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市场“松绑”民航价格



2015-01-08   作者:  来源:《国际商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新规则下,航空公司有了更大自主权,可以依据自身经营、市场竞争情况,对不同时段、淡旺季灵活定价,甚至针对不同消费者区别定价。这有助于更合理更市场化地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民航业的积极性。

  近日,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放开了101条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600公里以下短途航线旅客票价。航空公司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等自主确定具体价格。

  专家表示,新规则下,航空公司有了更大自主权,可以依据自身经营、市场竞争情况,对不同时段、淡旺季灵活定价,甚至针对不同消费者区别定价。这有助于更合理更市场化地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民航业的积极性。

  经济舱票价普涨约10%

  至此,取消政府定价限制、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短途航线增至132条。而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改由航空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由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根据运输市场竞争状况每年调整、公布。

  有民航业内人士测算,政策调整后,航线经济舱最高涨幅达18%,大部分航线的最高销售票价将有8%~12%的上调。受此新价政策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经济舱全价票价格已经全线提升。

  记者从航空公司获悉,广州有8条航线取消定价限制,而这8条航线经济舱全价票价格从1月1日起开始上涨10%。京沪航线单程经济舱全价票价格为1130元,4日该航线同舱位全价票价格已升至1240元。《通知》下发后,民航局在官网上也同时发布了“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定价规则”,将境内航线分为普通航线和高原航线。民航局规定,一家航空公司一年内可两次上调基准票价,但一年最多调整20条航线的价格,每条航线每航季价格上调幅度不得超过10%。“放开价格是为了形成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涨价或降价都不是目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表示。

  据本报记者整理,推行市场调节价是2013年民航客运定价改革提出的方向。当年10月民航局和发改委发布文件,宣布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航线的机票价格下限,放开31条航线的定价权,不设定价上下限。在此之前,监管部门规定航空公司执行的国内航线票价水平,上浮不得超过基准价(全价)的25%,下浮不超过45%。

  据民航局去年公布的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共有2876条定期服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2449条。推算下来,采用市场调节价的132条航线仅仅占到5.3%左右。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3.9亿人次,较2004年增加2.7亿人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现行的民航国内航空票价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

  放开价格让市场“作主”

  “放开国内航线货物运价、部分短途航线旅客票价,改进基准票价定价办法,是简政放权、推进价格改革的具体举措。”中国民航运输协会副理事长吴桐水表示,开放价格有利于引导航空运输合理配置资源,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航空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培育新的运输增长点,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小津对此表示,放开价格管制,给航空公司不同时间段、淡旺季更多自主定价权,可使航空公司提高上座率、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也给消费者更多选择,实现消费效益最大化。“全面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价,市场竞争将会更加充分,这将引导航空公司推出更多与旅客消费习惯、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折扣票价。航空公司定价自主权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其丰富产品种类,使旅客有更多选择。特别是在新增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平行线路上,高铁、动车、高速公路客运与民航形成替代竞争,调整后将不会出现票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李小津说。

  与此同时,国航、东航等航空公司也均表示,今年将增加航空货运运力投放;优化既有航线客运运力结构,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高客舱服务水平,切实提升用户满意度。

  专家分析,800公里以下,3小时以内,高铁对于航空客运分流严重,此次放开有助于提升航空价格竞争力。此外,101条航线大多数是目前市场的冷门航线,如哈尔滨至通辽、泉州至义乌等,更灵活的定价有利于提升客座率。

  加快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调整,推进航空公司市场转型,已迫在眉睫。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价格改革仍在路上。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