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适航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记者日前从民航局了解到,民航局与欧盟委员会就中欧航空安全合作协议的总路线图和有关信心建立活动的技术路线图已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与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共同签署了中欧适航技术路线图实施协议,这标志着中欧双边适航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近年来,为支持国产民用航空器走向国际市场和进一步保证自欧洲引进的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民航局努力推动与欧盟的双边适航合作。2013年8月,民航局与欧盟移动设备总司(DG MOVE)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全面启动中欧民航技术合作,尤其是要尽早启动航空器适航审定合作。根据合作意向书所确定的原则,民航局代表和欧盟委员会代表进行了多轮中欧航空安全合作会谈,近期就如何开展中欧双边适航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署了具体的实施协议。
根据技术路线图,双方将进行信心建立活动,即确信对方适航审定系统审查能得出与己方系统审查一致的结论。信心建立过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民航局与欧盟委员会关于民用航空安全监管系统和相关规章比较,即双方相互评估对方适航审定体系;第二部分内容为技术展示,即一方通过对另一方作为主审国审定的民用航空产品的认可工作,验证对方实际审定能力。
按照技术路线图实施协议,中欧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每隔半年召开一次高层会议,以促进技术路线图的尽快实施。目前,双方正本着平等、合作、积极、建设性的态度,讨论具体实施计划,细化信心建立活动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二部分内容。预计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一部分的磋商工作。
据了解,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进步、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中欧双方在民用航空制造和运输领域将开展更加深入的广泛合作。未来,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议的签署,将促进民用航空安全,减少重复工作,为中欧民用航空产品交流提供便利,利于彼此航空工业和民航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