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机场未来发展“风向标”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建设大国。目前,中国提出的三大解决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即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民航机场创造了新的腾飞的机遇。如何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更好地实现机场建设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长期以来,民航业“重客轻货”思想严重,航空货站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较弱。在地方政府越来越将临空经济视为城市转型重要手段的今天,机场应该如何做好货运流程的规划,使其更好地服务航空物流业?要最大限度发挥机场的整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在近日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机场建设网共同举办的“2015年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年度峰会”上,来自机场的专家们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未来机场发展找到了“风向标”。
三大国家战略 直接惠及机场建设发展
民航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因此,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以及未来释放的政策红利,必然惠及民航业。
正如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夏兴华所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和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发展创造了三大机遇,即新一轮机场建设投资发展的机遇、打造航空枢纽的机遇以及“走出去”国际化发展的机遇。
“当前,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共有202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涉及的机场共124个。”夏兴华表示,“如何对‘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场进行分类指导,做好相关的规划、投资、建设等,并积极鼓励机场打造不同层级的航空枢纽以及深化国际合作,实现我国民航机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民航机场建设及管理的互联互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早在几年前,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就对京津冀民航发展不协调问题进行过深度调研。“京津冀民航发展极其不协调,形象地说就是‘北京吃不了、周边机场吃不饱’。首都机场每天有400个航班安排不下,相当于有2190万人次的旅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占华北地区总量的16.3%。”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王瑞萍表示。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王瑞萍表示,民航将借助政策东风,按照四个原则推进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工作。 第一,明确京津冀各主要机场的功能定位。第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适度错位经营,使京津冀核心地区的“三市四场”达到“一市四场”的运营效果。第三,做好非首都机场功能的疏解与承接。第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一个关键点,即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与我们中南地区直接相关的就有两个”。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新国表示,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看,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广州白云机场国际门户枢纽建设。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看,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武汉、长沙等机场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战略地位,“完善两个区域枢纽机场的功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扭转“重客轻货”思想 机场货物流程须再造
虽然中国有202个民用运输机场,但这些机场的业务主要以运输旅客为主。之前就有很多货运航空公司纷纷抱怨,没有太多考虑到货运和快递的需要,导致货运流程在机场地面运作不够顺畅。正是基于中国“重客轻货”的思想,顺丰速运副总裁屠蔚表示,他们拟在湖北建设一个货运核心枢纽,包括货运专业机场、分拣设施和综合物流设施等。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田建文表示,中国的航空物流发展前景远远优于全球其他国家。中国以及东南亚的航空货运业将成为全球航空货运业的发展亮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航空物流园的建设。在历史上,首都机场附近的物流区域一直缺乏统一合理规划且功能单一,导致航空物流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无法发挥集聚作用”。
田建文认为,机场物流园在地理上定义是为机场内外进港、出港、中转的航空货物提供物流服务的相关设施和功能的区域。“但是仅有货站、地面代理、海关、三检、航空公司、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汇集,并不叫机场物流园。必须积极搭建好增值服务平台、以建设商务支持平台、信息平台以及政策平台,以建设一个成功的机场物流园区。”她表示,“未来,国内物流集运商和地面卡车服务将成为趋势,政府必须重点加以考虑。多式联运也将会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新亮点。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资源的整合,以及信息产业与金融产业的配套。”
来自美国的航空城专家托马斯·菲利普斯在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过去10年中,航空货运链条的运输能力没有任何提高。“90%的运输中转时间被浪费在等待而不是运输上”。他提出建议,要建设一个成功的航空货站,需要有足够和快速流动的仓库系统,拥有具有认证资格的货物装卸设备,能够处理易腐物品、危险品和活体动物的设施和处理大小货物的设备,以及配备具有认证资质且训练有素的员工。
协同推进机场建设 “互联网+”运营概念风行空港
民航管理体制改革以后,机场建设项目分属不同的项目法人,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工程、空管工程、油料工程以及其他驻场单位的建设项目分别由各自成立的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然而,民航又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行业,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油料等各单位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保证航空运输生产的正常进行。
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朱方海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在进行三期扩建的时候,实现了机场、空管、油料工程的协同建设与统一管理,建立了民航工程整体推进协调机制,做到了机场工程与空管、油料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并优先满足空管、油料和监管局工程用地需求,对空管、油料等重要保障设施坚持‘先建后拆’原则。”朱方海表示,他们的经验得到了许多机场建设部门的肯定。
在论坛上,朱方海还分享了他在机场建设过程中一个体会:“民航上级单位或地方政府适时协调是解决重大问题的有效推手,如供地、拆迁还建等。”这点体会得到了四川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李灵翔的肯定。李灵翔介绍,成都新机场建设总投资692亿元,在机场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政府在土地、财税方面的大力支持。
要说2015年最火的词, “互联网+”肯定能算一个。2015年,全国机场纷纷加入了“互联网+”革命。3月30日,首都机场与腾讯正式开展合作,携手打造全国首个微信智慧服务示范机场,旅客手机端智慧机场方案也由此正式落地;4月8日,湖南机场和腾讯签订 “互联网+”智慧机场建设协议,力图打造全国首个智慧机场集群; 6月16日,上海机场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互联网+”在上海机场的进程,携手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机场产业创新基地”;6月18日,上海机场集团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同推动“互联网+”战略,打造全国首个智慧机场社区。
“互联网正不断地与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成为连接一切和智能化的根基。”上海机场集团总工程师刘武君在论坛上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这一观点。他大胆地预测,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以及安检技术的升级,机场将出现以下变化:航站楼的主楼设施规模将大幅缩小;工作人员会大幅减少,但人员素质要求有所提高;商业服务设施的要求将会提高;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机场集疏运交通将与航空器的登机口直接对接。
长期关注机场信息化建设的中兴通迅公司政企网交通行业总监张慧认为,机场要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运营水平,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必须重视搭建‘互联网+’的物理基础,注重语音、数据、多媒体的融合,做好网络的融合,搭建一体化的共享数据平台,深入开发室内定位技术以及强调物联网的应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