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甘肃民航:飞天”舞动“黄金段”



2014-11-24   作者:刘树国 严宽 马鑫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率队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通道,将亚欧非大陆众多国家紧密联结在一起。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

  说到丝绸之路,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甘肃。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它轮廓狭长,古老的丝绸之路从汉唐国都长安开始向西延伸后首先进入甘肃,在其境内绵延达1655公里。历史上,东西方的商贸团队在河西走廊穿行而过,构筑起历经十几个世纪的商业繁华。伴随着这种穿行,中国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璀璨的丝路文明。而今天,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提出,甘肃省要“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新焕发历史的荣光。

  编织省内支线航空运输网络,开辟至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运输航线,打通飞往国际的空中通道,民航业在甘肃省丝路经济带建设中一马当先。

  主动谋划+后发优势 开启经济带上的“丝绸天路”

  丝绸之路重在路。在甘肃省政府制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推进道路互联互通工程,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被列为首要任务。除了统筹规划铁路、公路等综合交通体系,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的通达能力,加快能源通道建设外,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国际航线,依托兰州中川机场、敦煌国际航空港建设,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开辟直飞中亚西亚国家的航班和货运航线,同时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提高兰州中川机场国家航空口岸运营水平,依托兰州新区货运集散、中川机场临空物流园等配套设施,推进兰州国家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

  早在2011年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公路促民航,交通带旅游”的发展理念,并组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航旅”),之后又在其下成立全资子公司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全省民用机场的建设等工作,现在已初步形成以兰州中川机场为中心,敦煌、嘉峪关、张掖、金昌、庆阳、天水、夏河等支线机场为两翼,辐射全省大部分市、州的机场网络集群。“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庆阳机场、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和陇南成州机场新建工程的前期工作,这些工程完工后,全省的机场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公航旅副总经理赵金云表示。

  在民航甘肃监管局副局长王孝看来,甘肃民航发展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甘肃辖区目前运营8座机场,是西北地区运输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2013年8座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54.7万人次,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速排名均居西北地区第一。正如王孝所说:“甘肃拥有2600万人口,相比宁夏、青海人口基数大。甘肃东西长1600多公里,南北最宽处500多公里,河西走廊如同一条扁担挑起了两头,这种东西狭长、南北扁平的区域特点,非常适合发展航空运输。”

  这种后发优势也得到了兰州机场发展的印证。甘肃机场集团兰州机场公司总经理叶广明介绍说:“去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60万人次,而今年有望达到650万人次~700万人次。我们原来预计到2020年达到1000万人次,而现在看来到2017年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但不断增长的客流也给机场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候机楼的面积是2.7万平方米,不用说航班高峰时期,就算平时也显得比较拥挤。”叶广明补充说。

  据了解,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将于12月20日进行竣工验收,扩建工程按年飞机起降8.9万架次,高峰小时起降36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4600人次,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的目标设计。新建航站楼面积约6万平方米;新建站坪15.9万平方米,扩建后将可以起降波音747飞机。

  同样感到压力很大的还有民航甘肃空管分局。2014年8月,兰州空中交通管制区域创下了1002架次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30%,兰州本场日高峰已达到213架次。“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飞行流量,兰州管制区域在去年7月增开了第七个扇区,而下一步我们将对空域进行再优化,实现进离场航线全部分开,空中全部是单通道。”甘肃空管分局党委书记何天健说。

  对于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中如何发展甘肃民航,民航甘肃监管局已形成了清晰的思路。其中,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理顺辖区机场管理体制,是破解制约甘肃民航快速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一。“我们还将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王孝说,“通过积极沟通,有关净空保护的地方管理条例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航空+旅游 黄金段上的“黄金组合”

  甘肃省之所以有底气给自己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段,就是因为其境内的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条黄金旅游线。以佛教壁画著称的人类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东汉雷台墓址,气势雄伟的明代嘉峪关长城关楼,还有祁连雪峰、戈壁大漠、雅丹地貌,这些俯拾即是的丝路遗迹和自然奇观,成为甘肃省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宝贵资源,也为民航业助力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用武之地。

  当丝路经济带建设概念被提出后,甘肃省关于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项目随即展开。2013年11月,嘉峪关市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西域文化、边塞文化等元素共同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小镇。而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更是与甘肃省委宣传部签署协议,除嘉峪关外,还将在平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敦煌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小镇。

