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太阳能飞机飞行途中因风大曾"倒飞"2小时



2015-04-01   作者:  来源:重庆商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600x450_AM1G16EM5MC30001.jpg

3月31日,世界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飞抵重庆。

  31日1时35分在重庆江北机场降落后,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机组经过短暂休息,昨日下午在巴蜀中学举行飞机进入中国以来的首场记者见面会,飞行员安德烈·博尔施伯格与贝特朗·皮卡尔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同时,他们还与1500余位青少年进行了交流。

  綦江上空为何停滞半小时? 是为控制降落机场时间

  记者注意到,“阳光动力2号”昨日降落重庆江北机场前,一度在綦江上空停滞不前长达半小时。

  针对记者的这一疑问,执行昨日飞行任务的皮卡尔说,当时之所以保持“原地不动”的状态,是因为之前飞得比预想快,而航空管制的要求是在凌晨1点以后降落,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其他飞机。“所以我就故意利用我们的技能让飞机飞得慢一点,以便能够按时一点钟到达。”皮卡尔说,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不一样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技巧和策略来开飞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因为我们的飞机很轻,所以能在高空保持很慢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

  飞往重庆途中还有啥趣事?

  飞机一度“倒飞”2小时

  飞往重庆途中还有啥有趣的事情?皮卡尔笑着说,当天有一段航程风较大的时候,飞机甚至还“倒飞”了2小时。地面雷达看到他飞行轨迹很奇怪,就问到底飞得多快,他说这是20公里时速“倒着飞”。

  飞机怎么会倒着飞呢?皮卡尔解释,比如飞机时速是50公里,但迎面而来的风速是70公里,相当于每小时飞机还倒退了20公里。

  下一步飞行有多大挑战?

  飞越太平洋要5天5夜

  “接下来从南京飞行5天5夜跨越太平洋,会是此次环球飞行最难的航程。”安德烈说,这对飞行员来说也是极大挑战。按计划,这段航程将由安德烈执行。

  “其实我们两个人在技术和身体上都是可以应对5天5夜飞行的。”安德烈说,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他做了充分准备,目前已经做了大量模拟训练,进行了很多次头脑风暴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状况。

  高空飞行如何休息?

  做瑜伽放松一天睡10次

  “阳光动力2号”由于速度慢,所以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也比一般飞行员长得多。飞机通过设计能够适应这样的长时间飞行,但是“肉身”飞行员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如何休息?

  据了解,飞机可以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飞行20分钟,为此,两位飞行员专门进行了睡眠训练。安德烈说,“你要把每天晚上睡8个小时的习惯,改变成一天睡10次,每次睡20分钟。”

  “不过,我们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来放松,比如做瑜伽、冥想。”皮卡尔开玩笑说,中国的太极拳其实也很能让人放松,但是飞行中只能坐在座位上,不能站起来打太极拳。

  “吃喝拉撒”咋解决?

  座椅下有马桶但不能冲水

  据介绍,“阳光动力2号”的机舱大约为3.8立方米,使得飞行员在休息时可以将座椅放平。座椅下面设有马桶装置,解决了飞行员上厕所的问题。用特制的塑料袋,放在座椅下面,把座垫推开之后就可以就地解决,方便完后就可以更换塑料袋,但是不能冲水。另外,他们的飞机餐是由一家瑞士公司研制的能在不同温度下使用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够加热吃,也能常温或低温吃,保证他们的体能需要。

  由于飞机没有减压舱,温度落差极大。白天气温最高可达30℃,而到了晚上又可能会降至-30℃。因此,飞行员将穿着指尖和脚尖有保暖设备的特殊服装,以适应温度变化。

  飞机能否用超级电容器?

  进出电流太快不适用

  之前有国内专家建议,“阳光动力2号”在今后升级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充电时间短、储能大的超级电容器。

  当记者问两名飞行员是否打算采用此方案时,他们并不认同。皮卡尔表示,因为超级电容器的进出电流太快,对他们的飞机来说是不适用的,他们需要的是缓慢的动力,他觉得超级电容器可能对于混合电力的汽车来说更适用一些。

  太阳能飞机何时能推广?

  不会马上投入实际使用

  “阳光动力2号”什么时候能够承载更多人飞行,什么时候可以推广使用?安德烈回答,虽然目前看来太阳能飞机并不能马上投入实际应用,但它研究涉及的内容可以在汽车、电子、照明等生活中多个领域使用,给我们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这也是它的意义之一。“我们的飞机上没有携带一滴燃油,这是开启的一个新的循环。它能带来新的产业,新的就业机会,在未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未来的愿望是制造出太阳能无人机,在非常高的高度,可以连续飞行6个月,它的价格便宜,重复利用率高,可以替代卫星。”

  点击

  这只“大风筝”翅膀太大

  降落时助飞员骑自行车拉着跑

  昨日凌晨1时35分,在千呼万唤中,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跑道上。这只“大风筝”是怎么降落的?本报记者直击了全过程。

