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郑州15家产业集聚区定位:航空港区目标锁定万亿元



2013-04-29   作者:  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郑州晚报报道:在富士康的集聚效应带动下,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成为国内外客商高度关注的投资兴业宝地之一,目前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纷纷落户郑州机场周边地区,并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陆续落户河南。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历经多年努力,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我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

  空港之梦

  港区变成国际化大都市

  宋选亮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市政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科工作。

  工作了14年,港区发生的一点点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后,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许多人的生活也会像宋选亮一样,注定将发生变化。

  “当时第一印象:荒凉”。宋选亮1999年2月被分配到港区上班,直到今天也让他清晰地记得港区的过去。

  “以前只是朦胧中感觉港区会有发展,现在坚信港区未来肯定会有大发展!大家都更加坚定和庆幸自己的选择与坚持。”

  据介绍,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是省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

  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中部首家综合保税区的优势,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聚集各类工业企业34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物流三大产业集群。

  良禽择木而栖。随着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的增强,吸引了富士康、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顺丰快递、中航电动、华电金源等知名企业入驻。谈及对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新期望,宋选亮说:“希望今后政策更优惠,道路更宽,绿化更靓,让港区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工作环境更优秀,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商机。”

  产业支撑

  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项目是全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11年已完成投资167亿元,手机产能每日达到22万部。实现进出口额96亿美元,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47.2个百分点。到2012年底,达到近1亿部手机产能,入住员工近25万人。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将打造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城市、口岸互动融合发展

  随着富士康科技园、综合保税区、机场二期等项目的建设运营,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逐步实现产业、城市、口岸互动融合发展。

  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新型居民社区规划已完成。以“节能、环保、科技、低碳”为理念、以“智慧航空城”为目标、以“一体两翼、两纵三横、一脉两心”为空间布局的现代航空新城宏图已经绘就。

  重点项目:2012年重点项目22个

  2012年,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共谋划上报省、市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448亿元。其中机场第二跑道项目总投资136亿元。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继续推进富士康项目建设,2012年建成厂房100万平方米、建成员工公寓100万平方米,手机产能达到近亿部,入住员工近25万人。

  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国家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基地

  按照航空港产业聚集区总体思路,规划建设国家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基地。一期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扩展区3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计划投资17亿元,重点建设8个产业集群和1个产业基地。

  老杨点评

  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产业链繁荣一座城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

  从摸着石头过河、招商引资“饥不择食”到摸索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运行模式,郑州市产业集群在培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项目的遴选和甄别,内外兼修,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提高项目入驻门槛,招商引资从注重数量演变为重个头重质量,这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水平,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增长能力,也避免了引资风险和发展后患。

  产业集群建设讲究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无产不兴城,城市要发展,产业必先隆起,产业是城市繁荣的“血液”,只有依靠项目带动,激活产业支撑的“造血因子”,城市发展才不会呈现疲软态势。从近几年郑州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高”龙头项目对经济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引领带动效应,郑州航空港区的富士康项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产业链,繁荣一座城;反过来,富士康又为河南的招商引资环境“现身说法”,通过品牌带动和产业链衍射,吸引更多的企业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河南。

  声音

  在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看来,今后,郑州航空港区,要积极发挥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从企业发展成产业,从树木变成森林。“今年,郑州航空港区将依托富士康项目,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刘道兴表示,这将是郑州航空港区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空港临空产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也是我们最有可能做大做强的优势领域。

  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未来,这415平方公里将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随着这个宏伟规划的开始实施,也为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千亿元只是起点,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有一个具体的3年计划和一个到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张延明告诉郑州晚报记者,“集聚区2013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2014年达到3000亿元、2015年建成5000亿元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0年建成万亿元级的电子电器生产交易基地!”

  对于2013年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张延明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发展思路”

  围绕“一枢纽、两基地”建设

  张延明介绍说,今年将以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围绕“一枢纽、两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空港枢纽化、经济临空化、产业高端化、城市国际化、社会和谐化“五化”战略,按照规划先行、创新驱动、区港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着力培育临空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服务、支撑、带动作用。

  关键词:“发展目标”

  今年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

  郑州晚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根据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3年行动计划,产业集聚区内各项主要发展目标已经出炉:预计2013年工业投资目标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引进省外资金20亿元,新入驻企业(项目)20个,新增从业人员5万人。

  关键词:“重点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富士康今年将产8000万部手机

  将投资30亿元,完成富士康新港科技园9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确保2013年实现8000万部手机产能和1300亿元销售收入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启动生物医药先导区建设

  启动生物医药先导区建设,完成国家高技术生物医药基地挂牌,开工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成功新签约生物医药企业20家以上。同时,将积极与现有洽谈企业,如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河南中邦实业有限公司、郑州敖东药业有限公司等对接沟通,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开工。

  航空产业: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350万人

  航空产业方面,到2013年计划实现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350万人、货邮吞吐量实现18万吨。

  关键词:“招商引资”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链式招商

  产业集聚效应,需要良好的保障举措。如何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张延明表示,今年,郑州航空港内产业集聚区将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链式招商。

  将围绕“招大引强”,狠抓项目引进。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工作思路,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方面谋划项目,培育壮大实验区产业集群。

  “我们将落实好项目跟踪机制,对于选定的项目要分清主次,明确重点,专人负责,全力跟进,帮助企业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注册手续,促使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张延明说。

