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已开始分析失联客机相关区域卫星图像
昨天(11日),记者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已经得到多颗卫星对马航失联客机相关区域拍摄的图像,并开始进行分析。遥感地球所昨天公布的一张对相关海域的卫星成像显示,有40多艘船只正在那里搜救。
图像上看到搜救船
中科院官微“@中科院之声”昨天援引遥感地球所副所长顾行发的话说,遥感地球所已经得到了包括高分一号卫星在内的多颗卫星对相关区域拍摄的图像,并进行了分析。遥感地球所昨天还公布了一张10日夜间雷达卫星的实时成像图片,是雷达卫星经过马航客机失联海域时的实时成像,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40多个小白点,即正在该海域参与搜救的船只。此前,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3月8日和10日的卫星数据,在马航客机失联区域发现三处油迹带,并证实,这些油迹带在2月20日上次卫星过境时是没有的,因此,这些油迹带是产生于2月20日至3月8日11时这段时间——马航客机失去联系的时间是3月8日凌晨。
据遥感地球所所长郭华东院士介绍,遥感地球所会把监测结果第一时间报送国家有关部门,以帮助搜救。此次我国调动的四类卫星空间分辨率不同,且有的是光学卫星,有的是雷达卫星,集成起来后,可以对海面多方位监测。
卫星搜索尚需时日
遥感地球所研究员邵芸解释了NASA的卫星图与我国高分卫星图的区别:NASA的卫星每天能对该海域观测2次,但空间分辨率只有250米——即只有长度达到250米以上的物体才能在卫星图像上显现出来;而我国高分一号卫星最快每4天才能飞抵相关海域上空一次,但其空间分辨率达到2米,无论是大的飞机残骸还是其他大漂浮物,都能在卫星图像上显示出来。不过邵芸研究员也表示,此次搜索海域的范围太大,高分一号卫星搭载的2米/8米相机一次成像的宽度只有70公里,且每隔4天才能抵达相关海域上空一次,在满足实际观测条件时,卫星搜索才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对于此次国家调动近10颗、共4类卫星参与马航客机的搜救,邵芸研究员告诉记者,为民用目的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卫星,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以前每逢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时候,国家都调动过多颗卫星,遥感所都是24小时值班,为抗灾提供卫星成像分析和数据。“但为找一架飞机调动卫星,还是第一次。”她说。
邵芸研究员还告诉记者,每逢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多国之间共享卫星数据也是一种惯例。从8日马航客机失联后数小时,遥感地球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向能够联系的其他国家民用卫星发出共享数据的请求,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清空卫星原有指令会消耗一定成本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表示,之所以调动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服务,主要是为了保障拍摄图像的完整性。“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地面有一个覆盖宽度。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会与监测海域发生偏离。调动卫星的实质就是要调整轨道,使得前一颗卫星离开监测海域后,后一颗卫星紧跟着补上,确保监测范围实现无缝对接。”
据了解,紧急调动的近10颗卫星中,部分卫星还停止了原有工作计划,清空星上原有指令,以加强对失联区域的气象监控、通信、目标搜索等行动的支持。对此,焦维新表示,“清空原有指令,一般来讲,会消耗一些燃料。但是什么时候下指令,调动哪颗卫星,测控人员都会有所考虑,比如调动离失事海域更近的卫星,尽可能对调动成本进行控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陈乃醒看来,调动卫星进行搜寻,“应该是笔不小的费用。”“无论是拍摄还是对失联飞机的侦察,价格都应该是不菲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