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20周年:5月2日重温首航 高管将化身空乘
[摘要] 陈峰总结,海航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创业阶段,成功地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海航起飞;第二个阶段是走出海南,走向中国,海航先后兼并了长安航空、山西航空、新华航空,奠定了海航在中国航空市场“四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进军中国航空主战场;第三个阶段,海航产业重新构架,形成以航空为主业,旅游、金融、商业、物流等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的大格局;第四个阶段,金融危机给海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海航迅速利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国际经济调整的机会,壮大自己。
图:20年前的5月2日,同样是海口至北京,同样是HU7181,海航创始人、现已担任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陈峰登上公司的首个航班,亲自为旅客送开水。
2013年5月2日,海口至北京,HU7181航班。海南航空董事长、总裁等几位公司高管将化身空乘,走进客舱为旅客服务。20年前的5月2日,同样是海口至北京,同样是HU7181,海航创始人、现已担任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陈峰登上公司的首个航班,亲自为旅客送开水。
荏苒二十年,与1993年只有百余名员工、2架飞机的情况相比,如今的海航规模已翻了数番,海航集团旗下的15家航空公司已经拥有超过400架飞机,员工超过10万人。
是什么力量让海航这家设立于海岛、艰难起步的企业发展到如此规模,是什么环境为海航这个时代的先锋者孕育出腾飞的土壤,是什么精神使得海航人持续20年奋斗、勇往直前?在海航成立2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深入海航,探寻答案。
抓住改制机遇 海岛有了全国级航空公司
1990年前后,中国最南端、成立较晚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在蜂拥而来的淘金客大潮中炙手可热。然而,它的经济发展却被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困扰,受地理条件限制,海南省对外交流主要依靠航空,但航班数量却与需求不相匹配。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海南省决定兴办自己的航空公司,曾在原民航总局任职的陈峰受邀南下,担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
和开放的环境相比,海南省自身财力在当时颇为单薄,所能拿出的只有区区1000万元启动资金,在资金高度密集的航空业,这些钱连一个飞机翅膀都买不到。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2年,国家体改委出台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办法,资金密集型和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都被列为试点范围之内,航空运输业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海航抓住机遇,向海南省政府提出实现股份制改造的设想。
航空市场的火暴,海南投资环境的热烈,让进行定向募集资金的海航一举拥有了2.5亿元股本金。靠着这笔钱,海航从交通银行获得了购买飞机所需的第一笔贷款。
1993年5月2日,喷绘着美丽小鹿航徽的海航班机,从海口首航北京。和海航创办前后成立的多家地方航空公司,成立之初选择的大都是飞支线,而海航为何直接发力干线市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内经济发展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这样的浪潮中大家都有冲动,能猛一点就猛一点。”海航成立时即加入公司,目前担任海航航空董事长的王英明这样说。
海航之猛还在于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说起海航发展史上广为流传的十进华尔街的故事,陈峰告诉记者,在我们讲述了海航以1000万元起家当年实现盈利的故事,并回答了投资者的300多个问题后,海航很顺利地获得了索罗斯的投资。
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海航初始的航线网络只能以海南为原点,面向大陆呈扇形步铺开,由于当时国内市场已经有20多家航空公司,海航从1995年开始实施“毛细血管”战略,以小飞机耕耘支线市场。比其他航空公司更早关注这一蓝海,使得海航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海南金融业萧条的不利环境下,依然年年实现盈利。
然而扇形网络格局的劣势非常明显,很容易受到冲击,海航把目光放到了岛外。2000年是海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海航集团正式成立,开启了从单一航空走向集团化运作的序幕。对长安航空公司的重组,是民航总局公布航空运输企业重组方案后的首次地方航空公司重组,利用长安航空的西安基地以及2001年重组山西航空获得的太原基地,海航初步完成了自身的支线网络布局。而对海航最具战略意义的莫过于对新华航空的重组,后者拥有的北京、天津基地及与之相连的航权、航线,使海南航空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跃升至全国性航空公司之列。
在海航紧锣密鼓开疆拓土的同时,国内民航业也在酝酿着一轮深刻变化。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深化民航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重组运输航空公司,国内9家骨干航空公司重组为3家。业界普遍认为,正是海航预见性的布局,为自身在新市场环境下争得了一席之地。
发挥体制优势
化解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在收获规模网络扩张喜悦的同时,海航也不得不面对摊子大了的经营管理压力。彼时的海航运营不到8年,短时间内向3家新兼并的航空公司派出管理人员的难度可想而知。
现任海航航空董事长、海航集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王英明说,规模再大,安全的高压线不能碰。面对压力,海航创造性地提出了4家航空公司合并运行的解决方案,并获得原民航总局批准。在创业至今的连续20年里,海航始终保持着优秀安全纪录,在德国专业航空杂志《Aero international》2012年公布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单上,海南航空排名第5,成为中国内地排名最高的航空公司。
王英明说,海航的优秀安全纪录主要取决于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和科学前置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航空业发展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要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实力,三是文化。前两方面我们都不存在问题,因此我们海航在搞安全时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狠抓安全文化建设。”王英明说。
