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农工党江西省委副主委罗胜联,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南方执行董事、总经理彭建武联名呼吁:加快全国通用机场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将通用航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将通用航空从民航中单列出,与民航、铁路、公路并列,表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用航空机场是国家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干支线机场等传统基础网络的有益补充,是继发展高速公路、构建高铁网络之后,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罗胜联认为,发展通航产业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有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有助于促进快速连接交通体系的构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代表们表示,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投资和运营是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以通用机场为核心,构建通航运营业务多元、服务保障功能齐全、产业链条延伸充分的通用航空集聚发展示范区,促进以区域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城镇化后发展时代区域经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有效手段。目前通用机场建设已获得各地高度关注,但整体呈现“规划多、落地少”的态势,存量和增量较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需要仍相去甚远,通航机场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罗胜联、樊会涛、彭建武联名呼吁:以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统筹推动全国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定位准确、通达性强的全国性通用机场网络体系,尽早实现全国2800多个县“县县通”,建立健全国家通用机场专业化服务标准与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以通用机场为依托的地方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总体平台,发挥平台经济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宗伟建议: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通航航空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正轨。
“大多数通航企业反映,国内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是通航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汤宗伟分析,低空空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通航基础设施保障严重滞后、通用航空运行规范门槛过高、整机生产许可证获得异常艰难、航空人才资源匮乏、市场引导和激励机制相对缺失等因素成为发展缓慢的障碍和阻力。同时,飞行任务申报程序也比较繁琐,通用航空空域使用成本过高。
为了更好地提振通航产业,促进其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汤宗伟提出七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科学、充分、高效、合理地规划、开发和使用低空空域资源;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包括立法明确和完善通用航空管理规范、简化通用机场申报建设等管理程序、统一办事流程等;三是尽快改善政府在提供通用航空公共服务方面缺位局面,明确目视航图、航行情报、航空气象等提供主体,由政府主导推进全国通用航空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四是从提升供给效率、改善供给结构的角度,给予关系民生、贴近消费市场需求的通勤航空、低空旅游等新兴通航业务与农林作业等传统业务同等的扶持和补贴力度;五是加强统筹、规划和引导,对通航产业园规划建设的数量、规模和产能进行控制,避免盲目投资、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六是鼓励民航院校、非民航类地方院校、军队院校联合培养飞行员、机务人员等通航人才,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七是为适应通用航空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民航局设立通用航空司,从宏观上指导、服务、协调和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带来提案:《关于完善我国空域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民航准点率,推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提案》
在提案中,李彦宏表示,有数据表明,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自2005年起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但是民航准点率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市场空间巨大且有待开发。而在众多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中,空域资源不足已成为限制整个民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用航空对于我国民航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李彦宏建议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协调空军及各地民航管理部门,优化各类空域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制度,提升航空运输准点率,并促进通用航空市场的发展。李彦宏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开放更多空域资源,促进航空运输业发展;建立协同决策机制,提高民航调度效率;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改革,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提案。该提案称,我国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严重滞后,飞机“落不下来”成为限制整个通航产业发展的痛点,建议把通航机场建设作为政府行为,其用地作为公共服务用地,让航空企业租用政府的通航机场,以减轻通航企业的资金负担。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