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物流 >> 正文

圆通申通筹建货运航空公司 快递业打响“空战”



2013-10-29   作者:吕翠华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131029940343big.jpg

  继公路、铁路之后,本土快递企业即将展开新一轮“空战”。继顺丰速运、中国邮政先后组建航空公司之后,最新消息称,圆通和申通也向民航总局递交申请书,有望最快在年底获得组建航空公司的批复。

  南都获悉,目前圆通总部已经专门成立航空服务中心筹划小组。该小组相关负责人昨天对南都记者坦承,“公司已经递交(航空牌照)申请书,民航总局也正在处理中,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在官网上公布。”而申通方面的态度则相对谨慎,申通速递副总裁熊大海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回应。

  年底有望获得批文

  现在,快递公司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不在“地面”,而是“空中”。近日,圆通对外宣布,将于本周再增加两架737货机执行时效快件转运,备战“双11”。“快递公司打响‘空战’的背后,圆通和申通有望最快在年底获得组建航空公司的批复。”有物流业消息灵通人士告诉南都记者,顺丰速运早在2009年就率先成立航空公司,这方面的政策已经放开,快递公司申请航空牌照应该不是难事。

  南都记者了解到,圆通已经专门成立航空服务中心筹划小组,大力推进圆通的航空战略。该小组的相关负责人坦承,“目前还没有拿到批文,不过,民航总局已经受理,有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在官网上公布。”至于能否于今年年底获批,截至截稿时间,民航总局方面尚未给南都记者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圆通原有的3架全货机主营华东、华南、华北之间的国内快递市场,在深圳-杭州-北京往返货运航线执飞。再加上本周增加的两架737货机,圆通已有自有飞机5架。若能顺利拿下牌照,“圆通将航空公司总部设在杭州萧山,拟分10年完成55亿元的投资。未来3年内,将实现15架自有飞机、76个机场间互飞、1000余吨日运量的目标。”圆通新闻部门发言人周晔对媒体如是透露。

  相比之下,申通方面的态度较为暧昧。申通速递副总裁熊大海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给南都记者回应。“未来是考虑包舱、租赁飞机,还是参股航空公司、自身成立航空公司,这些问题还都没有理清。”申通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成立航空公司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空军和民航局的审批,每个步骤申请下来的时间都要以年来计算。

  “空战”的难点在运营成本

  事实上,美国F edE x、U P S、德国D H L、荷兰T N T这四家国际物流“大鳄”都设有全球性的航空快运网络,并且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相继进入中国。“在‘速度经济’理念的带动下,做航空业务是快递公司转型必然之路。”物流专家黄刚对南都记者如是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1年中国快递业增长3.16倍,而民航货运运输量只增长了1 .8倍。按照十二五“民航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航空货运运输量有望达到900万吨,其中国内货运将达600万吨。”如果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快递的货运网络和机场布局的话,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物流》杂志主编廖永生告诉南都记者,以前走‘腹舱’进行人货共载,安全系数较低,其实民航局是不允许的。现在,快递企业要组建航空公司专门从事运货业务,民航局是鼓励的,政策不是障碍,真正的难点还是在运营成本上。

  “顺丰做了个调查,如果电子商务的交易客单价是低于500元,它通常很难来支撑用航空货运做快递的运输。另外,在客运优先的情况下,货运航空还没有形成点对点运输,时效受到很大限制。”顺丰速运集团副总裁、顺丰航空总裁李东起进一步分析。所以,踏入航空板块,快递公司是否能够开辟新天地?考验才刚刚开始。

  业界观点

  邹建军(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

  从国内形势上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快递业发展迅速,快递市场竞争以时效性作为核心,顺丰早布局航空业,组建航空公司,配备飞机,保证时效性,从而在四通一达中脱颖而出,迅速抢占市场。四通一达肯定要寻找各种手段,来缩小与顺丰之间的差距。地面网络的竞争其实都差不多,重点在于空中的争夺,这是申通、圆通两家公司申请牌照的最大意义。现在看,还有一个潜在的价值,就是快递企业一旦拥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机队,那企业在寻找新的发展基地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进行商务谈判时,都有足够的筹码,拥有议价权,这也是一种价值提升。

  但现在还不是发展航空业的好时机,包括顺丰在内的企业都还没找到一种明确的、适合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很好地把陆运网络与空中网络整合在一起。现在还停留在概念上,这是以快递为主的航空公司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