蓝,在邦达机场旁,玉曲河水还在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聆听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