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第六届中国临空经济论坛:创新+协作=临空经济新机遇?



2014-09-29   作者:高雅娜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体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临空经济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综观全国,建立临空经济区,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那么,临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临空经济区应该如何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临空经济论坛上,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机场和咨询研究机构等代表,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就如何高效协同地发展临空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并分享了临空经济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

  做好顶层谋篇布局

  《2013中国机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共有57个城市依托50个机场,规划了58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年旅客吞吐量在5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都规划了临空经济区,年旅客吞吐量在5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中也有9个规划了临空经济区。 “目前,我国的临空经济区很多,可发展得好的并不多。究其缘由,就在于缺乏顶层设计。事实上,顶层设计很重要。只有在差异化中找到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发展临空经济。”中国最早研究临空经济的学者、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这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通过分析荷兰史基浦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成功案例和喀什、郑州等国内机场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曹允春认为,发展临空经济一定要合理规划,找准目标,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

  中航规划首席总规划师、临空新城规划中心主任李守旭也认为,航空城对交通和客货运输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整套的战略规划十分必要。目前,一些城市出现了一种情况,本来已经制定好了临空经济区规划,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反过来进行顶层设计,这样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因此,战略规划一定要先行。

  本次论坛主办地鄂尔多斯,已经走上了临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鄂尔多斯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东介绍,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城市资源,鄂尔多斯从组织管理一体化、战略规划一体化、资源使用与招商引资一体化、公共服务与交通一体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战略规划,发挥了联动优势,使空港产业园区和机场步入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大机场有大机场的好处,小机场有小机场的优势。一般来说,大型机场的空域和时刻资源都比较紧张,而中小机场则拥有大量的时刻和充足的空域。把握好自身优势,做好谋篇布局,中小机场也能找到发展机会。”曹允春认为。

  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目前,在我国已经规划的58个临空经济区中,约有一半已经制定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其他地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在李守旭看来,发展临空经济,集体的智慧远胜于单打独斗。如今的临空经济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固有观念,采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打造航空城市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航空城市群是指在机场群的基础上,相邻临空经济区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分工,打出组合拳,提高区域整体实力。

  “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14年前描绘的京津与河北的发展落差。如今,这种差距不减反增,人们形象地把河北称为“环首都经济贫困带”。2014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不久前,《京津冀地区民航运输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加强了京津冀机场间的顶层设计。未来,京津冀之间的几大机场将明确分工,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发展,以打造京津冀临空城市群,提高京津冀地区竞争力,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发展。

  发展临空经济,既需要地方政府和机场间的协同,更离不开产业协同。参与过国内20余家机场战略规划的开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晓华说:“只有打造可持续创新的产业集群,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王晓华所说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指整个产业圈能实现自我更替,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一些产业的没落意味着另外一些新产业的酝酿和诞生,而非一大批产业的崩塌。对于临空经济区来说,意味着有多条产业链、多个增长极、多家龙头企业相互竞争与合作,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王晓华看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主导产业圈,中间层为支撑产业圈,最里面的是基础产业圈。主导产业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是以终极消费品为典型代表的,而不是某项技术或者某个产业。这条产业链能够带来大量的支撑产业,同时支撑产业又带来大量的基础产业,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更替的产业集群。

  新模式开启新思路

  对于方兴未艾的临空经济区来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也有部分机场的“鸡肋效应”突出。一些机场规模小,客货运输能力有限,服务半径小,亏损严重,运输机场的功能和效益难以匹配,更难以起到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面对这一问题,北京市顺义临空经济区办公室主任胡杰表示,两个以上的地级市共同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机场,将成为今后发展临空经济的新模式。

  江苏扬州、泰州两市共建的扬州泰州机场,是目前合作共建机场的典范。该机场对扬州和泰州两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规模化的引领作用。此外,以旅游业为引领的贵州铜仁和湖南湘西共建的铜仁凤凰机场,效益也不错。“实际上,建机场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机场这个国际化的窗口,发展临空经济,提高整个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胡杰表示。

  胡杰建议,未来,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可以合作建设4E级干线机场,河南的洛阳、济源也可以合作建设干线机场……一系列合作共建机场,可以全面加强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省市在航空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在胡杰看来,多个城市联合建设机场,可以增加中小机场的客货运量,更好地发展临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统筹发展。这将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