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深圳新航站楼步入国际先进大型机场行列



2013-12-03   作者:刘众 沈勇  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1月28日,随着深圳市长许勤一声响亮的宣布,深圳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

  霞光初现, 7点53分,一架来自深航的波音737-800客机呼啸着冲上珠江口的长空。同一天,共有621架次航班起降,7万多名乘客带着愉悦的心情飞赴世界各地。

  从天空俯瞰,学名叫“蝠鲼”、与“福分”谐音的“飞鱼”建筑,南北长约1128米,东西宽约640米,总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伏地而蹴,俨如从大海跃出,翼若垂天之云。5天来,新航站楼逐步进入满负荷运行,初步统计完成40多万人次乘客进出、近4000架次航班起降,一切正常。

  这座城市的新地标,不仅是深圳民航发展的里程碑,代表“大飞行区、大航站楼”时代的开始,某种程度上更承载着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融入世界的使命和梦想。

  “现在它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机场建筑,未来我们将打造成中国旅客体验最好的机场。”深圳机场集团董事长汪洋自信地告诉记者。

  逐梦而起的新航程,一飞冲天。

  观念的飞翔

  一条“大鱼”从海里飞出,将海洋与天空联系,“无机场设计经验”的公司,贡献最美的有形建筑空间设计,满足快速无形的城市产业发展之需。这是深圳观念创新的产物。

  一座公共建筑引起世界关注,折射着深圳的创新品格。

  新航站楼正式启用,相信乘客都有一种感觉,美轮美奂,极大震撼。阳光消退的下午,走进空阔的航站楼,一切显得魔幻般透亮,38000多个天窗像蜂巢群集,更像银河争辉,让室外的光线尽情洒落下来。

  11月29日,到深圳调研工作的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专程到这里了解机场建设及总体规划、交通配套情况,并实地体验安检、乘机服务等。胡春华称赞新航站楼节能,修建得很漂亮。

  更大的视觉冲击来自外型,“一条大鱼从海里腾飞而出,将海洋与天空联系起来。”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副总建筑师黄河这样描述。一些参观过的国外设计师,则用更感性的词语形容——“在这座城市,它像梦一样存在。”

  这座梦一样的建筑,是为了容纳一座城市发展的梦想。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1991年10月正式通航,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但是“成长的烦恼”随至:客流量平均每年18%的增长速度,使原有航站楼全球单位承载量最大,影响了旅客舒适度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计表明,2012年,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957万人次和85.5万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4500万人次,其中国内旅客3600万人次,国际旅客900万人次,高峰小时可服务旅客人数近14000人。深圳需要一座怎样的飞翔空间?

  建筑从来都是一座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20多年前的深圳国贸大厦,10多年前的地王大厦,几年前的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等,概莫能外。怎么建?建成怎样?能否真正完成使命?答案掌握在深圳手里。

  城市战略应运而生。2005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深圳机场扩建工程,2008年确定新航站楼设计方案,项目工程2010年2月开工。这个建设历时3年、代表创新、彰显审美的市政、艺术和民生作品终于绘就。

  所言非虚。在人们见到新航站楼真容之前,设计图样早已刊载在世界权威的建筑杂志上,“它将是中国最美的机场”,在全球建筑界,专家以这样的目光聚焦。

  在多次方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深圳启动了机场外观设计全球竞标。笑到最后的意大利福克萨斯公司的“飞鱼”方案,当时只提供了一叠薄薄的纸质文本。

  “这是我们接手的第一份与机场有关的工作。”主创设计师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昨天告诉记者,超前而迷幻外形的设计并不困难,他曾设计过法拉利总部、米兰会展中心,都是先锋级的建筑,而在他的眼里,深圳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地和高速发展的滨海城市,创造一只“巨鱼”的想法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当时业主深圳机场提的要求:设计一座让旅客心里感到舒适的机场。

  福克萨斯最终决定将机场跟自然紧密联系起来,而那些蜂窝状的表皮就成了设计新航站楼的主要元素——这样的表皮能让自然光折射到室内,藉此制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而且,空间形体上不对称,在世界传统机场设计中是唯一的。

  黄河回忆,当时评委们等候的,正是一家“无机场设计经验”背景的公司。评委们相信,空白正好让设计师天马行空。深圳的创新,在观念层面已决定了一个全新建筑作品的诞生。

  观念创新还体现在使用功能上。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新航站楼里,“新航站楼透光率能达到12%,这样庞大的室内,几乎不需要开多少灯。”机场工作人员介绍。