  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是嘉峪关市与深圳华强集团运作的一个重点旅游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包含动漫基地、文化科技创意园、主题公园和20余项大型高科技体验项目。嘉峪关市旅游局局长朱明介绍说:“从旅游区位来说,东到张掖,西到敦煌,北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嘉峪关正好处在三角的中心地带,因此,我们希望将嘉峪关建成河西走廊上的旅客服务集散中心。嘉峪关旅游资源丰富,以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而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内容。”据介绍,主题公园落成开放后,将使到嘉峪关的游客多停留一天以上。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境内现存文物景点241处,旅游资源丰富。正因为如此,2012年7月,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敦煌调研时,明确提出要把敦煌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2013年1月,国务院批准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后,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被列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首个工程。根据建设规划,敦煌将全力搭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五大支撑平台。依托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敦煌正在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努力使敦煌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交通设施的配套,而发展民航业尤为重要。

  1982年,敦煌机场建成通航,不仅为敦煌走向世界插上了翅膀,也促进了旅游业在敦煌的勃兴。敦煌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智说:“2013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敦煌市GDP的比重为50.5%,已率先在甘肃省将第三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目前,敦煌机场已经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西安、乌鲁木齐、兰州等12座大中城市的16条航线。2013年,敦煌接待海内外游客402万人次,今年1月~7月已经达到近250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其中相当一部分游客是坐飞机到敦煌的。“敦煌地处内陆,远离中心城市。我们希望能够开通更多到国内外枢纽城市机场的航线,希望民航部门给予更多、更有力的支持。”敦煌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航空与旅游一脉相承。“丝路经济带建设核心是经济建设,但是当经济联系还不足以支撑航空运输需求的时候,必须先靠旅游做起来,这样可以带来人流,进而带来项目、资金。”甘肃机场集团执行董事长杜小平说。

  杜小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嘉峪关市发改委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赵管社的认同:“2013年,嘉峪关旅游接待人数共有366.8万人次,‘十二五’前3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1%。旅游人数的增长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去年招商引资达120亿元。其中,甘肃省以外的投资达103亿元,比2012年增长119.3%。”

  此前,甘肃机场集团做过一个战略规划,紧扣丝绸之路主题,发力旅游航线网络建设。在这个战略中,首先是建成以兰州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骨干航线网络。到今年5月,兰州机场已与全国各省会城市实现通航,下一步将实现与全国旅客吞吐量排名前50的机场通航。“没有骨干航线网络,客人进不来,丝路经济带建设也无从谈起。”杜小平说。

  战略中的另一部分是在东西长1600多公里、南北宽500多公里的范围内建起丝绸之路旅游航线网。目前在甘肃境内,从敦煌到嘉峪关、张掖、金昌、兰州等地,沿河西走廊的机场群已基本形成。“如果加上银川、西宁机场,以及这几年新建的新疆吐鲁番、哈密机场,丝绸之路航空旅游网络就更加完善了。”杜小平表示。

  抢抓机遇+多方合力 共寻发展新航向

  当丝路经济带的概念提出后,作为基地航空公司,东航甘肃分公司也意识到发展机遇已摆在眼前。

  2013年,东航甘肃分公司总经理邱晓镇先后10次拜访甘肃省、兰州市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从当年6月开始,又与分公司班子成员分批带队进入河西走廊,逐一拜访省内各地州市。在拜访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发现了这些城市发展航空运输的优势,从文化、旅游到生态、能源,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厚,也敏锐地抓住了地方政府对航空市场的需求,为双方合作找到了对接口。

  拜访的结果填补了甘肃航空市场的三个空白:填补了东航甘肃分公司11年没有国际直飞航班的空白,在去年开通兰州—首尔、兰州—曼谷国际直飞航线,并于今年9月开通兰州—新加坡、兰州—台北国际和地区航线;填补了陇东没有直接进京航班的空白,在自身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协调中联航开通北京(南苑)—庆阳—兰州航线;填补了河西地区没有串飞航班的空白,协调东航云南分公司开通昆明—嘉峪关—乌鲁木齐航线,协调山东航空公司开通青岛—郑州—兰州—敦煌航线,之后又加降嘉峪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河西走廊串飞了7条航线。有的公司刚开始对一些航线没有信心,但飞起来之后却是越飞越好。如北京(南苑)—金昌—兰州和北京(南苑)—庆阳—兰州,即使是在传统的淡季,航班客座率都保持得很好。”邱晓镇说。

