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机场勿在质疑中前行
当地的做法固然有利于项目推进,却不利于消除舆论质疑,维护政府公信力,也使环保部门的形象受损。
“通航日期一推再推,环评报告一瞒再瞒”,争议声中,湖北神农架机场5月8日终于通航。面对舆论质疑,神农架林区政府新闻办8日晚回应称,该项目于2009年经过环保部批复,环评报告去年10月份已在林区环保局官方网站公示。
浏览该网站,确实可查阅到相关环评报告。既然机场建设已通过环评,环评报告也已公示,何以仍引起舆论一片质疑?可以看到,网站上该环评报告只有1000多的点击量。这透露了部分真相,当地虽然对此进行公示,但此前知情的人并不多。
神农架机场自开工建设起,就引起不少争议。那些关心该项目的人,介入采访的记者,为何没能获得相关的环评信息?其中原因,或者是传播途径的问题,或者是传播者未积极进行信息发布所致。这可能说明,当地在回应公众舆论上,采取了消极态度。试问,在一个地方政府的部门网站上公示相关消息,而且未再进一步发布信息,这究竟想给谁看?
实际上,直至今年5月6日,当地才把环保部的相关批复在上述网站进行公示。此时距机场通航仅有2天时间。这又是否有些“马后炮”的意味?
在相关批复中,环保部要求在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但既然已经通航,公众也就无从参照环评报告的要求,参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督了。这又是不是说,这正是当地担心的问题?
这些疑问,也许永远也得不到答案。人们看到的是,一座机场在舆论质疑中建设完工,又在舆论质疑中通航了。在公众的追问声中,当地默默地削峰填谷,推倒树木丛林,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进度。哪怕这座机场的建设很重要,民意却也不该受到如此漠视。当地的做法固然有利于项目推进,却不利于消除舆论质疑,维护政府公信力,也使环保部门的形象受损。
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立场,项目建设要经过环评只是第一道防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否坚持生态优先,能否履行环保责任,这是第二道防线。在项目建设完工、正式运行后,能否长期保证环保措施落实到位,这是第三道防线……守住这一道道防线,都离不开公众参与。然而,当地的做法等于把公众排除在外。这让人有理由担忧,神农架机场在今后运行中,能否坚守环保底线。
神农架机场在质疑中通航了,但愿它今后不必在质疑中前行。做到这点,当地政府还得回过头来,补上之前缺失的公共关系课。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