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CNN在马航空难报道中做了什么?



2014-04-02   作者:许悦 叶雨晨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在MH370这场罕见的空难发生后的60个小时中,CNN作为传统新闻机构如何在新媒体渠道之下发挥巨大价值。

   MH370,一架由马来西亚航空执飞从吉隆坡至北京的国际航班,起飞2小时后在1.066万米的高空离奇失踪了。

  将近5个小时之后,北京时间3月8日早上7点24分,作为当事方,马来西亚航空在其官网上披露了航班失联消息,称MH370航班于2014年3 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马来西亚苏邦空中交通管制台失去联系。这家载有227名旅客以及12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77-200客机,本应在1个小时前抵 达北京首都机场,然而现在没人知道它到底去了哪里。

  发布这个声明的时候,韩晶——一位后来出现在几乎所有新闻图片上的女人已经在首都机场等候了1个多小时。她的姐姐和姐夫两个人去旅行,在前一晚23点还发了微信给她,说快要登机了。这是姐姐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早上6点,韩晶到机场接机,机场电子屏一直显示飞机延 误,她找到马航在机场的工作人员,往马来西亚打了电话。最开始对方给他们的答复是飞机遇到交通管制,没有从吉隆坡起飞。

MH221396406214.jpg

  8点多的时候,韩晶通过网易推送的新闻得知这架飞机失踪了。第一家发布这个消息的通讯社现在查证是法新社,时间是8点23分。

  马航首次在官网上发布声明时,正值美国东部时间晚上6点24分。美国亚特兰大的CNN总部也注意到了这条消息,尽管这则消息来自马航 ,但当时CNN并没有急于播报这条新闻,而是开始迅速着手证实这条信息的真伪。直到北京时间早上8点38分,CNN才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6 分钟之后,CNN著名主播Anderson Cooper在他的Twitter上宣布,将在9点开播的新闻节目“Anderson Cooper 360°”中详细报道失联飞机的 最新进展。

  在随后的24个小时里,马航MH370失去联络的消息迅速地登上了CNN、NBC和路透社等知名媒体网页的头条,各大电视台不断滚动播放着这 一新闻;“MH370”超过“乌克兰”成为Twitter上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据维基百科统计,全球每年都要发生10次左右损失较大的空难,但MH370的机型和航线都在提示这可能是一次比想象中更为严重的事故。 MH370所采用的波音777是飞行安全记录最好的民航机型之一,也是波音公司销量最高的一款产品,而吉隆坡飞往北京是极为成熟的航段,大 部分飞行时间都在陆地上方,雷达和无线电的接收情况应该是十分良好的。

  仅凭这些初步的信息,便能发现诸多不合理的异常,CNN决定成立一支专门的报道团队跟进此事。北京时间早上9点58分,CNN另一位新闻 主播Piers Morgan在Twitter上宣布把美国东部时间当晚直播新闻的内容全部改为马航事故。

  CNN把报道的主战场分为三个地方——北京、吉隆坡和飞机失联前最后收到信号的越南。由于北京分社只有两组摄像、制片和记者,人手 不足,CNN需要从它的亚太区总部所在地香港调动第三组人手前往北京。同时,CNN还从中国香港和韩国等地把记者派往越南和吉隆坡。

  另一方面,网站上的新闻稿也在同步更新。负责撰写文字稿件的记者并非都在前线,他们当中不少仍然留守在亚特兰大总部。但这并不 妨碍稿件的详实程度,所有记者被拉进一个巨大的邮件组,共享所有从前线发回的事实和数据,然后发挥时差上的优势,由分布在各地的记 者轮流写稿,以保证稿件更新效率的最大化。

  而这些记者当中为数不少都有着丰富的国际事件报道经验。Jim Clancy是CNN驻首尔记者,在其30年的记者生涯里,他报道过柏林墙的倒 塌,也写过卢旺达大屠杀。这一次,他于3月8日当晚从首尔飞抵了吉隆坡。

  MH370失联被宣布后的24小时里,最热闹的还是社交媒体。未经确认的消息伴随着不断被挖出的事实一同大量滋生,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广 为传播,甚至连新华社都闹过乌龙。3月8日中午,新华社曾发布消息称越南发现失联客机信号,最后证实完整的信息应该是查出失联飞机最 后发出信号的地点。

  CNN在发布信息上则显得慎重得多。

  “CNN确认一条消息的基本标准是,至少要从两个消息源交叉求证真伪,消息源必须是可靠的,比如是官方机构,或者是有一定级别的人 。一定要官方确认才会用,宁可慢,也不能不准确。”一位接近CNN的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来自CNN和路透社等媒体的消息,它们发布的一些关键文章,不断在社交网站转发和传递。几乎所有与航班相关的信息和最新的调查进展 都发布自这些老牌媒体。某种程度上,在此次事件中,传统媒体再次担任了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则成为这些传统媒体内容 的传播渠道。