  通过走访加深了解,通过不断开辟航线增强信心,东航甘肃分公司不断发挥自己作为甘肃省唯一基地航空公司的优势,并为与当地政府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今年6月30日,由省公航旅和分公司合作运营的“绚丽甘肃号”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我们借鉴‘青海模式’,与甘肃省政府开展的航空运输合作经营业务,由甘肃省利用东航现有注册飞机或出资引进飞机,双方合作运营指定航线,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东航负责合作飞机的经营管理,执行甘肃省政府指定的航线,承担安全运营主体责任。”邱晓镇介绍说,“首架‘绚丽甘肃号’运营兰州—金昌—敦煌航线,其战略意图就是进一步把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给‘串’起来。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分析甘肃航空市场特点和市场预判,与省政府沟通来调整航线。”

  “‘绚丽甘肃号’投入运营,对于完善甘肃省航空运输网络,增强航空运输能力,扩大向西开放范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3年,我们计划引进6架大型客机,进一步加密省内外航线。”省公航旅副总经理赵金云表示。

  保税平台+国际航线 开启对外开放的空中大门

  搭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甘肃省对自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给出的明确定位。这同样离不开民航业的配合。

  9月29日~30日,南航新疆分公司分别开通了兰州—乌鲁木齐—迪拜和兰州—乌鲁木齐—第比利斯航线。两条航线横跨欧亚大陆,为甘肃向西发展打开了通道,朝着《总体方案》中所确定的“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航空运输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桥梁,尤其是对于像甘肃这样一个内陆省份来说。东部沿海省市的实践证明,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在开放平台搭建上取得突破。因此,于7月15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成立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格外引人注目。该保税区位于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规划面积3.39平方公里,其中围网区域面积约2.86平方公里,具有保税加工、仓储、物流以及口岸作业等功能。“中川机场毗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为保税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今后,区港联动通道的建设将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我们将着力发展面向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地区的对外贸易。”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筹委会负责人孙筱伟表示。

  据孙筱伟介绍,下一步区港联动将是保税区重点工作之一。保税区将加强与甘肃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通过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好保税区与机场之间2公里的空港联动封闭通道建设,发挥机场作为保税区延伸口岸的作用。“我们还将谋划启动甘肃(兰州)临空产业区规划研究和项目申报工作,整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机场区位优势,使民航高效快捷的特点发挥更大的作用。”孙筱伟说。

  除了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提高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运营水平外,甘肃省还将加速创建敦煌航空口岸开放和综合保税区,并争取将嘉峪关机场列入国家口岸开放规划中。

  在敦煌机场,利用老航站楼改建的国际航站楼已经全部完工,以莫高窟壁画元素装饰的航站楼出入大厅极富地方特色。敦煌机场总经理韩祁说:“我们就是要让旅客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敦煌的文化和艺术。”据了解,敦煌机场新的扩建计划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按照机场扩建项目建议书,将新建6000平方米航站楼,并配套建设停车场、消防等相关设施,总投资2.3亿元。“本次扩建计划没有对飞行区和跑道进行扩建,还不能满足大型飞机起降需求。而从敦煌机场口岸建设、航班备降和发展旅游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下一步能够对飞行区进行再升级。”敦煌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12月26日,敦煌—泰国曼谷的国际旅游包机即将开通,而明年6月,还将开通到韩国的旅游包机。“这是我们与旅行社、航空公司合作开辟的航线,目前计划各飞一个季度。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开辟到台湾地区的航线。”敦煌市口岸办公室主任王建书说。

  嘉峪关机场始建于1938年,1952年更名为中苏民航酒泉站,并于1953年7月正式通航。机场位于嘉峪关市东北方,距市区10公里,正好处于欧亚航路中段、B215航线正下方。因此,在谈到机场发展时,机场副总经理索占军说:“嘉峪关机场还有一个特殊条件,这里是欧亚航路的备降场,因此我们将利用丝路经济带建设契机,进一步完善机场的服务功能。”

  目前,嘉峪关机场通航国内12座城市,2013年运输起降飞机4258架次,旅客吞吐量35万多人次,货邮吞吐量1000吨,同比分别增长了57.9%、29.6%和5.7%,均创历史新高。“支线机场普遍亏损,而且开航线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行业、省级政府层面,在资金以及时刻资源方面能对支线机场发展予以支持。”索占军说。

  昔日驼铃悠悠的丝路古道,如今不仅有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更有让人可以翱翔九天的空中通衢。在古老的陇原大地上,“空中丝绸之路”的精彩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