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青岛新机场考古发掘出土商代文物



2016-11-16   作者:马丙政  来源:青岛晚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经过50多天的抢救性发掘,胶东国际机场(青岛新机场)周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据介绍,本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座、灰坑35个、柱洞32个,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釉陶器、原始瓷器、铜钱、铜镜、铜带钩和铜剑等器物。

  不同时期墓葬重见天日

  据了解,从前年开始,为配合胶东国际机场开建,胶东街道办周王庄村以及周围村庄开始整体搬迁。从去年开始,山东省和青岛市文物考古部门与胶州博物馆联合组成了考古勘探队,围绕胶东国际机场涉及的建设区域开始了大范围勘测,最终在原胶东街道周王庄村南侧发现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遗址。考古人员经过连续考古发掘,发现地下埋藏的墓葬、灰坑、水井、窑址等遗迹,主要为周、汉和清这三个时期。

  出土汉砖已达较高水平

  “我们在前期发掘的汉代墓葬旁边,经进一步勘探,还发现一座汉代小型窑址。”据考古人员介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烧窑制砖术,到了汉代制砖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不但有大型窑场,还有一些专门为建设墓葬所设立的小型窑场。周王庄村的汉代窑址面积大约在50平方米,距今有2000余年,是为墓葬所设小型窑场,包括工作间、烧窑室、烟道和窑顶等几个部分。根据地下墓葬出土汉砖的种类和纹饰分析,当时居住这里的先民们的制砖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填补胶州考古资料空白

  胶州博物馆分管负责人介绍说,本次发掘采用全部揭露的方式,严格遵守国家文物局颁布的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所有遗迹均清理至底部,并以文字、绘图、拍照、航拍、RTK测绘等手段详细记录了所发现的资料。除墓葬外,所有遗迹均采集了浮选土样和植硅体标本,这些标本将被送到山东大学植物考古实验室进行分析、鉴定,通过炭化植物大遗存分析、植硅体分析,为探讨当时人们的生计方式提供植物考古证据。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除此前发现的清代墓以外,其余遗迹年代均集中于商晚期至汉代,因此,此次发掘不仅丰富了两汉时期遗存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填补了胶州地区晚商到西周初期考古资料的空白,对研究胶东半岛地区人群分布、生产方式、文明发展及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