  飞机空难坠海是一条消息源非常受限的新闻,真实信息由航空公司、军方和政府掌握,而非普通人,新媒体的优势因此无法全面发挥。 而且,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仍然更习惯于和传统媒体打交道,这显然也增加了CNN等传统媒体的优势。

  “但是,从‘MH370失联事件’得出新媒体不擅长从独立记者、普通人的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搜集消息的结论,这显得并不公 道。”技术博客TechCrunch的专栏作家Jon Evans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如果对比2013年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社交媒体的作用又会显得比传统新闻机构更为积极。因为存在大量事件目击者,Twitter很快就 发出了有关爆炸案的各种描述,为波士顿警方提供了调查线索。

  Jon Evans开发了一个叫Scanvine的应用工具——一个可以随时追踪及衡量新闻媒体的内容在Facebook、Twitter、Google+和LinkedIn上 被分享情况的网站——在这上面能够看到,在“MH370失联事件”中,传统新闻机构完全占了上风。

  3月8日,被分享次数最多的文章是CNN的《做好最坏的打算:家属仍在等候失踪马航飞机的消息》,其次是NBC的《美国官员称在调查失 联航班是否与恐怖袭击有关》,而第3和第4位则分别来自“今日美国”及“今日俄国”,均是传统新闻机构。

  这并非特殊情况下的个案。Jon Evans从去年1月开始,通过Scanvine对部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了长达1年的跟踪,他发现传统媒体— —报纸、杂志和电视,这些“恐龙级”的媒体,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般因新媒体的到来而被边缘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样,都很繁荣。 同时,新媒体的繁荣和衰落周期更快。

  新闻机构和社交媒体并不互斥,新闻机构的内容可以触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提供更长尾的信息。这一点在马航事件中也得以体现。

  “3月8日8点23分法新社发了第一条消息,我们监控到了之后,就立即启动了这次事件的信息更新。”飞常准CEO郑洪峰对《第一财经周 刊》说。这些信息更新包括MH370的航线图,以及航空追踪网站FlightAware显示最后跟踪到的MH370航班飞机位置数据等。

  还有一些人在知乎和果壳这样的知识类网站上对造成失联的原因和后果展开讨论,交换信息。一个叫做ACI的字幕组自发翻译了部分知名 媒体在网站上直播的文章,此前他们还在论坛上翻译了“法航447事故”的纪录片。

  尽管传统新闻机构和新媒体都在努力为发现真相提供可能性,但马航方面发布的信息依旧少而谨慎。3月8日10点49分,首都机场通知 MH370航班乘客家属到北京丽都饭店等候消息,下午2点35分,马航的中国区市场总经理刘国华和翻译抵达北京丽都饭店记者区召开首场新闻 发布会,但停留时间只有5分钟,用中英文重复了一遍官网发布的媒体声明,随后便由酒店人员护送从侧门离开。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当天来到丽都饭店。自从9点半得知该航班失联后,平安保险便组成应急小组筛查乘客名单上是否有平安保险的 客户及其投保的类型。

  中国平安涉及马航事件的客户共38人,北京分公司的员工唐华和她的同事在工作站一度守候了28个小时,除了提供咨询服务,还尽可能 去安慰和陪伴这些家属,把手机上随时查阅到的失联信息转告给他们。

  而在丽都饭店另一侧,从3月8日中午12点半就开始等待航空公司“给个说法”的家属,除了早就在官网上看过的媒体声明,并没有等到 更多的消息。场内垃圾和烟头散落一地,手机信号微弱,气氛绝望而压抑。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马航没有什么能够隐瞒的。

  但在现场的家属们并不这么看,实际上这也是不断激怒中国乘客家属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知道的消息并不比马来西亚航空知道得少, 可能还要更多—掺杂了各种谣言和猜测的信息。

  微博上的民间技术分析派、新闻业的自媒体、急于抢发独家消息的新闻机构都在试图捕捉各种消息。各路人马邀请了各类专家对“飞机 到底遇到了什么”,“飞机上的人是否有生还希望”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它们又通过各种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和社交工具的再次加工,回到 在北京丽都饭店焦急等待的人们那里。它们加剧了人们对马航的不信任感。

  CNN则进入到它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和体系里。北京时间3月8日上午9点19分,距离马航公布飞机失联不到2个小时,Anderson Cooper便 在直播节目中电话连线马航副总裁Fuad Sharuji,介绍航班的基本情况和发现失联的过程,并首次发布“燃油只够飞行7个小时,现在已经可 能耗尽”的信息。

  而在随后的节目中,一些关于马航经营问题、飞机安全性及驾驶员资质的疑问也被一一排除。直播新闻节目“CNN Newsroom”还披露, CNN财经记者Richard Quest 2月时曾为CNN主持过一档旅游节目,需要从香港飞往吉隆坡,而本次失联航班的副驾驶员,27岁的Fariq Ab Hamid正是当时其中一名机组人员。Quest称,当时机长夸赞Hamid的降落“如教科书般完美”,CNN还发布了Hamid当天飞行时所拍下的驾驶舱 内视频。

