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支线快线“云上公交”飞入通辽
2015年,在全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内蒙古民航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下,通辽机场创新思维、转变思路,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创新思维、转型发展,引导航空公司升级航空产品,推出“云上公交”品牌,载着升级版“呼通支线快线”飞入通辽。
起步1.0时代“呼通支线快线”圆梦空中巴士
“高票价”、“无折扣”、“一票难求”。回忆3年前的通辽-首府呼和浩特航线,大多乘坐过该航线的旅客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时,乘坐飞机到呼和浩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非常遥远,乘坐长达13个小时火车或是10个小时的长途巴士基本上是大众的选择。
如何让航空出行不再遥远?如何加深与首府间的沟通往来?2012年,通辽机场希望借鉴内蒙古机场集团在运营“支线快线”上的成功经验,在快线上做文章。这一想法得到了内蒙古机场集团和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通辽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想法不谋而合。3月份,“呼通支线快线”在万众瞩目下,应运而生。
“呼通支线快线”运营后,呼和浩特=通辽航线增至5条,机型以737和EM145为主,2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航班多了,座位数充足,票价一下降了下来。根据统计,2012年,呼通快线提供座位数166762个,发运旅客110397人,平均客座率达到66.2%,平均折扣达到了5.6折,远远低于“呼通支线快线”运营前。
在运营一中年的活动中,通辽机场总经理孙广平这样解读一年的运营成果:与首府的依存度紧密了,当天可实现往返,可以说“朝至夕归”;具备与国内外城市通达的路径,通辽出行的群众可借助“呼通快线”至首府中转抵达国内50多个城市;打破垄断、降低出行成本,以前呼通航线只有一家航空公司执飞且票价较高,往返票价接近5000元;“呼通支线快线”开通后,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基本接近和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惠民”的初衷。
成长2.0时代大众化“呼通支线快线”
进入2013年,经过一年的运营和持续优化,“呼通支线快线”进入了大众化的2.0时代。
2013年,通辽机场对“呼通支线快线”继续进行优化调整,发展具有通辽特色的“大机型、大密度、低票价,高客座”的“呼通支线快线”公交化运营模式。在夏秋航班换季后,逐步调整机型结构,并结合通辽地区航空市场淡旺季分明的特点,适时调整航班,确保全年“呼通支线快线”航班达到每天4班以上的高密度;配合航空公司和包机运营商,争取更多票价优惠政策,提高航班客座率,实现航空服务“大众化”。
根据统计,2013年“呼通支线快线”提供座位数276238个,发运旅客175135,平均客座率达63.4%,平均折扣从2012年的5.6折将至4折。同比2012年,呼通快线整体提供座位数增加了109476个,发运旅客增加109476人,折扣降低了1.6折。
为了让“呼通支线快线”更好地运作,广而告之,真正惠及旅客。2013年,通辽机场作了大量市场宣传工作。推出为60岁老人赠送免票活动,近5000个通辽市民乘坐免费航班往返通辽与呼和浩特。
升级3.0时代“云上公交”飞入通辽
“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进入2015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航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环境发生变化。通辽机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重要空港,在地区经济环境和民航发展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主动转变方式,创新思维,升级“呼通支线快线”,载着“云上公交”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5年5月15日,华夏航空“云上公交”发布会在通辽机场航站楼举行。这一天,华夏航空带着升级版的“呼通支线快线”来到通辽,向通辽市民发布了由华夏航空与通辽市政府联合打造的全新航空品牌“云上公交”。
“云上公交”是华夏航空支线战略与通辽市政府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对接的产物。从2015年5月开始,华夏航空计划增加呼通快线频次。从每天3班至5班,到旺季时将增加至每天6-7班,按此航班运力计划,预计到2015年底,呼通快线可完成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
“华夏航推出的云上公交航空品牌与通辽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匹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辽民航正需要这种先进的航空运行模式。通辽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通辽机场,加强与华夏航的合作,借助华夏航丰富的航空市场运作经验,共同推进通辽民航的发展”。通辽市常务副市长孙振云在谈到“云上公交”时表示。
在发布会现场,通辽机场播放的由华夏航空制作的视频格外吸引要求。“如果乘坐飞机才300元我当然更愿意选择飞机出行啊,很方便”,“现在时刻很好,我坐飞机到呼和浩特我中转到其他城市十分方便,而且还有联程服务”……
回首4年的运营,从2012年起步,到2.0时代的大众化,再到3.0时代的“云上公交”,“呼通支线快线”正与通辽机场一道,经历孕育、生长与转型创新。未来的“呼通支线快线”将在可持续发展和民航大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具特色、更加深远。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