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解读天津机场APEC现象



2014-11-17   作者:陈嘉佳 王斌 宋艾莲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1月7日,一位微博名为“白石崖”的网友发微博称:“在天津机场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所有安检口全开,在每个安检口排队等待的队伍长度都超过50米!”这一现象,记者11月13日从天津机场得到了证实。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于11月5日~11日在北京召开。也正是从11月5日起,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开始激增,货运量和公务机起降架次也大幅增长。直到11月13日,该机场客货运输增速恢复常态。如何看待天津机场出现的这一APEC现象?这只是“蝴蝶效应”,还是另有原因?经过调查走访,记者发现天津机场在APEC期间的超常增长得益于京津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得益于天津机场空铁联运的构建,得益于天津机场服务等综合保障能力的提高。

  空铁联运单日旅客量突破一千

  坐飞机“经津出行”成为新趋势

  得知APEC期间北京放假,北京的高先生一家打算趁假期去西安旅行。在预订到了11月7日北京—西安的机票后,他们却发现,11月12日西安—北京的机票已卖光了。令高先生意外的是,西安—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200元,且一票难求;而西安—天津的机票折后价格仅为400元。高先生毫不犹豫地预订了西安—天津的机票。

  类似高先生这样的旅客有很多。天津机场安检站综合办公室主任张卓告诉记者,每天5时~9时是天津机场航班早高峰时段,在11月7日早高峰时段,共有5370位旅客从国内出港大厅出发,旅客数量较以往增长了约30%。“机场出现了很多从北京来的团队旅客和散客。”张卓说。与此同时,机场客运服务部值机分部主任苗茁也明显感到了北京旅客数量的激增。“航班客座率明显提高。11月7日当天,天津前往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班几乎都出现了超售的情况。前来办理值机手续的旅客中,有很多是北京口音的。”

  数据证实了机场一线工作人员的感受。11月4日,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9.5%;5日,增幅上升至20%;6日,同比增长25.6%;7日,同比增长29.3%;9日,增幅再次接近30%;10日和11日,分别达到27.7%和21.7%。在去年同期基数很大的基础上,同比增速如此之高,给了天津机场人一个惊喜。采用空铁联运的方式从天津出港的北京旅客平日大多在百人以下,而11月7日和12日均超过了千人。11月7日更是达到了1084人,创下了天津机场空铁联运人数的单日最高纪录。

  APEC现象传递新信号

  京津机场互补良好局面已形成

  首都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天津机场总经理阎欣说:“天津机场的APEC现象,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信号,那就是京津机场已经形成了互补的良好局面。”这一判断与航空公司的判断一致。11月5日~12日,航空公司在天津机场增加了航班,将更多运力投入至此。

  天津机场能够为首都机场分流,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空铁联运项目的实施。今年5月初,天津机场在北京南站开设了异地城市候机楼。旅客可以在北京南站直接办理登机手续并乘坐京津城际高铁到达天津,然后从火车站坐机场大巴到达天津机场,全程最快约73分钟。8月28日,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地下交通中心同时启用,旅客从天津火车站直接搭乘地铁2号线,耗时20分钟即可到达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内。如今,旅客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2号航站楼,最短仅需63分钟。

  天津机场为了鼓励旅客从天津出发,对旅客搭乘城际高铁和地铁的费用予以报销。旅客在天津机场完成安检流程后,就能看到设立于机场大厅内的空铁联运费用报销点。旅客凭借身份证、登机牌、城际列车票或者机场巴士票,就能在现场请工作人员办理报销手续,最快1分钟就可拿到现金。而从天津机场出港的旅客,在北京南站的天津机场城市候机楼,凭借证件和票据,也同样能够快速报销,拿到车票钱。

  目前,天津机场已与携程网开展合作,在网络客票销售平台推出空铁联运产品。旅客可登录携程网直接购买空铁联运产品。

  “采用空铁联运的办法,从天津出发搭乘航班,我觉得未来会成为北京旅客出行的新趋势。” 阎欣说,“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机场的服务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10月13日,天津机场在新航站楼启用后不久,就成立了服务品质发展部,提出了要在一年以内,从根本上提高机场服务水平,促使机场成为国内机场服务的标杆。机场将这一目标细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明显转变阶段、明显提升阶段、全面创优阶段、个性化出彩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民航的竞争力体现在机场的竞争力上。天津机场需要有品质的发展,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天津机场的航班。” 天津机场APEC现象,让天津机场广大干部职工对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00万人次又增强了信心。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