  “我猜测CNN在东南亚地区是有不少当地记者或者线人的,和刚诞生没多久的新媒体相比,这些传统媒体的员工和掌握发放关键信息的机 构早已经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对于CNN为何能够抓住事件关键人物,Jon Evans这样评价道。

  仅简单统计新闻的署名作者,就能发现至少有10名以上的CNN记者奔赴在采访“MH370失联事件”的第一线。如果把摄像和制片人考虑在 内,CNN在此次报道中投入的人力就更多了。优秀的记者加上足够的人手使得CNN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上层消息源,在资源上的投资也通过报 道转化成媒体公信力。

  一个有竞争力的媒体某种程度上带有重资产性质,这是一些来自新媒体的独立记者望尘莫及的。

  国内的许多网络媒体和视频网站都直接转载了CNN等网站的视频。一条名为“CNN称马航失联客机迫降Nanming消息不实”的视频甚至还没 来得及配上中文字幕,就在发布36小时之后获得了37.4万次的点击率。

  具有公信力的内容此刻成了稀有资产,而CNN对其他媒体使用其新闻素材的态度倾向于开放—在美国,只要是与新闻性相关的节目都可以 互相使用片段。

  展示了CNN强大的采访资源和突破能力—很有可能它就是CNN的核心竞争优势—可CNN现在正在怀疑自己在新闻节目上的这些投入是否值得 。

  Jeff Zucker是CNN的现任主席,自1年前上任以来,便大刀阔斧削弱实时新闻,主张“更多的秀,更少的新闻播报”来挽回因为随着新闻 环境变化而流失的观众,但他这一系列做法让CNN饱受争议。2014年1月23日,CNN裁去新闻搜集运作中心的40名资深记者,包括1名制片人。

  “现在新闻业务已经面临压倒性的选择,仅仅依靠新闻节目来经营已经不太可能是一个长期策略了。”Zucker在今年1月举行的“真实屏 幕峰会”上说。

  或许CNN正在面临的困境是来自媒体产业链的变化。传统媒体自行生产内容,并把内容投放到自有渠道,通过广告获益的模式正因为新媒 体的兴起而被打破。新媒体对CNN内容的传播虽然增强了CNN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但CNN本身却无法从这些新渠道中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

  但即使决心改革,Jeff Zucker仍然没有放弃对CNN的定位。“我认为未来在新闻和信息领域会有3个巨头品牌,ESPN占领体育,气象频道 占领天气,而我希望CNN占领全球数字视频新闻的空间。”Jeff Zucker说。

  这个“全球数字视频新闻空间”在“MH370失联事件”中显示出价值。获悉马航要在丽都饭店召开家属沟通会和记者招待会之后,CNN驻 北京记者David McKenzie赶往丽都酒店开始采访,从早上10点一直待到下午将近4点,每隔半个小时到1小时就要做一次连线,向CNN不同的新 闻节目提供内容。

  下午4点离开丽都酒店后,与David McKenzie同组的摄像和制片人返回办公室剪片子。晚上11点左右,David McKenzie的两名同事又来到 马航工作小组在国都大饭店举行的第2场新闻发布会,等到正式结束失联事件发生后第一天的工作时,已经是次日凌晨4点。

  在飞机消失了24个小时后,人们对马航MH370的情况感到悲观,因为种种技术人士及专家通过若干途径所传达的分析,都指向了一个不妙 的处境。

  终于,在距离飞机失联大约19个小时后,路透社发布了可能有人持假护照登机的消息。很快,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和中国共4本假护 照陆续被发现,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护照持有者宣称,他们的护照早在2年前便被偷去。至此,MH370是否可能与恐怖袭击有关的疑云四起。

  事发后第二天,也就是3月9日,CNN再发消息称,马来西亚机场并没有通过查看数据库查验护照是否有效,由于机上有3名美国公民,FBI 也已经启程前往马来西亚调查此事。紧接着,路透社援引越南政府消息,称越南空军飞机发现两条大油迹带。

  但周一早上,这两条油迹带又被证明是船油而不是航油,失望和希望再次交替。

  波音公司的股票下跌接近2%,自从进入2014年以来,波音公司的股票就一路维持跌势,此次事故让其股价更加雪上加霜。马航不出意外 地开盘大跌,一度跌幅达16%,创下公司历史新低。

  中国的几家保险公司也与那一天惨跌的大盘一起渡过了一个黑色星期一。

  Jim Clancy和他的CNN同事们一直不断轮换发出报道,除了各种消息类新闻外,CNN前线记者在网站上总共发出了59条3至5分钟的视频短 片。

  到了11日上午,一切渐趋沉静,人们希望飞机能被找到并打捞上来,但对机上乘客的生还已不抱希望。

  Jim Clancy在Twitter上发出一条信息:“做好心理准备,也许需要数月,甚至更久才能发现真相,但愿不需要那么久。”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