在海航有个广为人知的安全管理实例。1994年春节前夕,一批送往国外培训的海航飞行员学成回国,本来按规定要从香港转机飞海口,但这批人中的两人想到第二天就是农历除夕,反正也要放假,于是擅自飞回了北京。春节后,这两位花费海航20万美元培训费的飞行员被除名了。因为海航觉得,不能把数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托付给缺乏责任心的人。
在海航,每架飞机在进行重要维护时,两台发动机是要由不同的机务人员负责的,以降低安全风险。王英明介绍,海航在中国民航率先引进了安全管理体系SMS,并确立了包含系统安全、过程管理和风险意识等理念在内的安全哲学。在海航,安全管理不存在任何形式主义,其不仅贯穿于全公司的体系,并且在监督和执行上不留任何情面。
在筑牢安全基础的同时,海航没有放慢自身发展的步伐。而海航每一步的成长,用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的话说,首先是顺应时代大势,满足市场需求。1993年,海航成立时确立的是以航空运输业为龙头,航空贸易、航空房地产、航空旅游等相关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培养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方针的指引下,海航在1998年明确了“一主两翼”战略,即以航空运输业为主,实现航空运输业与金融、酒店、旅游的强力结合。
而2003年非典的冲击,让海航转变了发展思路。航空运输业不仅投入高,还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的特性,非典就给整个中国民航业以沉重打击。从此,海航开始把旅游产业列为海航主要产业,确立综合物流为重点发展。
陈峰告诉记者,海航集团发展到现在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为三大主业,包含航空、实业、资本、旅业、物流五大产业集团的格局,既是在航空运输主业基础上衍生而成的,又是在现代服务业不同方面的运作与发展。“发展航空需要有相应的酒店,海南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这使得我们向旅游行业拓展;而航空货运本身就是现代物流的一部分,我们又把触角延伸到海运等物流其他环节;因为我们是做航空运输的企业,当时海口美兰机场运营有困难,海南省希望我们接手管理,这样就增加了机场业务;而航空高投入的特性又使得对资金的要求高,因此海航开始增加金融业务。”陈峰说,海航不仅有一条航空产业链,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产业链条也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金融服务业已经获得了全牌照资质。
王英明说,航空业发展面临的大冲击有两类,一类是突发性的,像美国的“9·11”、2003年的非典;另一类是事先可以感知的,比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可以从爆发前数个月的货运量指标下滑看出端倪。他告诉记者,海航不可能不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但海航的优势是对大环境的判断比较准,会提前作出调整,调整的力度也比一般企业更大。
在过去的几年中,海航一方面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加大了收购兼并的力度。
2010年1月,海航收购澳大利亚ALLCO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并将之更名为香港航空租赁;2010年11月,海航收购土耳其MYTECHNIC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为海航在中东地区获取了重要的中继站;2011年,海航以10.5亿美元,完成对GE SEACO集装箱租赁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对布鲁塞尔的Sode Hotel投资4800万欧元进行扩建,并将唐拉雅秀酒店品牌输出;2012年,海航又先后进军非洲和欧洲,入资非洲加纳AWA航空,以及收购法国蓝鹰航空48%的股权。
中西文化结合
增厚海航软实力与硬基础
从偏安海岛的地方企业,成长为规模达世界500强标准的大型企业集团,陈峰认为海航集团发展壮大的原因,除了得益于伟大的时代外,还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对海航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海航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海航走了一条新的企业发展道路”。
“这个新道路有三层内涵,第一,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成功地嫁接了西方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规则;第二,我们成功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现代管理制度对接,培育海航企业文化;第三,把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思想工作成功地和企业制度对接。”陈峰说。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性之一莫过于发挥人的积极性。海航始终把人才当做资本进行经营,其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士加盟海航,而完备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则确保了新生力量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进来,这使得海航虽然已经成立20年,活力和战斗力依然充沛。不管在安全、服务,还是在市场上,海航都始终以创新精神走在行业前列。
海航的更大特点在于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创业伊始,海航的企业目标就是“创立一个公司,造就一批人才,创建一种制度,创造一种文化”。海航决策者意识到,任何制度都不可能面面俱全,只有当一个事业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于是,海航在内部树立了两面旗帜,除了以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为管理体制的外用之术外,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内涵的内治之道。海航将内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外兼西方科学管理技术之精华,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贯穿着“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这条核心主线。
