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服务 >> 正文

南京禄口机场2014年全力提升品质纪实



2015-01-29   作者:孟进 钱擘 余翔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刚刚过去的2014年堪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建设大年。以南京青奥会保障为契机,禄口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跑道竣工并投入使用,机场硬件规模显著扩大。在禄口机场自身的工作节奏中,建设固然是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重点所在,但品质的提高更是在建设基础上坚持推动的重中之重。

  借青奥会提高保障能力

  保障2014年南京青奥会,对禄口机场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禄口机场不仅将之作为一次性的重大任务,更视为考验自身、找出并弥补不足的磨刀石、好考官。

  禄口机场在青奥会期间共保障一级警卫任务21架次、二级警卫任务12架次、涉青奥会航班1366架次,接待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0199名青奥会嘉宾,实现了“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

  在成功的背后,是禄口机场与江苏省、南京市公安联勤联动,构建机场地区公安机关一体化勤务、扁平化指挥、全方位响应警务模式;是联合武警部队、地方公安,对机场重点区域、路段进行武装巡防;是通过详尽的预案、严谨的措施,确保青奥会航空运输安全。

  禄口机场在平安建设、运输保障方面积累的经验,成为以后保障其他大型活动的宝贵财富。在南京大屠杀首次公祭的机场保障任务中,相应机制再度发挥了作用。这些经验与日常工作的融合,是禄口机场将2014年打造成为第17个安全年的重要因素。

  创新举措提高管理水平

  2014年11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协同决策系统(CDM)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禄口机场各部门、各驻场单位在有效衔接、共享信息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通过CDM的引入,禄口机场可以更加准确地锁定每个航班的目标撤轮挡时间、起飞时间等重要时间节点,并将其及时传递给机场内的不同单位;何时通知旅客登机,何时通知机组到岗,都得以进一步精确,从而尽量避免旅客长时间地在机上等待。而一旦航班出现突发变化,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各部门也能及时开展工作。

  禄口机场的停机位分时段排位工作,在2014年得到了稳步推进。旅客都希望尽量在更便利的近机位通过登机桥登机,但一个机场的近机位总数是有限的。为了更有效地满足旅客需求,禄口机场在2014年实施了停机位一日两次预分配,从而逐步缩短了机位预分配时间,并通过优化航班分时排位,提高了登机桥使用率。禄口机场由此得以在登机桥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让尽量多的旅客就近登机。对于机场和航空公司而言,更多利用近机位意味着正点率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扩张与民航的发展难免在空间上遇到冲突,如何对二者进行协调,考验着民航人的智慧。2014年,禄口机场在江苏空管分局的支持下,实现了夜间跑道合并运行,即在航班相对较少、居民对降噪要求较高的晚间时段,将航班集中在一条跑道上运行。这一模式既有效降低了夜间航班噪声对新跑道周边居民的影响,又能够缩短飞机滑行距离,促进了节能减排,实现了航空公司、机场、周边居民多方共赢。

  统筹资源改善旅客服务

  在安徽省宁国市,禄口机场的城市候机楼于2014年投入使用。这座跨省设立的候机楼,为禄口机场在立足南京本地的同时辐射服务周边旅客,提供了新的支持。至此,禄口机场设立的城市航站楼达到17座,与周边地区统筹协调资源、方便旅客的成效日益显现。

  一座大型空港要让旅客满意,只盯住机场自身的业务远远不够。禄口机场深知这一点,除了与周边城市合作建设城市候机楼外,还与南京当地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

  轨道交通是空港达到相当规模后,旅客进出机场的大动脉,而新闻媒体则比机场单独发布航班信息更有效。2014年,禄口机场制订完善了各种极端恶劣天气保障预案,一方面与南京当地媒体合作,开辟信息发布途径;另一方面与南京地铁公司协调,确定了机制启动、运行线路等问题,形成有效的联动方案。在去年的几次极端天气中,这些预案都发挥了切实作用。

  2014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二期工程建设经过1198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顺利竣工,实现了“一次转场、一次成功、无缝对接、优质高效”的目标。在新起点上,禄口国际机场提出了着眼于运营水平而不仅仅是数量增加的“十二五”收官目标:

  逐步满足现代化大型机场的管理要求,实现双跑道、双航站楼的高效安全运行;借助ACI测评体系,健全完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力度,争取在东航江苏公司、深圳航空、邮政航空等基地公司基础上,新增一到两家基地公司;适时引入低成本航空公司,使机场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加大地区和洲际航线拓展力度,积极完善航线网络,形成直达美洲、打通中东、加密欧洲、完善亚洲的合理布局。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