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空难推动航空业改革 促进技术改进
如今,飞机是许多人进行长途旅行时首选的交通工具,但同时不少人心中也存在一丝隐忧:与乘坐汽车、火车、轮船等传统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相比,空中飞行是否更加安全?世界各国的交通管理机构在汇总了全部数据后,按照现有各种运输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即每种交通方式每年输送了多少人,运行了多少千米,以每1亿人/千米中有多少人受伤、多少人死亡来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航空运输是各类运输中最安全的!
飞行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安全的?部分要归功于一次次空难发生后带来的关键安全改进。以下是对航空安全带来显著改变的多起空难,这些空难发生后,航空业都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不断改进技术、程序,确保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帮助出行者享受到了更加安全的飞行。
美国大峡谷相撞事件
安全改进: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1956年6月30日,美联航718航班在从洛杉矶飞往芝加哥的途中与环球航空的一架飞机在大峡谷上空发生相撞。此次空难促使民航管理当局投资2.5亿美元用于升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47年来,美国没有发生大型飞机相撞事件。此次空难也推动了美国在1958年成立联航航空局(FAA)以全面监察航空安全。
美班机燃油耗尽坠毁
安全改进:机组资源管理
1978年12月28日,美联航173号班机,一架DC-8飞机准备降落波特兰国际机场,机上共有181名乘客,机组人员试图排除起落架存在的一个问题却没有成功,飞机在机场周围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尽管机上的机械师温和地提醒机长燃油正在迅速减少,机长过了很久才开始最终的进近。这架DC-8由于燃油耗尽坠毁在郊区,造成10人死亡。
此后,美联航根据当时最新的机组资源管理(CRM)的理念对其机组的培训程序进行了修改,改变了传统的“机长就是王道”的航空业阶层观念。CRM高度强调机组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后来整个行业都采纳了这一标准。美联航的机长AlHaynes表示“这真的是很有成效”,1989年他依靠调整引擎推力改变飞行方向,在无舵面工作的情况下操纵DC-10飞机在衣阿华州苏城紧急迫降,机身翻覆,造成285名乘客中有111人丧生,1名乘务人员丧生。他表示:“如果没有CRM训练,我们几乎不可能完成迫降。”
加拿大航空班机空难
安全改进:洗手间烟感探测器
1983年6月2日,加航797号班机,一架DC-9从达拉斯飞往多伦多,飞机飞行在33000英尺的高空。事故的最初征兆是后方洗手间飘出的缕缕黑烟,很快浓烟开始弥漫客舱,飞行员选择紧急降落。由于烟雾太浓,无法看清仪表盘,飞行员费尽力气将飞机降落在辛辛那提。但就在舱门和紧急出口打开后不久,在所有人下机前,客舱着火了,造成机上46名人员中23名死亡。
此次空难后,FAA强制要求为飞机的洗手间安装烟感探测器以及自动灭火设备。耗时5年对所有飞机进行了改装,为客舱的座椅增加了阻火层,在地板上安装了紧急疏散的应急灯帮助乘客在浓烟中快速找到出口,及时疏散。1988年以后生产的飞机内饰使用了更多的阻火材料。
达美航空191号班机空难
安全改进:风切变探测器
1985年8月2日达美航空191航班,一架洛克希德L-1011飞机准备在达拉斯沃斯堡机场降落,飞机在800英尺的高空遇到了风切变,使飞机在几秒钟内就失去了54节的空速造成飞机快速下降。这架L-1011在距离跑道一英里处撞到地面并在高速路上反弹,撞上了一辆货车,货车司机当场死亡,飞机迅速转向撞上了机场的两个大水箱,造成机上的163名人员中的134名遇难。此次空难促使NASA和FAA进行了长达七年的研究,直接让机载雷达和风切变探测器成为标准装配,此后只发生过一起与风切变相关的事故。
墨西哥航空498号班机空难
安全升级:防撞告警系统
尽管在大峡谷空难后,ATC系统在避免航空器相撞上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它却不能在小型私人飞机如派柏PA-28-181误入洛杉矶机场终端管制区域时及时发挥作用。1986年8月31日,派柏PA-28-181进入了墨西哥国际航空DC-9飞机的进近区域后未被地面管制人员及时发现,该飞机撞掉了DC-9的尾翼。两架飞机都在机场东侧20英里处的居民区坠毁,造成82人死亡,其中包括15名地面人员。
空难后,FAA要求小飞机在进入管制区域后使用异频雷达收发机向管制员通报位置和高度。此外,航空公司被要求使用TCASII防撞告警系统,它可以识别出与装配了异频雷达收发机飞机的潜在冲突并及时向飞行员发出上升或下降的警告。此后,美国再没有发生过小飞机在空中撞上大型客机的事故。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空难
