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集团:国门工匠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工匠精神”,工匠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成为了鼓舞人心的新力量。工匠精神是一份坚持、一份执着、一种品质。
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工匠精神,向国门工匠致敬!
做网络信息技术达人
胡晓超 黑龙江机场集团
“网络专家”“电脑达人”是大家对胡晓超的称谓。胡晓超是黑龙江机场集团信息管理部系统维护员,主要负责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
自进入黑龙江机场集团,胡晓超一有空就翻阅各类技术资料,一有机会就和同事们探讨、研究,一有问题就反复琢磨、虚心请教,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
三年多来,胡晓超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开发了多个系统维护管理软件,编写软件代码6万余条,有效提升了网络运行效率。他开发的信息管理部值班管理系统,把信息管理部6个科室日常巡检、维修管理工作系统化,改变了日常工作进度的记录方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平台实现了值班日志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研发设计了哈尔滨机场安全检查站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人事、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多方面数据信息管理功能,提升了部门管理水平;为黑龙江机场集团办公网研发了航班信息查询系统,解决了办公系统无法实现航班动态查询功能;积极配合办公室推进文档一体化项目实施,实现了集团各类公文统一归档管理,提升了集团档案管理水平;参与实施了集团公司办公网虚拟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利用闲置计算资源搭建新应用系统的设想,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做好项目开发的同时,胡晓超还负责计算机、OA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解决了日常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棘手问题。如,针对OA用户反映较多的公文管理模块访问速度较慢的问题,胡晓超通过运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现有的OA办公系统从单一的服务器运行机制迁移到虚拟化系统中,实现了省机场集团办公系统的虚拟化,解决了原有办公系统访问页面速度慢、地址树不刷新等问题,实现零停机维护、备份等,解决了服务器集中管理和系统备份等方面的难题,降低了服务器宕机率。
胡晓超说,要想技术精,就要做“有心人”。胡晓超经常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哪个网络设备出现过什么故障,怎么排除的,参数具体怎么设置,都一一记录在小本上,一清二楚。正是靠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胡晓超才拥有了精湛的技术,先后荣获黑龙江机场集团十佳技术能手、创新标兵等称号。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肖圣勇 江西机场集团
肖圣勇,井冈山机场机场管理部“井冈源”水电班组长。2003年进入机场工作,13年来一直从事机场供水供电保障工作,他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信条,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各级领导、公司同事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首都机场集团“优秀班组长”、江西省机场集团“标杠班组长”,江西省机场集团、首都机场集团、中国民航局三级“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劳模等荣誉。
2013年机场跑道中线灯加装工程,这是机场通航以来的首次不停航施工!白,天肖圣勇带领班员保障航班,晚上,全程跟踪工程施工。在一次监管灯光电缆敷设时,他发现施工人员并没有按标准施工,立即叫停,要求按标准返工重做,在对方不理会的情况下,他立即拿出手机拍照取证,施工人员看他动了真格,只好乖乖地进行了返工。
自己动手检测雷击主板;自己动手锡焊如发丝那么细的集成电路板;自己设计并动手完成了水压报警装置、供水加压泵房自动转换装置等;自己动手制作了水电管网LED线路网图……
“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他时常强调的一句话。为完成公司下达的KPI指标,他带领团队总是不遗余力,调查分析机场用电特性,针对性的推出各种水电管控措施,进行技术小改造,让小投入也能产生大节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机场旅客人均能耗在江西机场集团所有支线机场中处于最低水平,并且平均每年下降了近15%。他同时对水泵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年节省电费数万元。
为确保安全,防控风险,他系统学习SMS体系建设指南,在对体系的深入认识和对规章制度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风险管控模式,据此编写的论文收录在《民航第三届助航灯光论文集》,该风险管控模式也被公司多部门和支线机场所借鉴。利用业余时间,他还自学多种制图软件,自主设计班组LOGO和班组展板;绘制的《井冈山机场助航设施平面图》收录在《井冈山机场使用手册》中;他自己设计,利用休息时间将两千多个二极管焊接成一幅机场供水供电管网管线图,既能在上面进行高压倒闸模拟操作,又能使新员工尽快熟悉机场供水供电管网走向,方便员工培训和查找故障,起到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赵计祥 内蒙古机场集团
一张摆满焊接工具的办公桌,随处可见的零配件,大卸八块的电子设备,透过门缝总能看到他在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修东西,这个人就是包头机场航务保障部副经理赵计祥。
1992年,自赵计祥第一次进入包头机场航务保障部从事无线电机务工作,一干就是24年。这24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他从一名普通的通讯导航机务员成长为机场公司的技术领头人。
2005年11月的一天,大雪纷飞气温骤降,机场一台进口除冰车在作业过程中故障,突然操作失控。等待厂家的备件不仅维修周期延长,维修价格也很高,在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有人说:“找赵计祥,他一定有办法。”
接到求助后赵计祥立即赶赴现场,对大量的设备外文技术资料和图纸进行细致查阅研究。他一遍遍认真地检查、测量着,通红僵硬的手指在各个线路间游走,一点点地将故障部位锁定,果真不负众望,他仅用了非常少的钱,在较短的时间将故障排除。看着除冰车轰鸣着将周边的雪扬起,他开心地说道:“我就相信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在他的感染下,他的徒弟们有些成了年轻的工程师,有些成了机场保障设备的技术大拿,有些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都跟随“师傅”的脚步,在机场各项保障和发展浪潮中发光发热。在他的身边先后有两支优秀的班组产生,他们都不同程度提炼“赵哥”身上的“工匠精神”作为班组的灵魂,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专注严谨贯穿于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24年间,他多次主持机场导航设备飞行校验和通信导航、机电设备维修改造等重大项目,为公司节约各项资金数百万元。也正是在这24年中,他多次荣获包头机场、内蒙古机场集团、首都机场集团、自治区、国家各类荣誉,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与好评。