  让人称奇的是,新航站楼屋顶从不同角度看去天窗大小不一,向东侧和正上方的窗口尺寸巨大,而到了西面,窗口似乎逐渐闭合,有时候只留下窄窄的一线。“这是根据深圳地理和气候特点,西晒日光更加炎热,渐变的天窗既保证采光节能,又防止太阳暴晒。”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设计,就是200个出风口呈莲藕状的“空调树”,既起到美观作用,更有实用功能。除空调出风口之外,这些“树”里藏着消防、广播等设备,遇火情时可以喷水,机场广播也是从这里传出。

  选定设计团队后的几年时间里,有关“飞鱼”的方案细节修改了上百次,它的雏形却从未改变过。11月28日,福克萨斯受邀出席首航仪式,他告诉记者,方案模型与最后成品几乎一致,深圳的创新土壤和观念让人吃惊。

  智慧的飞翔

  面积和值机柜台是现有的两倍多,国内首家以3000万客流规模实施的一次性转场,平均每天8万多旅客吞吐量、4万多件行李进出港,完成“人机磨合”的高难度,凸显了深圳人的大智慧。

  国内机场挑战最大的一次转场,检验着深圳的科学智慧。

  首航第一天,7万余进出港旅客、行李、货运顺利出发和抵达,转场第一天运作平稳,初战告捷。

  担虑是有的。建筑面积是现有候机楼的近2.7倍,拥有值机柜台200个,也是目前近两倍之多。一方面,所有的设备、系统、标准都是新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另一方面,又是国内首家将以3000万客流规模实施一次性转场的大型机场,平均每天8万多旅客吞吐量、4万多件行李进出港,“人机磨合”难度巨大。

  同业比较来看,香港新旧机场之换、上海从虹桥机场搬往浦东,昆明机场从巫家坝迁往长水等,都发生了多起失误不尽如人意。深圳机场能否尽量减少阻力、畅快飞翔?

  从更重要的层面看,启用新航站楼,不仅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市政府2013年111项民生实事之一。如何让人们出行客商来往自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人称,新航站楼,新的挑战,这是通航22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硬件上,这里算得上中国甚至世界一流。

  比如,新航站楼有多种新设施体现人性化和国际化,特别照顾了残障人士及带孩子的旅客,这是国际一流机场通行的做法。在值机岛上,记者发现每个岛上有两个值机柜台,明显比其他柜台低20厘米左右,这是专门针对老弱病残的特殊人群,特别是坐轮椅的旅客使用的。

  人性化还体现在增设多个母婴室,增加儿童游乐场,候机处还有一些免费电话可以供旅客使用。机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淮介绍,整个新航站楼候机共安装几百台免费电话,每台电话的免费时间大约3分钟。

  从进航站楼到最远登机口步行估计约25分钟。从过安检到最远登机口大约650米,设计方案通过一些路线的优化设计使旅客能够尽快到达。共有48套公共洗手间,旅客每走200多米就能找到一间洗手间。旅客休息区共有10970个座位,座椅符合东方人体工学的设计,采用国内首创的无缝隙连接技术,可防止旅客因缝隙意外夹伤。

  “很多是旧航站楼里没有的设施。”据介绍,新航站楼里有5间吸烟室;为方便北方乘客来深,有专门的更衣室;还有为有宗教信仰人士提供的祈祷室;在各楼层分设的4处医疗急救室……细节之处,尽向国际一流机场看齐。

  记者获准走进新航站楼深处,进入地下一层的行李大厅,就犹如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工厂,传送带上有无数的黄色小车往来飞驰,行李通过螺旋滑槽从高处依次滑下,像是将游乐场搬到了地下。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和进港三大系统组成,整个行李传送带加起来有12公里长。

  人们最关心的,是“软件”的转场能否国际一流。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转场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深圳市长许勤多次现场调研考察,要求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服务质量,以一流的机场转场展示深圳良好的城市形象。市政府成立了以张文副市长为总指挥长的深圳机场转场工作总指挥部,下设的13个指挥部分别对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公共区、道路交通等区域现场负责。

  民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旅客们日常所见的机场、各大航空公司,背后还有机场公安、民航监管局、空中交通管理站、边检、海关、检验检疫,交通管理中的市交委、交警以及与货运相关的各保障单位。确保在标准上统一、流程上顺畅、各个环节衔接紧密,难上加难。

  为确保一次性转场成功,从今年初开始,转场工作总指挥部着手制定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搬迁启用实施总方案,对转场搬迁、启用运行保障、应急处置程序、试运行方案等详细梳理,涉及大小事项4000多项。

