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航空安全事故如何防“内鬼” 德翼折戟,航空业或再遇冷



2015-03-29   作者:李景田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短短3天时间,德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下称德翼)4U9525坠毁事件的剧情发生重大“反转”。

  随着法国马赛检察官布里斯·罗班(Brice·Robin)3月26日在马赛机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根据舱音记录仪记录下的信息得出该航班副驾驶故意驾驶飞机撞山的结论,此前集中在廉价航空以及老旧飞机安全性,甚至对飞机制造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所产生的质疑迅速转移到在反恐形势日趋严峻之下,对于飞行人员自身安全管理的问题上。

  离奇坠机

  从巴塞罗那飞往杜塞尔多夫的4U9525航班在飞行至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海拔2000米左右忽然失去联系,随即迅速被证实为已经坠毁在山区。

  与大多数空难事件完全不同之处在于,这架由汉莎集团旗下低成本子公司德翼运营的24年机龄空客A320飞机,在可能长达18分钟的坠落过程中完全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或是警告措施,甚至机组人员都完全未与地面空管人员发生任何沟通,而上一次发生类似的航空事故正好是去年3月在飞行途中失踪的MH370航班。

  由于欧洲地区较为良好的航空安全运营记录,一些外界将关注焦点首先集中于机龄偏高的飞机以及较之传统航空公司运营方式有所区别的廉价航空运营模式上。

  一位供职于国有航空公司运力引进部门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老龄飞机的概念在国际民航界其实并不存在。

  该人士表示,一些机型在设计时会有一个设计服务目标值(DSG),但不管在欧美还是中国民航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均没有对飞机使用寿命作出硬性规定,而是根据飞机总的飞行循环数据以及飞行小时累积,只要符合适航标准的飞机均没有对其运行时限作出限制。

  “中国民航机队更新速度很快,平均机龄较短,但在欧美还有相当多运营了20年以上的飞机仍在服役中,只要维护和保养到位就能够符合适航标准,”前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而A320本身也已经经过时间和销量证明是一款非常好的单通道机型,所以并不能在德翼坠机事件中据此质疑飞机本身的安全性。”

  同样,此前印度尼西亚亚洲航空坠机事件中,同样是A320机型,同样是廉价航空运营,因此廉价航空运营模式的安全性也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

  “说到廉价,通常第一印象是便宜但是没好货,可对于航空业而言票价可以打折,但安全是底线,完全不能有任何折扣可言,”一位中国国有航空公司的机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安全标准对于所有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全球都是如此。”

  尽管如此,再次发生这样无论在技术角度还是常理推测都并不符合逻辑的空难,不管对于航空业界还是业外而言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

  而短短3天,法国搜救和事故调查方根据寻获的舱音记录仪作出的初步结论,更是对德翼母公司汉莎航空集团乃至整个航空业界带来极大的震撼。

  剧情反转

  首先是《纽约时报》根据军方人士的消息披露坠机前一名飞行员被锁在驾驶舱外,并在敲门无效后视图撞开舱门。

  而布里斯·罗班根据舱音记录仪中记载的信息透露,机长在飞机进入巡航阶段后离开驾驶舱,据推测是如厕,而只身留在驾驶舱内的28岁德国籍副驾Andreas Lubitz锁闭了舱门,独自驾驶飞机直至坠落。

  此前曾有猜测驾驶员自身是否因某种原因造成失能而无法操纵飞机,但布里斯·罗班表示根据舱音记录显示直至飞机坠毁驾驶舱内部都可以听到呼吸声,因此推断副驾活到坠机前的最后一刻。

  一位国内航空公司具有A320驾驶资质的机长对本报记者表示,A320机型的设计有一个自动保护机制,飞机一旦超速会自动拉起,并断开自动驾驶。所以推断飞机可能是在飞行员控制下以接近临界速度的自动驾驶飞行直至触地,“换句话说就是飞行员驾驶飞机故意撞山,与制造9·11的方式类似。”

  航班监测软件Flightradar24所监测到的4U9525航迹显示该航班自动驾驶的飞行高度被从38000英尺调成了100英尺,对于现代民航客机而言,作出这样的调整只需要在驾驶舱控制面板上拨动一个旋钮即可完成。

  尽管单纯凭借目前舱音记录仪所发现的内容作出Andreas Lubitz“自杀式坠机”的结论尚存疑问,但如此前曾经发生过的类似坠机事件以及至今杳无音信的MH370等一系列航空安全事故却体现出一个非常严峻的趋势,即在通过外部安全保障措施尽量减小针对航空安全恐怖事件发生的同时,如何防止内部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类似灾难性事件。

  “如果飞行员试图摧毁飞机,那基本上是防不胜防的,这对于航空安全所带来的打击可能要更甚于9·11。”一位航空业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现代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因为飞机设计缺陷而造成的空难事故已经非常罕见,有航空安全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事故都与人为因素有关。而通过运营控制机制的设计也可以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通过制度性措施尽量降低。比如类似的驾驶舱锁闭事件,近两天全球许多航空公司先后更新规定,要求驾驶舱内必须至少保持有两名机组成员在内,而中国民航则早就禁止航班飞行中驾驶舱少于2名机组成员。

  “但是飞行员是控制整架飞机的核心,即使措施再严密,如果飞行员本身想制造事端,也是难以彻底预防的,这个事件的发生对于全球飞行员培训以及雇佣体系或许都将带来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可能造成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这对于原本利润微薄的民用航空业而言恐怕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一位英国民航业研究人士3月27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当然还有更不利的一面,旅客对于航空业的不信任感增加,从而造成航空业需求的下降,这对于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