匠心筑梦 砥砺前行
李欢 商贸公司
李欢,商贸公司运营管理部店长,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她也在不断成长,最大化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4年,李欢来到商贸公司,成为一名一线员工。作为一名销售员,每天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每天几乎同样的动作,她认识到“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担当更大的责任”。于是她在工作中从细节入手,主动帮助旅客解决困难和问题,获得了旅客的赞扬。
李欢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民航业及零售业的不断进步。2007年她通过竞聘成为一名正式店长。晋升店长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她求知若渴,虚心请教,积累知识,把握每一次学习机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据统计上一丝不苟、精确无误,在工作质量上严抓细抠、精益求精,在管理创新上殚精竭虑、勇攀高峰,她提交的每一份销售分析都是反复核对,因为她知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她完成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保质保量,绝不打折扣、走过场;她注重汲取新鲜事物营养,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为此她带领的团队在公司荣获诸多殊荣,她把对工作的热情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中。
2012年,初为人母后的李欢重返工作岗位,面临公司的快速发展,她对工作有些生疏,一时无法适应,不过,她迎难而上,积极调整心态,沉下心来历练,挥洒汗水,处处严要求,时时高标准,把握每一个工作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丝缺陷,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她学习、请教、尝试,再学习、再请教、再尝试……无数次的循环,终于走上了“正轨”。
以朴实传承工匠精神
张喜发 天津机场
一件洗出毛边的制服,一副油迹斑斑的手套,一双划痕纵横的防砸鞋,他们烈日下挥洒汗水,寒冬里坚守岗位,传承着民航发展的使命。这就是无数从事民航维修事业工作者的形象,他们是最炫的民航匠人。
张喜发,2013年来到天津机场货运公司,是公司设备部一名普通的维修人员。从来时吃住在几间废旧仓库,到同设备部有力保障公司现有580个无动力拖车,22辆机动车,9辆平台车,焊接企业所需各种钢架结构,张喜发和他的同事们如愚公般为企业贡献着青春和热血。
随着公司车辆的增加,车辆维修工作日渐繁重,急需一台车辆维修托架,而一台承载力5吨的车辆维修托架,采买成品至少需要2万元,合资品牌的价格更高。张喜发是个对工作“有心”的人,他根据往日外出时对其他单位维修托架的了解,以及从车辆维修论坛上查找的资料,精心设计了数张图纸,并与同事们逐个筛选方案,反复试验,最后确定方案,进行结构焊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台为设备部量身打造的车辆维修托架就这样制作出来了。张喜发用的制作材料都是公司废弃的金属零件和闲置散料。对于这样工作较真的人,他们的每一次发明创新都源于手工劳动的悉心体会。
货运公司每年会迎来几个货量高峰期,有限的无动力拖车数量和难以把控的采买时效,使货邮的载运能力显得有些吃力,而采买新拖车不仅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预算,高峰期过后的拖车闲置也是一种浪费。张喜发和同事们根据现有拖车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延长了拖车托板长度,这样每辆拖车的载运能力可以提升30%,而采买原材料的费用仅为一个成品拖车价格的十分之一。这样,既提高了载运能力,又为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方案通过后,他和2名焊工同事经过6个昼夜的加班改造,终于在高峰期到来的前一天,完成了30辆无动力货邮拖车的改造工作,货运公司从容应对了这次货运高峰期。据他说,那一晚,他是笑着睡着的。
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
赵宝城 首地集团
赵宝城,首地集团赤峰项目水暖工程师。
赵宝城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同事们眼中,他绝非凡人,因为他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可能”变成了“能”。
赵宝城酷爱学习,喜欢琢磨,善于钻研。在赤峰地区已交付的绝大部分地产项目中,采用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的小区经常出现高低区供热不平衡、室内过热、空气干燥等问题,业主经常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投诉,物业公司维修人员束手无策,政府有关部门很是头疼。为此,市政府有关建设主管部门曾专门邀请北大、清华的供热专家帮助解决,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为避免这些问题在首地集团赤峰项目出现,在热力工程施工前期,赵宝城夜以继日,潜心钻研。白天,走访各个小区,与各项目工程师、各物业公司维修人员、热力公司设计人员沟通交流;晚上回到家里,查阅资料,亲手画图,反复推理论证。苦心人,天不负,他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小区在高区供暖设计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高直连供水机组,高低区两个系统的供回水对应汇总于共用的“集、分水器”处,这就要求高低区回水压力在此处必须保持均衡。否则,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高低区供暖系统阻力不平衡,如此,高低区供暖忽冷忽热等一系列问题就出现了。此外,如果设备选择不好或水质较差,这个系统更容易出现问题。
供暖采用高直连供水机组这一做法在赤峰已坚持多年,早已成为惯例。为了改变这一做法,赵宝城结合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安装经验,根据调研成果,与地方热力公司的总工程师、设计人员多次沟通,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说服他们改变了原有系统设计做法,采用了互相独立的高低区供暖技术。为保证系统运行正常,供暖设备的选型和安装也极为关键,赵宝城为此费尽心思,从质量、性能、价格、售后等对其他项目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比对分析,权衡后选择最合适的设备。从设备采购到设备安装,严把每一道关卡,目前已交付的多期项目供暖设备均运行平稳,原有供暖弊病没有在首地集团赤峰项目上出现。困扰多年的难题被彻底解决,热力公司被赵宝城折服,同行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同时,赤峰市住建委多次组织到首地集团赤峰项目参观学习。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