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质疑中国高超音速飞机:美俄都没搞出来
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9月22日报道,中国媒体披露称,中国不久前首次试飞了速度超过所有现代化超音速飞机,包括美国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的高超音速飞机,速度至少为5马赫,结果圆满成功。
中国专家指出,美国早已开始研制速度可达5马赫的新一代高超音速飞机,但是美国的计划暂时只停留在纸面上。可以说,中国这次超出了所有观察家的预料。为了实现这个项目,必须拥有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掌握的高超音速冲压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研制坚硬、较轻和耐火的新材料,能承受高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高温。高超音速飞机能顺利突破现代化防空系统,因此其实战应用的前景领域之一可能是空中侦察。
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8月底有消息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隐身侦察机替代著名的U-2。项目主管文斯德表示,新飞机的主要特点是使用隐身技术,使敌方雷达难以发现。该项目将充分利用现役U-2侦察机和“全球鹰”无人机的全部优秀技术。根据设计师的设想,新飞机能在23千米以上的高空进行观察和航空照相。美国U-2战略侦察机是冷战象征之一,根据官方数据,U-2总共24次闯入苏联领空,1960年5月1日一架U-2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郊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被俘,但是之后U-2继续侵犯苏联领空,只是不敢再深入侦察。
现在,为了向各战区军队提供连续而稳定的情报保障,美军不仅使用太空侦察设备,还使用各型侦察机,包括U-2侦察机、RQ-4“全球鹰”、MQ-1“捕食者”和MQ-9“死神”无人机,以及以RC-135运输加油机为基础的各型战略侦察机。
对于中国是否确实试验了高超音速飞机的问题,俄专家意见较为一致,都对此提出了质疑。
俄军工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祖国武器库》杂志主编穆拉霍夫斯基不相信中国媒体有关世界最高速飞机试飞的报道。他指出,现在只有洲际弹道导弹战斗部才能达到5马赫的速度,但它们不受控制。至于可控的飞行器,那么俄美现有的所有实验样品暂时只是技术演示品,任何国家都还没有终端成品,它们还需要很多年才能问世。问题还出现在发动机上,普通涡喷发动机无法使飞机达到这种速度。另外还有材料和控制系统的问题。因此中国关于这种高速飞机试验的报道或许只是投石问路。
至于美国媒体有关研制隐身侦察机替代U-2的报道,同样没有得到美国空军官方研发要求的证实。很显然,像U-2、A-12及其后续发展型号SR-71这样的飞行器,过去是专门为在敌方领土上空实施空中侦察而研制的,但是现在类似任务已改由太空光电侦察设备执行。众所周知,现代化多光谱多频谱侦察设备的分辨率已经达到大约10-15厘米的水平。在这种技术发展条件下,不知为何还要制造新型高空侦察机。况且还能使用留空时间可达36小时的RQ-4“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2012年美军还曾研制有效载荷通用适配器,保证在“全球鹰”上安装EORS-2b光电系统,在U-2S侦察机上安装ASIP电子侦察设备。
现在俄空军侦察机非常稀缺。现役苏-24MR、伊尔-20RT、米格-25R侦察机严重老旧。甚至有消息称,俄国防部曾经考虑升级米格-25侦察机。但是这些只是战役战术侦察机,而不是战略侦察机。俄军保留了为数不多的苏-24MR侦察机和苏-22M3R侦察机,但是2008年南奥塞梯武装冲突经验表明,在现代条件下,这些侦察机非常容易遭受攻击,格鲁吉亚防空兵器就击落了一架苏-24MR,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毕竟它们机动灵活,价格便宜。美国空军从1998年起正式放弃SR-71战略侦察机,不仅因为它极其昂贵,服役寿命到期,而且出现了更先进的侦察设备。现在发达国家军队中有人驾驶侦察机的数量急剧下降,主要使用具备电子战功能的电子技术侦察机,常规侦察行动任务已经改由无人机和太空设备执行。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所有类型无人机的国家,从战略无人机,到能从手掌上发射和观察邻屋的微型无人机,应有尽有。
俄罗斯航空港分析处主任潘捷列耶夫同样怀疑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出有工作能力的高超音速飞机样品,而不是只能在这种状态下飞行1.5秒的飞行实验室。他指出,现在谈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拥有名符其实的能以5马赫的速度执行任务的战斗系统还为时尚早,至少到现在为止,包括美俄在内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能成功制造出这种系统。尽管美俄已经能保证这种系统的关键部件,即发动机在数秒之内的工作能力,但这对名符其实的战斗系统来说显然还远远不够。而且,在现代卫星和具备一定隐身能力、价格不是很高的无人机技术发展条件下,研制非常昂贵的高速侦察机显得不是特别合理。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