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将成我国民航业发展生力军
2013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于5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以“航空经济与环境保护”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180余位国内外地方政府、航空企业、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发展航空经济的主旨演讲。他强调:“要开放、修机场,要想强、干民航。”“随着我国航空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生力军。”
加快机场 特别是支线机场建设
据民航局统计,2012年全国有134个支线机场处于亏损状态,平均每个机场亏损2千万元。李家祥认为,现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是对机场的定位、属性和作用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目前小机场投资建设以后,是作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负债经营。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出台相关条例,明确了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不应计入经营性资产。同时,也不能忽视机场建设在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2012年,134个支线机场覆盖了我国77%的航线、91%的地区,带动GDP达3万亿元以上。
面对机场亏损,有业内人士质疑中国的机场是不是建多了。李家祥列举了一些国家每万平方公里机场数量,中国仅0.19、美国为0.57、欧盟0.92、日本高达2.59,而印度每万平方公里机场数目也是中国的一倍。这些数据说明,与实际需求相比、与国际一些国家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机场数量仍不足。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民航局调研时指出,中国应加快机场建设速度,尤其是支线机场。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加快机场建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机场运营和管控水平。”李家祥说,在这方面,云南省是个很好的典范。云南现有12个机场,采取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的综合运营模式,在“十一五”期间均实现了盈利。机场还要“飞得出去”,航线航班是机场一切收入的源头,是机场的“生命线”,因此要千方百计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增加航班,打造航空运输主业链条。
减少行政审批 释放市场活力
李家祥在论坛中还提到,民航局已经多次研究拟取消行政审批的项目,并推进放松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许可。在申请筹建的航空公司和航空公司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以及航线准入方面,民航局将减少行政审批。据介绍,我国目前87%的国内航线已实行登记管理。
2012年,民航局提出“依法行政、简政放权、依托市场、促进发展。”简政放权就是让原来由政府管理、审批的项目,更多地回归市场和社会。除了减少行政审批、对国内航线实行登记管理之外,民航局还改进了引进运输飞机管理办法,简化具体审核项目,将除公务机之外的通用飞机引进、机场建设部分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区管理局;同时进一步巩固航班时刻公开审批办法,完善航权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公平合理地配置航班时刻。
“建机场、发展航空经济,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国家战略,对于地方政府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早建机场、早开航线,就可以早日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他强调,审批程序繁琐、周期过长将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投产进度,更可能导致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错过发展机遇。因此根据民航业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很有必要调整修订现有基础建设审批程序。
降低民资进入航空经济的门槛
5月6日,民航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拟批准瑞丽航空有限公司筹建的公示”,因此民航局对民营资本的开闸放行也成为本次论坛关注的焦点。在我国64家航空运输企业中,民营独资企业和民营控股的航空公司有10家。而在通用航空企业中,民营企业则占70%以上。
李家祥透露,民资进入航空经济的门槛将降低。“随着我国航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生力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