安全升级:对老龄化机队管理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执飞夏威夷希洛至火奴鲁鲁使用,这是一架机龄19年的波音737飞机,飞机在24000英尺的高空发生爆裂性失压,导致头等舱部位的上半部外壳完全破损。幸运的是,剩下的机身在飞机安全降落前并没有发生解体。只有一名乘务员被吸出机舱丧生。
美国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归咎于裂缝氧化导致金属疲劳,这架老龄飞机已经执行了超过89000次航班。就此,FAA从1991年开始启动了国家老龄化机队研究项目,提高了对老飞机的检查和维修要求。在阿罗哈空难后,只发生过一起与飞机疲劳相关的事故即DC-10苏城空难。
合众国航空427号班机空难
安全改进:方向舵
1994年9月8日,合众国航空的波音737客机正准备在匹兹堡国际机场着陆,飞机突然向左转随即失控俯冲撞地,机上132人全部身亡。黑匣子显示方向舵突然转到全左位置触发了这次俯冲。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合众国航空归咎于飞机本身,波音公司则认为是机组人员的失误。NTSB耗时约5年对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方向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堵塞阀造成了方向舵的突然偏转,排除了飞行员的因素,因为飞行员猛蹬右舵试图重新控制飞机姿态,方向舵却转左。
空难后,波音公司出资5亿美金对当时全球的2800架波音737飞机进行了改装。此外,为了安抚遇难者家属、解决与航空公司的冲突,美国国会通过了《空难家庭援助法案》。
瓦卢杰航空592号班机空难
安全升级:自动灭火系统
1983年的加航空难后,FAA采取了一系列防止客舱着火的措施,尽管1988年NTSB在一架货机着火成功降落后发出过安全警告,但FAA并没有对客机的货舱部分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直到1996年发生了瓦卢杰航空592号班机在迈阿密附近坠毁后,FAA才开始提高了对货舱着火的重视程度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防火措施。
发生空难的DC-9飞机火情是由于瓦卢杰航空维修的外包方SabreTech不按规定交付托运的氧气生成器引发。飞行途中,一个氧气生成器泄漏,产生高温着火,泄露出来的氧气让火势变得更大。飞行员未能及时将这架着火的飞机降落,机上的110名人员全部遇难。此后,FAA强制要求商业航空运输运营商必须为货舱安装烟感探测器和自动灭火系统。
环球航空800号班机空难
安全改进:消除电火花
1996年7月7日,环球航空800号飞机在空中毫无征兆发生爆炸。这架波音747刚刚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巴黎,空难造成机上230名人员全部遇难并引发巨大的争议。经过调查组仔细分析飞机的残骸后,NTSB排除了恐怖袭击或者导弹攻击的可能,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一小段电线出现的电火花引发油箱着火。
此后,FAA强制要求减少由于搭错电线或者其他原因出现的电火花。波音公司则设计了一套燃油惰化系统,它可以向油箱释放氮气来减少爆炸的可能。这套系统从2008年开始使用在新生产的所有波音飞机上,并可以为已经投运的飞机进行改装。
瑞士航空111号班机空难
安全改进:替换PET隔热材料
1998年9月2日,瑞士航空111号班机从纽约飞往日内瓦。飞机起飞后约1个小时,这架MD-11飞机的驾驶舱内出现了烟雾,4分钟后,飞行员开始飞往65海里外的哈利法克斯国际机场紧急降落。火势逐渐变大,驾驶舱的灯光熄灭,部分仪表失效,飞机坠毁在大西洋上,机上的229名人员全部遇难。
调查人员发现飞机起火的原因是机上的娱乐设施电线短路引起的电火花点燃了PET隔热层,火势沿着PET隔热层点燃了其他东西。空难后,FAA要求用阻燃材料替换全部700架“麦道”飞机上的PET隔热层。
“德国之翼”航班坠毁
安全改进:舱内须保证两人
今年3月26日曝出德国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机长在飞行途中离开驾驶舱,此后拼命砸门也无法进入舱内的消息后,不少人猛然意识到,“9·11”恐怖袭击后出台的民航防护措施可能反而会“坏事”。
据航空专家介绍,如果飞行员有意锁闭驾驶舱,舱门将无法从外部打开。这一意在预防恐怖分子强闯客机驾驶舱的措施,显然没有充分考虑飞行员蓄意撞机或突然昏厥的可能性。
全球多家航空公司随后紧急出台措施,要求旗下客机在飞行途中必须时刻保持驾驶舱内有两人,包括英国易捷航空公司、挪威短程航空公司、冰岛航空公司、德国柏林航空公司以及加拿大所有航空公司等。
据欧洲第三大廉价航空运营商挪威短程航空公司高管托马斯·海斯特海默介绍,“我们早就在讨论是否出台这一措施,而本次空难促使我们立即拍板。”(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报道)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