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将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统一领导机制
瞩目神州,富国与强军的铿锵旋律,奏响了时代强音。2015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一年来,全国军民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为牵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步入快车道,努力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双提升。经济建设的“棋局”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战局”,被紧密统筹在民族复兴这个大局之中。
一年来,军地各级按照习主席、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在基础设施建设、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化建设、保障社会化、应急采购等领域,融合范围不断拓展,融合水平持续提升,融合进度明显加快……回顾过去一年军民融合取得的丰硕成果,军队人大代表普遍认为:我们正阔步行进在军民融合的春天里。
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习主席为军民融合绘就的一幅新的战略蓝图,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是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新篇章。”军队人大代表、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卢锡城说。
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激活了军民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许多军队人大代表谈到,目睹一年来的变化,大家有一个感受格外强烈:无论是顶层筹划,还是具体领域,军民融合都在全面提速。
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军地双方树立起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享受到军民融合带来的“制度红利”,由过去的“要我融”主动向“我要融”转变。
体制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军地职能部门加速拆除影响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利益藩篱”,建立健全领导决策、军地协调、需求对接和资源共享等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下一步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统一领导等机制。”卢锡城代表告诉记者。
高端统筹将更为有力。军队人大代表、海南省军区政委刘新介绍,去年6月,中央将海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试点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军地“多规合一”的协调机制。在海南省军区的牵头下,驻琼军警单位积极协调解决制约战斗力增长的瓶颈问题,推动军地融合深度发展。
政策法规建设快速推进。原总装备部颁布多个规定,引导和鼓励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仅2015年一年就施行了扩充武器装备授权认证机构数量、打破封闭垄断措施办法等11项政策措施;国家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分别印发方案,对全年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分工进行部署;农业部、原总后勤部联合发出《关于军民融合推进部队科技兴农工作的通知》。
融合发展的春风,吹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军队人大代表、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昂旺索南说,青海省军区为解决一线边远单位的加油问题,专门与地方公司签订《油料保障代储代供协议》,由地方石油公司实施定点保障和配送保障。尝到甜头后,他们社会化保障的步子开始越迈越大。物资运输联建联运、医疗卫生互帮互助、食品保障联储联供开始逐步推开。一些驻地偏远的官兵“看病难”“加油难”问题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极大凝聚了军地共识。”军队人大代表、河北省军区原政委李光聚说。
军民融合范围向全要素多领域拓展
“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指明了新时期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径。
方向明,干劲足。军地职能部门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从宏观战略着眼,从具体国情军情出发,进行周密部署,明确主攻方向,对接军地需求,确保融得顺畅、合出高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重点领域融合有新亮点。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取的一份“成绩单”: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跨部门协作机制开始建立,由军地20多个部门联合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已召开多次会议,协调任务落实;军队社会化保障范围不断拓宽,正从后勤领域延伸到装备生产保养等多个领域,从注重生活保障、常态保障延伸到应急应战一体保障;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工作稳步推进,依托范围不断拓宽、依托途径日趋多样;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完善,能源、通信、国防工程等领域的动员工作不断得到优化。
大型基础设施贯彻军事需求工作全面展开。军队人大代表、原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总工程师王维俊带来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主要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基本建设都考虑到了军事需求,预置了国防功能。部队利用高铁、民航、民船等进行战略投送和应急保障,渐成常态。报告还显示,这些大型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发挥了经济建设的最佳效能;军用机场、军港码头、战备公路等国防工程兼顾民用功能,寻求军事设施的最大综合效益。
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开始启动。2015年,随着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卫星应用、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全方位、全要素、多领域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说。
创新驱动赢得军民融合多重效益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底气’。必须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军队人大代表、原总参谋部某部高级工程师吕跃广带着创新主题的建议来参会。他呼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都要积极成为创新“排头兵”。
作为时代科技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潮流,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卢锡城代表说,我们要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整合军地优势力量,力争在重大核心技术和以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不断有所突破。
“军民融合实质上是资源整合,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军队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表示,在我们国家有一些很成功的范例,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很好地实现了军地资源共享。
一个个壁垒被打破,一条条通道被打开。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每迈进一步,认识就更加深入一层。代表们普遍认为,融合式发展不仅是要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军地结合产业受到“热捧”。用军工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截至目前,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0余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军队人大代表、天津警备区原司令员董泽平认为,发展高技术的军工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和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是利国利军利民之举。
“从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看到,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很多领域都是军民融合的重点,2016年必将是军民融合的关键之年。”军队人大代表、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谢建华说。
《关于统筹运用军地卫星资源的建议》《关于推进军事能源与国家能源深度融合的建议》《充分利用地方优势,促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入夜,记者阅读着代表们撰写的一篇篇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建议,深深感到,习主席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深入人心,军民融合已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