  老杨点评

  如何招大商,怎样留住商?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

  在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招商引资是一个无法也不能够回避的问题。如何招大商,怎样留住商?这是品牌招商阶段亟待思考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资环境日趋同化的背景下,服务牌的功能越来越不容小觑。在郑州市产业集聚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理顺政府、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关系,擦亮服务牌,加强市场规范,提供相应的公共管理服务,适应需求,努力提供适合集聚区升级转型的公共产品、信贷服务和技术服务,培育并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竞争优势,才能引导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无可辩驳,在宏大的时代命题面前,郑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就像阿喀琉斯之踵一样,再强大的英雄也有软肋,往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可能左右全局,因此,机遇之下,只有主动出击,变短板为强板,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政策青睐,先行先试,与其说机遇是“利好”,倒不如称其为考验。戏台已搭好,接下来,就看郑州如何演绎了。

  新港产业集聚区:区内已有上市公司两家

  食品业大腕“凤栖新港”

  2010年9月15日,河南雏鹰农牧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2011

  年5月,河南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被誉为中国红枣产业第一股。

  这两家土生土长的食品公司,同来自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确定的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

  业集聚区之一。

  按照郑州市“一区一主业”的战略布局,新郑市便将七大主导产业中的现代食品制造业作为主导产

  业。至今,园区内已吸引到好想你、雏鹰农牧、白象、达利食品、光明乳业等数十家知名食品公司。

  数据

  到2012年底,新港产业集聚区全部营业收入由111.7亿元增加到332.5亿元,增长198%;区内企业总

  数由85家发展到2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46家发展到110家。2009年至2012年,新港产业集聚区主导

  产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到78亿元。

  红枣综合产业园已开建

  产业定位

  建设全省最大的现代食品制造业基地

  在郑州市“关于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布局的实施意见”出台前,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内已经形成了

  以雏鹰农牧、好想你、正龙食品等食品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于是,新郑市选择现代食品制造业作为主

  导产业,并明确了建设全省最大的现代食品制造业基地的定位,重点招引同类企业入驻。

  目前,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内已有好想你枣业、雏鹰农牧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河南正龙食品公司位

  列全国方便面行业前三强,润弘制药、正龙食品2家企业计划上市,创“健康情”等河南省著名商标11个

  (枣雅、炎黄故里、早乐早、健康情、万岁果园、黄金叶、红旗渠、华及图、然光及图、爱厨、顶真),

  白象、好想你、枣博士获中国驰名商标。

  招商引资

  达利、金丝猴、光明乳业入驻

  新郑市在培育自有名牌的同时,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把现代食品制造业发展放在招商引资首位

  ,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五职”招商、补链招商和委托

  外地能人及专业协会招商,围绕全国500强、行业50强,成功引进华润、达利、金丝猴、光明乳业等名牌

  企业10余家,形成了显著的名牌引领效应。

  新港产业集聚区中的食品集群分为南组团和北组团,在北组团,入驻的首家龙头企业是白象食品,

  正龙食品作为白象集团新郑基地,总投资2.8亿元,年产值达10多亿元。在南组团,新港招到的第一家龙

  头企业是达利食品,总投资8亿元。

  自白象入驻园区后,先后有40多家食品企业落户新港,包括雪花啤酒、麦佳啤酒、光明乳业、冠超

  食品、胖哥食品、小二黑、爱厨植物油等。自此,现代食品制造业的集群形态已经在新港形成。

  广阔前景

  一批大项目正向新港抛出橄榄枝

  2012年,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战略,最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让新郑充满机遇,也

  让更多的食品业龙头企业将目光投向这块风水宝地。

  新郑市抢抓机遇,与一大批好项目积极洽谈签约,投资30亿元的深圳乾龙物流项目(华南城配套项目

  )、投资30亿元的上海耀峰实业国际汽贸城项目、投资40亿元的金星啤酒项目等均在谈中。

  此外,新港产业集聚区还刚刚签约了如下项目:投资8亿元的宝迪食品生猪屠宰项目、投资8亿元的

  金丝猴奶糖项目、投资10亿元的阳光富源LED散热器项目等。

  而在今年拜祖期间(1~4月份),新郑共签约项目53个(5亿元以上19个,不含房地产项目),合同金额

  476亿元;其中拜祖当天签约项目9个,合同金额138.8亿元。

  目前国内食品龙头企业娃哈哈、红牛饮料等也正与新郑密切接触中。

  老杨点评

  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

  品牌扎堆,龙头带动,产业集聚,新港产业集聚区抢抓机遇,博“引”众长,突破了“以农为纲”

  的框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新港产业集聚区不等不靠,果断创新,在主导产业上巧做文章,不但激活了传统产业,延伸了产业

  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了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筑巢引凤”为产业发展积累了强劲持续

  的内生力,使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转变,使发展的成本转化为生产的动力,大大改变了城乡面貌和经济发

  展模式。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如何促进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等要素优化配置,直接关系着河南经济社

  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新港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科学突破,以工促农、产业兴城、富民增收、发展与

  生态保护两兼顾,既在发展中坚定了农业的传统地位,也极大地提升了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同时,这也为河南目前正在执著探索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展望未来,新郑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利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要素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

  用,实现“二次飞跃”,巧借东风,搭船出海。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