  像只大风筝 慢慢“飘落”跑道上

  昨日凌晨1点15分,机场南方的天空“阳光动力2号”机翼闪亮的灯光终于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远处看着就像一只蜻蜓一样的大风筝,两边机翼闪着灯光。等待飞机降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速度慢,1时35分,它终于降落在了跑道上,给记者的感觉就是:这只“大风筝”是慢慢飘落的。

  翅膀太大 降落时自行车拉着跑

  “阳光动力2号”着陆方式非同凡响,飞机一落地,两名骑自行车的助飞员就冲上前,其他6名人涌上去抓着飞机的机翼。助飞员Gurmann表示,机翼实在太大,需要由自行车牵行,避免机翼受损。

  一千米“回窝”路竟走了40分钟

  等待“阳光动力2号”入库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缓慢,从降落点到临时机库不过一千多米,“阳光动力2号”竟用了接近40分钟,于31日凌晨2点12分缓慢进入临时停机库。

  飞行员出舱 需先卸掉机舱门

  3分钟后,机舱门被打开,与普通民航客机不同的是,舱门是整个被卸下来的。舱门被“打开”后,飞行员贝特朗·皮卡尔一边挥手一边走出了机舱。

  飞机晒太阳 飞行员找重庆美食

  昨日一早“阳光动力2号”就被拖出临时机库晒太阳。那么,皮卡尔和安德烈以及机组其他成员会如何打发在重庆的时间?安德烈说,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重庆人能给一些建议,“重庆有哪些美食,我们很想知道。”飞机预计可能是4月9日离开重庆前往南京,但是选择合适的天气起飞还需详细测算。一旦天气合适,待在重庆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长。

  互动

  机组人员寄语1500位重庆青少年

  “当你们有梦想时一定要去尝试”

  昨日下午在巴蜀中学,两位飞行员为现场的1500余位重庆青少年作了约20分钟的演讲与交流。

  开场白:用中文问候大家

  昨日下午两点,在巴蜀中学礼堂内,1500余名学生兴奋地等候着“阳光动力2号”机组的到来。在持续的掌声中,飞行员安德烈·博尔施伯格与贝特朗·皮卡尔挥着手出现在舞台上。

  “你好,Good morning!”执行本段飞行的贝特朗·皮卡尔或许还有些疲惫,有点区分不清“上午”和“下午”。“今天能够跟孩子们一起谈科学、技术的话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贝特朗·皮卡尔说,看到这么多青少年对太阳能飞机产生兴趣,说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飞行已经达到了一些预期效果。接着,两名飞行员共同为现场青少年作了约20分钟的演讲。

  谈创新:用新思维解决老问题

  在昨日的演讲中,皮卡尔和安德烈还向中学生们提了很多关于创新的建议。

  “当前,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上长期难以协调的矛盾。我们通过这次飞行,想让人们全新地去认识这个产业,去认识清洁能源技术。”皮卡尔说。

  不过,此次环球飞行向大家传达的不只是新能源的理念,希望通过这次环球飞行能启示年轻的一代,当我们遇到一些现实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尝试用新的思维来解决。

  说感触:有梦想时一定要去尝试

  “我刚刚在校园里看到了重庆小朋友们画的科幻画展览,非常棒,我小时候都没画过这么好。”安德烈·博尔施伯格所说的科幻画,是重庆市科协为配合“阳光动力2号”环球飞行经停中国重庆活动而组织的“未来新能源飞行器”创意绘画大赛。

  安德烈对这些画很有感触。“我的飞行梦想也是在像你们这个年纪时萌芽的,所以当你们有梦想时一定要去尝试。”

  此外,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以及“阳光动力2号”机组人员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从“未来新能源飞行器”创意绘画大赛中选出来的65幅优秀绘画作品印制的丝巾。

  声音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重庆之行是个好的开始

  “我们向中国官方表示感谢,在前期挑选航线上虽然换了很多次决定,但最后还是来到中国,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飞机才得以在中国顺利降落。”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表示,“此次太阳能飞机经停中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传播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此番重庆之行是个非常好的开始。”

  飞行员贝特朗·皮卡尔:重庆让我震惊

  驾驶飞机来渝的飞行员贝特朗·皮卡尔告诉记者:“重庆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那么多人在热情的欢迎我们,机场外机场内。能来到重庆我非常高兴,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相关的计划,想更多的了解这个城市。”

  链接

  专用停机位将保留10天

  由于“阳光动力2号”延长了在渝时间,最忙碌的是重庆机场方面。

  据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阳光动力2号”来渝,有十几个机场部门对其进行保障。此番更改计划,重庆机场的工作人员任务不轻。

  据记者了解,重庆机场方面为阳光动力2号此次经停提供了3个货运停机位,并用了半个多星期的时间为飞机搭建了临时机库,同时还启用了十余个临时机位保障民航客运航班的正常起降。

  “3个货运停机位,不会因为计划改变而取消,会一直提供到飞机前往南京。”机场该负责人表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