因为每名海航人都认同海航企业文化,所以搭乘海航航班的旅客总能感觉到格外优质的服务。以海航机长广播为例,其专门考虑过何时广播为宜,实现了当旅客萌生了解航班动态信息需求时,就恰好能听到相关机长广播。凭借着从创立时就重视的服务品牌,2011年1月,海航荣膺SKYTRAX 五星航空公司,成为全球7家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之一。
变革在海航总是与时俱进的。2003年9月,在确定成为中华民族的世界级品牌和世界级企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同时,海航开始推进“诚信、业绩、创新”管理变革,优化管理体系,以诚信为基础建立集团化管理、多元化发展的授权管理体系,以业绩为核心重建科学的考核体系,以创新为动力革除体制弊端。2008年7月,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海航董事局又果断决策,在全集团开展以“瘦身”为手段、以“健身”为目标的管理构架调整工作,提高海航整体作战能力,把海航事业做精、做稳、做大、做强。
海航还选择国内经济发展前沿和较发达区域进行了业务布局,金融产业重心在北京,租赁业务布局于天津,物流产业选址上海。同时,海航还积极推进政企合作。2008年12月,天津市向渤海租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向大新华快运有限公司注资2亿元;2009年,海南省和云南省分别向海南航空和祥鹏航空注资15亿元和3亿元。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海航先后组建了天津航空、西部航空、首都航空等航空公司,不但进一步健全了航空产业链,也令海航深入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之中。
响应“走出去”号召
加速实现世界级企业之梦
海航认为,其国际化战略与国家政策是高度匹配的,也是随着市场需求而布局的。在国内,海航投放大批支线飞机到西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和贵州等地;而在国际航线的开拓上,则与中国外交情况相匹配。
海航开通北京至柏林航线时,是中德这两个关系密切的贸易伙伴间的首条航线;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与北京的首条航线是海航执飞的;在西雅图、多伦多这些与中国有较密切关系的北美城市,也有海航的身影。“我们的非洲航线、俄罗斯航线在国内各航空公司中也是最多的。除了南航飞过尼日利亚外,非洲航线只有我们在飞。此外,我们还飞过埃及的开罗、苏丹的喀土穆、安哥拉的卢安达,而且海航还曾同时飞过俄罗斯的5个城市。”王英明说,海航在民航强国战略出台后,进一步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国际化收购兼并与国际航线开辟几乎同时进行。
陈峰说,2008年金融危机给海航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抓住机会,迅速利用国内外一切政策和经济调整的机会壮大自己。金融危机初始时,我们的总收入是277亿元,而2012年海航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
海航的对外扩张虽迅速,但其全部围绕“三核两率”进行,即做强核心企业,打造核心产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突破自身、向外扩展的过程中,海航顺应了国家“走出去”的号召,也把海航文化带到了海外。
不同企业走到一起,即便是同种语言、环境也几乎相同的国内企业间也多少有文化融合问题,海航国际化后面临的此类问题似乎更大。陈峰表示,海航在境外实体运营企业28家,境外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21%。但不管是什么肤色的员工,对海航文化都高度认同,以“四个共同”为核心的海航精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航人的共同理想,是造福于人类的幸福与世界的和平;海航人的共同信仰,是“天佑善人、天自我立、自我主宰”,是真、善、美,是无疆大爱;海航人的共同追求,是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海航人的共同理念,是诚信、业绩、创新。
海航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为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除了内部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机制外,还在海口、三亚、北京等地,建造了远低于市场价的员工福利房,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了诸多机遇。今年4月19日,海航集团第4次荣获“中华慈善奖”这一国内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仅在2012年,海航就投入5100余万元开展了“宜昌光明行”“第二届社会创新创投竞赛”“海南系列迎新活动”等。2013年初,海航集团开展了春节“送爱回家”公益活动,帮助89名支援国家西部建设的志愿者和贫困大学生春节回家过年。此外,在近日四川雅安抗震救灾中,海航集团旗下9家航空公司于8小时内紧急调配28架客货机集结待命。截至4月23日上午10时,海航已累计向灾区运送超过22吨的救灾物资。
海航奉献社会、回报社会在过去的20年间从未中断,历次灾难救援、紧急撤离等任务中,海航均挺身而出;海航“光明行”等公益品牌不仅出现在国内的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还曾远赴非洲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海航在海南公益事业中更是从不落下,1994年-2010年,海航在海南的16项重要赈灾行动中累计投入资金逾2亿元,海航在海南教育、农田水利建设、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也持续发力。
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先华在参加民政部主办的第8届“中华慈善奖”表彰会议时表示,海航集团决定第一期向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捐赠价值30亿元的股权,目前手续办理已接近尾声。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30年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海航也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卓越企业。而世界级卓越企业有三个基本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规模,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0名以内,收入大致接近1万亿元;第二个标准就是管理模式和文化堪称现代企业的典范;第三个标准是成为造福于人类幸福与和平的社会企业公民。”陈峰说。
以世界为舞台,拥有兼容并蓄、开拓进取品质的海航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将始终把自身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集成和发扬创业精神,不断赋予海航新的活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