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马航客机搜索耗费资金破纪录 各方共同承担费用



2014-04-09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据美国媒体9日报道,对失联马航MH370航班的密集搜索进入了第二个月,飞机搜寻的费用问题引发关注。报道指出,这将是航空史上耗资最大的搜索寻回行动,在印度洋搜索的多国船只和飞机一天的费用高达数百万美元。

  报道称,大部分情况下,为此次搜索行动提供了人员、设备和专业知识的几十个国家都自行承担了费用,同时拒绝透露具体金额。

  截止4月8日,船只接收到客机的数据和声音记录仪所发信标的希望渐渐破灭,官员们再次面临着一片广大的开阔海域,而且没有新的线索。分析人士称,参与搜寻的许多政府很快就将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即是否继续承担高昂的花费。

  “各国都不得不自问:进一步调查的前景怎么样?这么做的成本效益又会如何?”吉隆坡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Studies at the Asian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主席拉蒙•纳瓦拉特纳姆(Ramon Navaratnam)说,“如果没有希望,那就得承认没有希望:我们必须非常现实。但这个决定很难做。情形就像有人在依靠医疗支持系统维系生命,而你必须决定,要不要拔掉那些线。”

  迄今为止,这已经成为自2009年法国航空447航班在距巴西海岸数百英里的地方坠毁以来最昂贵的搜救行动。据参加过那次搜救行动的专家估计,那次历时两年的搜索行动耗资约1.15亿欧元,当时约合1.6亿美元。

  但是,370航班搜索行动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一次,总花费也可能已经超过上述金额。官员称,就参与搜索的部分船只而言,每艘船每天的花费高达十万美元,就投入使用的部分飞机而言,每架飞机每小时的运行成本可达数千美元。

  专家称,没有国际惯例规定谁应该负责航空事故调查,也没有协议或条约规定谁应该埋单。几名分析人士预计,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参与370航班搜索行动的国家和公司将会自行承担各自的花费。

  即使搜索人员很快就找到了飞机残骸的准确位置,这也将开启又一个耗资巨大的篇章,需要进行水下探索,可能还需要从近3英里(约合4.8公里)深的水下打捞飞机部件、遗体和其他证物。

  此次搜索的澳大利亚籍首席协调员安格斯•休斯顿(Angus Houston)称,光是打捞阶段就可能要花费以月为单位的“很长很长时间”。

  在法航447航班那起事故中,调查坠毁事故的法国机构调查分析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花费了逾3200万欧元,来进行水下搜索和针对残骸的鉴证调查。

  法航和那架飞机的制造商空客(Airbus)总共承担了约1600万欧元的费用。其余部分则由参加海面搜索和打捞的各国政府共同承担,其中包括法国、美国和巴西,巴西还负责对其中50名乘客进行了尸检。

  联合国机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发言人安东尼•菲尔宾(Anthony Philbin)说,“这有时会由一些特定国家完成,有时则由各国共同完成。”

  过去几周,对失踪马来西亚班机的搜寻工作转移到南印度洋海域之后,承担这笔开支的主要是七个国家: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韩国和美国。

  官员称,这些国家一共派出了至少10艘政府船只、14架军用飞机和5架民用飞机。来自多国的至少7艘商船也参与了搜救行动;近日,英国还派出了一艘海军勘探船和一艘核潜艇。

  不过,这些数字还不能充分说明各国的贡献,因为搜寻工作涉及从南海到马六甲海峡的区域,参与的还有其他许多国家、数十架飞机和船只,以及数百名工作人员。

  在目前参与搜救的国家中,只有美国和韩国公布了他们的开支。

  截至3月底,美国国防部在参与搜救的美国船只和飞机上花费了大约33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杰夫•普尔中校(Lt. Col. Jeff Pool)说,国防部还另外做出了360万美元的预算来支付搜索费用,其中包括周末探测到信标的那台水下设备的费用。

  报道指出,整天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多达十几架,仅是每天的空中搜寻费用就高达数十万美元。此外,雷达和卫星数据的搜集工作,以及对飞行员和其他MH370航班乘客的刑事调查已经花费了数百万美元。

  但分析人士认为,各国并不会过分计较搜救工作的花费。

  “我认为,这些国家大都不会把这笔费用转嫁给马来西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逸山(Oh Ei Sun)说。“这样做完全不对。”

  吉隆坡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纳瓦拉特纳姆说,如果能解决370航班的问题,就有可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这个理由足以让各国不遗余力地做出贡献。

  “但愿我们也能从这个非常悲痛的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他说。“那些死者不能白死。”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