  一组数据,可以部分体现对转场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行动。大小演练数百次,8月26日、9月29日和10月26日,还组织三次综合演练,以正式运行的标准完成了近7000名模拟旅客的保障工作,对旅客、货物、航空器保障、道路交通保障等18个大科目进行了全仿真的测试。还有177项专项演练和区域演练、4次联动演练、1次航空器搬迁桌面推演,人员近6万人次等等。

  安全是民航界的最高准则,转场之后航站区及站坪面积的增加,对机场的安全运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以旅客乘机安检为例,只要个别工作人员对新的机器设备不够熟悉,就可能会影响安全检查质量。深圳机场采取多项举措防患于未然,如派出安检人员赴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等大型机场跟班学习,制定与航空公司、地面服务等联动衔接方案等,确保万无一失。

  看着一架架稳健起降的银燕,记不起忙碌了多少日夜的机场人笑得很开心。

  勇气的飞翔

  表皮天窗是首都机场200多倍,幕墙接缝数是国家大剧院60倍,建筑标准厘米级变成了工业标准毫米级,貌似科幻世界“飞鱼”给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个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考量着深圳的敢闯勇气。

  福克萨斯方案敲定,许多人清楚,这只貌似来自科幻世界的“飞鱼”将给建筑施工带来空前的挑战。有设计师当即表示:“单从表皮设计的复杂程度看,在当今建筑界是空前的。”

  新航站楼项目的另一负责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马泷,则将“飞鱼”与北京新航站楼进行了直观的数据比较:“表皮结构形成38000个天窗,是首都机场的200多倍,幕墙接缝数量是国家大剧院的60倍。”

  面对深圳最大最复杂的单体建筑,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副总经理杨海斌感触颇深。不规则形状的拼结一旦有误差,其他部分无法融合,没有办法,只能提升标准,本来钢结构的施工误差是1厘米,玻璃幕墙的误差是1毫米,我们要求所有误差低于1 毫米, “建筑标准变成了工业标准。”

  鲲鹏变身,化鳞为羽,变化奥妙,穷究天人。古人的说法,却成了建设挑战的真实写照。

  记者采访发现,“飞鱼”的38000多个表皮天窗由于尺寸规格不同,多达20000种变化,每两片天窗都很难找出相同的来。材料无法规模化生产,都需逐一定制。为了让梦幻表皮变成现实,采用了参数化方案,由数学函数来计算。杨海斌说,参数化设计是建筑界的趋势,不规则的建筑外形主要靠其完成,但在变化繁杂程度上都不及“飞鱼”。

  蜂巢外立面造型不同于传统的屋面和幕墙,带来了屋面防水前所未有的难题。“经过反复比对和调研,选用了新型防水材料——喷涂聚脲(SPUA)。”一家建设单位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初,深圳机场组织了由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组成的QC攻关小组艰难攻关,经过半年多反复试验,最终自主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滴水不漏,从现在来看,经历了几次台风考验,基本上达到目标”

  郑良军和他所在的三鑫幕墙建筑团队,在工地上一住就是3年多。三鑫承建的是“飞鱼”的“身体”和“翅膀”幕墙建设,也是整个建设中最难的部分。

  深圳的夏季,从4月一直蔓延到10月,郑良军的团队每年有大半时间都在炎热的屋顶上作业,最外层的玻璃没装上时,他们被太阳直晒;玻璃装上后,又被隔在夹层中闷着蒸。艰苦的环境导致团队工人的流失率很高,在来来去去1500多名工人里,从一而终坚持下来的只有200名左右。结束工程后,三鑫团队身上有了统一的特质:黑。

  “飞鱼”设计中天马行空的曲线美变成现实,精确测量是重要一环。在建立样板的过程中,三鑫团队发现靠普通的测量公司根本无法实现,最后他们请来了河南解放军测绘学院的外援,还有一座价格高昂的测量仪器,这部名叫全站仪的机器能将误差调整到毫米级,工作原理就像远程导弹制导。

  搭建工作2011年3月启动。由于特殊构造,在传统脚架不可行的情况下,工人们只能从已经搭好的钢结构上搭建作业脚手架,从室内抬头看,就像一张横亘在航站楼上空的巨网。

  参与新航站楼建造,为建设者们留下厚重的“财富”。郑良军说,在这里历练过的工人们再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待遇都会比之前丰厚。“完成这个项目后回头再看之前的作品,觉得那都是小儿科。”

