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我国支线飞机市场迎来新一轮竞争



2015-09-18   作者:陆立军 呼涛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中航工业、中国商飞、巴西航空工业、ATR、庞巴迪等知名飞机制造商齐聚一堂,这些航空巨头们的共同焦点就是中国的支线航空市场。随着新舟700和ARJ21走向市场,巴航工业和庞巴迪本土化进程加快,以及ATR公司重返中国市场,我国支线航空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

  支线航空是航空运输的重要一翼。支线航空具备投资少、见效快、通达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我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地质结构复杂、地理位置偏远地区。中航飞机民用飞机部部长朱建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支线运输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客运量规模相对于成熟市场仍处于较低水平,支线机队只占全部机队规模的10%左右,远低于世界35%的平均水平约。

  “我国支线航空运输和支线飞机运营尚达不到全球的成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支线航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是点对点、航班时刻合适和班次多,这将是支线运营模式升级的趋势。”朱建新说。

  随着全球经济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新兴经济体的支线运输模式会趋于成熟,受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我国也将呈现出与成熟市场相近似的干支结合运输网络和运行模式。航展期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发布的2015年至2034年中国市场的前景展望及未来20年新飞机交付量预测显示,到2034年,中国市场将交付1020架70-130座级商用喷气飞机,而该级别飞机的全球交付量将达6350架。根据当前目录价格,交易价值将达3000亿美元。

  在“一带一路”构想中,支线航空将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参与建立“一带一路”辐射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激发这些地区支线民航运输市场潜在需求。同时,这些地区覆盖了大面积的经济和交通不发达地区,更加需要适应性强,对机场要求不高的支线飞机。这些利好因素为我国支线飞机制造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我国在民用航空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支线航空制造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本次航展上,中国商飞公司展出了ARJ21新支线飞机混合级布局客舱、超级经济舱、行政机、公务机客舱布局模型。作为中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于2014年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并完成航线演示飞行,具备了进行商业运营的条件,有望在年底正式交付运营。

  中航工业新一代的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也正在全面开展工程研制工作。中航飞机西安民机总经理王程宽介绍说,新舟700飞机研制已转入工程发展阶段,主要定位于承担800公里以内中等运量市场的区域航空运输业务。按照计划,新舟700飞机将于2016年完成部装、2017年总装下线并首飞,2019年完成适航取证并开始交付用户。

  当前我国支线航空市场,进口飞机占据了主导,其中仅巴航工业的商用飞机就占据80%的市场份额。巴航工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在本次航展上表示:“作为该级别飞机制造商的领导者,巴航工业十分有信心能够把握这一迅猛发展的市场态势,填补目前在中国支线市场中的短缺。”

  庞巴迪商用飞机公司也在继续寻求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机会,以期满足中国高速发展的航空产业需求。负责中国和亚太地区销售业务的副总裁安迪·索利姆表示,“中国各区域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支线航空市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而这正是定位于支线航空的庞巴迪所面临的机遇。”

  目前,庞巴迪已经成功扩展了在中国市场的客户服务网络,运营着一套本土化客户服务网络,其中包括现场服务代表团队以及客户支持经理团队,并在北京和香港建立了两个航材库。

  来自欧洲的支线飞机制造商ATR公司在此次北京航展上也明确表示,ATR将重新进入中国支线飞机市场。

  ATR全球销售总经理约翰·摩尔表示,中国一直是ATR长期性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ATR的重要供应方。

  他说,“ATR相信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此,ATR新的北京代表处将增加驻北京的人员配置4-5人,他们将在图卢兹总部和新加坡团队的支持下,拓展ATR在中国的业务。下一步即是拓展中国市场,为我们的中国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国产支线飞机的兴起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本土化布局,将构成未来中国支线飞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支线航空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国外航空巨头发力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民族品牌既是挑战也是鞭策。近年来国内在民机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但与目前国际知名供应商相比较,我们起步晚、底子薄,仍然存在着差距。

  “在民用飞机的运行支持和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真正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仍然是国内航空制造业要加快突破的瓶颈。”朱建新说,“这一过程也必将伴随着自主制造民机产品的市场运行实践来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中国的支线航空制造业。”

  中国区销售副总裁兼首席代表王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纳中航工业、中国商飞、ATR、巴航工业等制造商,“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大家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把支线航空市场这块蛋糕做大。”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