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昨天,驾驶舱门自始至终未曾打开



2018-04-16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昨天,相信很多人已经被载旗航的一则消息刷屏了,和你一样,小编也在围观。直至在一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几条留言:

  “给机组送钱的吧?”“这是心得有多大,才能想到用钢笔劫机?”“这是一道送分题,钢笔都不知道自己有了凶器这个定义。”......

  还有更多,随便放出几条供大家观瞻。说实话,看到吃瓜群众们如此热衷地讨论,小编心里却有一种莫名异样的感觉。该如何形容呢?直到南航乘务长杜花花投来了这篇文稿,小编恍然:这种感觉,就是人们所谓的“同理心”吧。

  请不要在遇到危险时才想起乘务员是客舱里唯一可以救你的人

  昨天上午各种微信群都被载旗航的事件刷了屏。

  我看着我制服里人畜无害的Lamy钢笔,不禁后背一凉......我问我的小伙伴,“你说我要不要换个自动铅笔?那种一碰铅就折了的。避免我自己带的被旅客借走当武器。” 她笑说,“你还想干嘛?干脆你咬破手指写血书吧。”

  玩笑归玩笑,亲耳听闻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同行身上,却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当年刚刚成为一名新乘时的心情:空乘,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为了成为一名空姐,我们都经历了无数的培训和考核,强度之大和高考前不相上下。然而,在现实的飞行中,服务却几乎成了我们唯一“在做”的工作。大家每天看到的都是我们的“端茶送水”,至于在那背后的应急处置、医疗、危险品处置.....日复一日地训练,who cares?

  这次事件,又把我拉回到了每一年复训的场景中去。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呢?

  先说几段自己的经历吧。

  1. 前两天飞某城市,一位目测近一米九的好汉,上来就把一半人高的大箱子扔地上,颐指气使让我帮忙放。我说:“先生,这箱子稍微有些沉,可以请你和我一起放吗?”他无比淡定地回道:“那还要你们干吗?”

  2. 某一次飞某城市,一位旅客上了飞机之后扬言要投诉空姐,为什么呢?因为飞机上的毛毯发完了且没有她最爱吃的牛肉饭.....

  3.某次航班,中国籍乘务员跟中国人说中文,这个中国人回复X语,最后给了中国乘务员一个投诉,就因为该乘务员跟她讲中文了,她认为这个乘务员很不礼貌太失礼了。

  咳咳......

  讲真,我不知道在旅客心中,乘务员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但是作为业内人士,我很想站出来为姑娘们说几句话:

  在航班上,当你渴了饿了,她们为你倒上一杯果汁,送去一份热腾腾的饭;

  当你觉得冷了,她们为你披上一条毛毯,送来一杯热水;

  当你不会填写入境卡时,她们细致耐心的解释给你听;

  当你需要笔,她们掏出一支笔;

  你需要辣椒酱,她们为你添上一勺辣椒酱;

  当你晕机或是不舒服,她们照顾你安慰你;

  甚至,当遇到歹徒时,她们永远是第一个挺身,冲在最前面的人。

  她们这么做,为的是什么?

  每个月飞行到110小时,这还只是“飞行时间”,不是值勤时间;每年雷打不动地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和复训,这么做,图的又是什么?

  每当我以旅客的身份乘机,总是会看到,飞机到位了之后,不管廊桥有没有接上,地服有没有到位,舱门有没有打开,乘客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起身,站立,开始拿行李。似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尚在兢兢业业做手卡交叉检查的乘务员们——她们还在一字一句的做自己的舱门程序。

  所以,纵便近在眼前,她们于“端茶倒水”之外的付出也几乎没人在意。

  据说,昨天新闻里那位被劫持的同行是一位乘务长。我们都知道,驾驶舱门永远是飞机上最紧要的一环,一旦发生劫机,目的不外乎劫持人质打开舱门,但自从“9·11”之后,按照手册的规定,在突发劫机时,无论舱外发生怎样的变故,驾驶舱门是绝对不会打开的,这一点业内人士最清楚,当班的乘务长想必更清楚。

  完全可以想象被凶器架在脖子上时乘务长的心情:绝境之中,谁能来救你?然而,从昨天新闻里的情况来看,舱门自始至终没有打开——同行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在我眼里,昨天的载旗航乘务长,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意。

  也许有人会说,一支钢笔而已,要不要那么夸张?可是就是这样一支常见的书写工具,放在你的颈部动脉或者喉管上的时候,依旧是致命的。换位思考,你还可以故作轻松地说出这句话么?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空乘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他们是送餐送水的服务员吗?是的。是能满足你各种需求的次元袋吗?是的。是危境中挡在你身前的救援吗?也是的。也可以说,以上皆不是,她们只是在“普普通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说一句略显装X的话,当你决定成为一名空乘的那一刻,心中就要有一定的“觉悟”了,因为真正要你做到的,可不是精致的妆容和神采奕奕的面貌——在那之上,还有更高的职责。哪怕旅客只能看到:摆在自己小桌板上的餐食饮料、站在舱门口甜甜的笑容以及一双大长腿。

  至于“这双腿”还会穿救生衣、会放滑梯、会拉救生筏、会用海伦灭火瓶、会戴防烟面罩、会处理心脑血管疾病、会做CPR、会处置骨折、会包扎伤口、会登乘救生筏、会搭帐篷、会收集雨水.....会一切“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技能,旅客们不需要知道。他们只需知道,最后的时刻,这些技能能成为保命的稻草。

  在我眼里,我的同行是这样一群人:无论今天的航班是几点起飞,你看到的永远是她们面带笑容,妆容一丝不苟,发型丝毫不乱。没有人知道今天的乘务组是几点起床的,已经飞了多少小时,后续还要飞多久;没有人知道她们上次回家是什么时候,是否想念自己的家人;没有人知道她们为了今天的航班进行了多少训练,付出了多少汗水;没有人知道她们上一段航班有没有受委屈,被欺负,哪怕她们刚刚擦干了眼泪。

  没错。乘务员不是医生,但面对出车祸的路人,她们可以跪在地上一遍一遍地做着CPR。乘务员不是警察,但面对劫机的旅客,她们可以本能地冲在最前面。乘务员不是超人,但在紧急撤离时,她们永远把旅客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对于每一个乘务员,旅客称呼她们什么并不重要。空姐?服务员?美女?都可以。真正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份职业的尊重——请不要在遇到危险时才想起,乘务员是客舱里唯一可以救你的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