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新疆民航改革10周年纪实



2014-05-12   作者:陈鉴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03年8月12日,新疆民航曾召开过一次“体制改革动员”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明确:“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应加速深化民航体制改革,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疆民航的改革不能再有侥幸的心理,过多的等待就是犹豫,犹豫就会失去机遇。”

  2004年4月16日,民航新疆地区管理局、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新疆机场集团公司三大机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民航以“政企分离”为目的的第二轮体制改革在最后的“处女地”——新疆——已经基本完成。到今年,实现“政企分离”改革的新疆民航已走过了10个春秋。

  突围:改革完成前夜的困局和希望

  在中国民航1987年起步的体制改革浪潮中,新疆民航始终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试探和观望。新疆民航的运输飞行架次、旅客吞吐量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新疆民航改革步伐是相对滞后的:一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二是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管理方式粗放;三是机场发展依赖国家投资,地方没有积极性,机场也不能充分发挥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然而,新疆民航从不缺乏创新意识。1992年,新疆民航开创性地采用“湿租”方式,从乌兹别克航空公司租下了几架伊尔-86大型宽体客机。这一动作,被认为是“中国民航改革在新疆上空撕开的一条缝”。

  2001年,新疆民航终于迈出了“政企分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原属治下的新疆航空公司开始剥离。“十五”期间,新疆民航飞行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陡然蹿升到了35.4%和33.0%。

  这就是改革的力量,而这才只是个开始。

  增长:从100万人次到1900万人次

  数据最能说明改革10年给新疆民航带来的变化。1994年,新疆民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2001年,改革启动,随后,从2002年~2007年,旅客吞吐量每年以100万人次的速度迅猛增长,体制改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突显。

  2011年11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12年,新疆民航三大运输指标每月增幅均超过20%。2013年,全疆民航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987.8万人次,三大运输指标分别增长15.1%、18.0%和18.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年前的新疆,只有10个机场。如今,这片占国土面积1/6的土地,已拥有16个民用运输机场,密度从10年前的每10万平方公里0.6个机场增加到如今的0.96个。而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新疆还将增加6个民用运输机场。后发的新疆民航在机场密度上正在悄悄缩短与全国平均水平的距离。

  如今的新疆,俨然已是各大航企决胜未来的战略要地。与10年前相比,新疆民航各单位执管的航空器由10种机型58架飞机增长至20种机型132架飞机,开通航线从99条增加到172条。在此基础上,民航新疆管理局还提出了“串、环、延,网、筑”的航线网络发展思路,谋划了以乌鲁木齐西部门户枢纽为牵引,带动南北疆两个支线网络发展,建设国际航线、国内干线、疆内支线相互支撑的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的布局。

  转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在新疆民航10年前的一份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安全管理格局”。过去,新疆民航的安全工作是在“统一领导、统一目标”下大家都要干的事。

  此后,企事业成分剥离,辖区安全工作的体系关系也在转变。从历年的民航新疆管理局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变化:2005年,新疆局首次对乌鲁木齐机场和南航新疆分公司开展安全评估工作;2008年,开展“规章落实年”活动,各单位把规章落实贯穿全年;2012年,新疆局先后成立了喀什监管局和阿克苏运行办,组织开展了14个支线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检查;2013年,应急指挥中心作为辖区运输及空防安全的指挥中枢正式建成。10年间,民航新疆管理局已经从一个安全工作的实施者,转变成为设计员、指挥员、监督员、服务员,而所有具体的安全工作都是由企事业单位来完成的。

  改革10年,改变的是大家在安全工作上的角色,不变的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持续安全理念。10年后的今天,新疆民航正向着第60个安全年奋力挺进。

  助力:“民航发动机”的新疆效率

  2004年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机场的属地化管理。当时列举了属地化的五大理由,第一条就是要发挥机场对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将机场纳入到城市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在维护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新疆民航肩负着朝觐包机、联合反恐演习等重要运输保障任务。新疆民航面对严峻的安全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在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方面,2005年民航局就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新疆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2010年,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不久后,民航局和自治区政府签订《关于推进新疆民航跨越式发展的会谈纪要》,40天后,新疆民航已全面开通19省市对口援疆航线。

  这些年,塔城、博乐、克拉玛依等航线增长明显,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和低成本航空发展势头良好;各地积极发展航空经济,喀什依托机场建设综合保税区,石河子、克拉玛依则致力于发展通用航空园区经济。目前,已经有12个支线机场实现了2家以上航空公司执飞,8个支线机场开通直飞内地城市航班,对口援疆直达航线达到11条。

  文化:“六种精神”统领下的个性与共性

  过去的新疆民航人,经历了“跑道泥土筑,房屋干打垒,飞机螺旋桨,航线不出疆”的历史。从安-24、图-154到波音-757,他们发起共同的三次创业。“能吃苦,肯奉献,善打硬仗”,是新疆民航人的真实写照。

  2004年之后,新疆民航的行业文化在共性之下产生了很多特点鲜明的个性分支:既有“诚信为基、创新为本、至诚奉献、强力执行、勇担道义”的海航文化,又有“顾客至上、尊重人才、追求卓越、持续创新、爱心回报”的南航文化;既有新疆通航的“屯垦文化”,又有新疆航油的“铁军”文化。然而,作为文化共同体和使命共同体,新疆民航人注定要有统一的精神底色和价值理念。这一精神在10年后的今天被提炼宣扬并深入人心,这就是新疆民航的行业文化“六种精神”:天山雪松的坚定信念、沙漠胡杨的坚韧不拔、戈壁红柳的无私奉献、绿洲白杨的务实真诚、草原骏马的锐意进取、雪域雄鹰的志存高远。

  在共同的精神底色下,新疆民航成立了“行业文化指导委员会”“工会协作联合会”等六个平台,通过建设行业文化的六种途径,用文化的吸引力,确保了“大民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向心力。

  未来:深化改革未有穷期

  在经历了10年飞速增长后,新疆民航人已经意识到:新疆民航目前存在发展水平与思想意识、环境应对、设施装备、保障能力、管控水平、监管能力、人员资质、信息传递等8个方面的不相适应。要想解开以上这些不相适应,唯有全面深化改革。

  为此,新疆局党委在职权范围内,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改革方向。

  首先,是发展方式上突出“结构均衡”。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时机,围绕建设乌鲁木齐门户枢纽机场,在客运上,西延国际航线、东接国内干线、内环疆内支线,加密现有航线;在货运上,发展航空物流、空地联运;在通用航空上,积极协调开放低空空域,试点通勤航空短途运输服务。

  其次,是管理方式上突出“集约高效”。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民航改革精神,通过航空企业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机场管理体制,建立体现公益性与经营性要求的运营制度,还要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和发展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服务,民航业内的竞争格局势必更加复杂。因此,各单位从提高“经济效益”到提高“竞争能力”,从组织“价格竞争”到比拼“服务竞争”,从关注“员工福利”到履行“社会责任”,已势在必行。

  最后,是监管方式上突出“公共服务”。新疆局的职能,要更加偏重于改善宏观调控、做好项目规划,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着眼于发挥民航公共效益,推动民航运输服务“寻常百姓”,协调解决好空域、新技术应用等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更加注重信息整合、形势预判,建立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增强执法效能。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