  主创设计师福克萨斯曾几次来访,看着眼前这座在日光下泛着银光的超前建筑,也直竖大拇指,这样复杂的、大体量的前卫建筑,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

  城市的飞翔

  建筑面积为现有航站楼面积3倍,可服务旅客吞吐量每年4500万人次,开通30家城市候机楼和21条城际快线,广阔天空托举深圳民航融入全球“振翅”未来。

  一轮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大机遇,延展着深圳的发展质量。

  纵观世界大型机场发展史,往往不局限于交通枢纽,会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增长极。

  香港机场从老机场中涅槃,促进周边临空产业发展,最终成为整个香港的增长极之一。美国丹佛机场建造伊始即按照带动周边发展的理念设计,每年经济增长的25%发生在机场区域,中高档房屋价格迅速上涨。爱尔兰香农机场由小规模的中转站起步,在政府规划下合理吸引外资,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一飞而冲天。

  产业的飞翔,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将以更加丰富的内涵来支撑这个美丽空间,与驻场单位一起,以高于中国民航的标准,打造深圳新航站楼质量标准体系,将最美的机场建成中国最好的机场。”深圳机场董事长汪洋如是说。

  以新航站楼成功启用为起点,深圳机场规模步入国际先进大型机场行列。资料显示,机场新航站楼的建筑面积为现有A、B、D航站楼面积的3倍,能提供62个近机位和15个邻近主体的远机位,其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可服务旅客吞吐量达4500万人次/年。

  “过去所能做的是保持份额,赢得尊严。”有人士这样表述深圳机场在北有广州机场、南有香港机场“夹缝”中求发展的局面。而现在又有喜讯传来,自2013年夏秋航季起,深圳机场高峰小时航班编排容量从现行的38架次/小时提高至40架次/小时;新航站楼和新塔台投入使用后,高峰小时航班容量将提高至42架次/小时。

  “38-40-42”,数字代表了什么?代表航班的大幅提升。以高峰容量从38架次提升到40架次为例,每个小时就能增加两个航班,以每天15个小时计算,每天就能增加30个航班,每周就能增加210个航班。如提高至42架次,每周再增加210个繁忙时段航班,为航线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新航站楼助推国际航线。目前,东亚区域日本、韩国航线已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深圳机场可加密现有航线班次;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航线由于旅游市场的强劲拉动,航班密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印度尼西亚、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则是深圳机场航线开辟的核心潜在市场。国际远程航线,借机可打造以星空联盟为主导的枢纽机场,全面提升能力。

  区域和综合交通体系,是深圳机场新航站区启用后的又一大亮点。新航站楼将分别与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宝安大道、107国道等7条城市主干道、深圳地铁10、11号线、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及深港机场联络线相连。

  机场还成功开通了30家城市候机楼和21条城际快线,覆盖了珠三角地区的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以及香港、澳门等7个经济发达城市,在珠三角地区编织出完善的地面运输服务网。此外,深圳机场还拥有自己的客货运码头,船班直通香港和澳门,客货流在这里将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创新的一步棋子,新航站楼的启用,还将带动城市西部的快速发展。

  深圳航空城概念已呼之欲出。根据规划,深圳已将南至前海、北至松岗的近9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大空港地区,培育未来深圳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其中,机场红线范围内近27平方公里是大空港的核心区域。

  “深圳机场周边地理要素最为齐全,这在全国也不多见。”谈及未来,汪洋充满信心。“这里有天空,有海洋,还有纵深宽阔的陆域。拿海洋来说,人们都以为机场靠近珠江出海口,海水必定混浊,其实去看了才知道,机场外的海水是那样的深蓝透彻!”

  依托机场福永码头的富余资源,建设一个拥有200个泊位的游艇综合产业园。在这个蓝图里,将重点打造游艇消费、维修改造、展销和保税、配套服务四大业务中心,形成游艇综合产业园区。“全球大型机场都没有建设游艇码头的先例,深圳将首吃螃蟹。”

  针对财富人群,深圳机场还将建设一座公务机服务产业园。深圳机场2011年起降架次约为1900架次,公务机起降架次位列国内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2012年同比增长12.96%。

  配合大空港产业定位,有利于发展高端服务业,带动由航空主业、高端物流、一体化商旅和配套服务体系组成的航空城服务体系,推动相关产业和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

  离新航站楼不远处,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前海合作区,深圳未来30年的希望所在。腾飞的动力之翼,并肩世界的国际级航空城,共同在激昂中托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的描述,在深圳的海天之间不只是浪漫传说。

  水击三千,一座城的发展正扶摇而上九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