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为中国迈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65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来说,是一段很短的光阴。但对于中国机场业来说,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岁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5年的建设和奋斗,我国民航机场数量已达200个。65年来,机场的兴建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百姓与外界的联系条件,促进了社会文化交流,为地区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新中国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场布正逐步优化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含港、台)主要民航机场只有36个。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大陆颁证的民航运输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已经有200个。在2009年~2013年这5年间,全国共新增机场33个,迁建机场4个。
目前,我国所有省(区、市)的省会城市(首府)、沿海开放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都拥有了较为现代化的民用机场。自“十一五”以来,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我国大部分新增机场都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支线机场。目前,我国一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地面交通不便的地区也都建设了相应规模的民用机场,在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应急救援、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65年间,在我国运输机场数量不断增多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机场布局的合理和优化。在中国的机场版图上,一个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机场体系初具规模。目前,我国运输机场密度达到每10万平方公里2.08个。
业务量连年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航持续快速发展,各个机场的业务量不断增长。
1958年,全国民航机场的旅客运量只有10.38万人次,货邮运量仅有14079吨。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全国民航机场年旅客运量达到231.91万人次,年货运量达到62967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航机场业务量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7543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58.5万吨、飞机起降731.5万架次。
2013年,我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有24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机场有61个,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0000吨以上的机场有50个。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2位,上海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3位。
在机场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民用机场的安全运行状况逐年改进,机场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正向规范、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转变。
机场业务量的增长和安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背后规范的管理。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机场建设与管理、安全运行管理、应急救援管理、机场环境保护和航空器噪声影响控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机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机场设计和建设已达国际水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机场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机场建设的工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复杂地基处理、沥青混凝土道面设计与施工、高原机场建设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在高原机场的建设方面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经验。目前,我国拥有高高原机场15个、高原机场14个,是世界上拥有高原机场最多的国家。
近几年,我国机场设计理念不断更新。目前,在机场建设方面,我国正按照现代综合交通的理念科学谋划机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以支线机场为辅助,兼顾通用机场发展,与铁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与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机场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如今,我们把“绿色机场”理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6月28日,我国第一个按照“绿色机场”理念修建的机场——昆明长水机场——正式通航。在昆明长水机场建设和运营的几年时间里,迎来了全国各地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及机场建设指挥部、机场集团和政府部门人员,甚至还有东南亚国家的人员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昆明长水机场的建成和运营,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机场建设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最佳范例。
根据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节能减排已经明确作为民用机场行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在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我国机场将认真践行“节约、环保、科技、人性化”的“绿色机场”理念。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建设多个机场。这些机场将无一例外地按照“绿色机场”理念来进行建设和运营。
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我国机场的兴建,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更为地区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国际机场协会(ACI)的研究数据表明,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3亿美元经济效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机场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机场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认识,不能只看机场自身,而要更多地看它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能产生经济效益18.1亿元和就业岗位5300多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每投资1亿元,能产生经济效益5.7亿元,其中为北京市带来效益2.8亿元,为其他地区带来效益2.9亿元。
民航不但投资少、见效快,还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开放的象征。因为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一旦有机场,不但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标志性作用。例如,昆明长水机场总投资233亿元,预计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实现60万吨。届时,昆明长水临空经济的发展,预计每年对GDP的贡献值将超过150亿元,可直接和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达20万个。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航运输将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建设机场、发展民航运输,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合理分布和产业转移,从而进一步带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合理流动,促进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城镇化宏观布局合理确定机场布局和建设规模,将有助于推动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环保部使用无人机巡查环京省市大气污染源
- 下一篇:中欧将进一步加深民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