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上海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



2014-09-03   作者:孟进 钱擘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994年12月,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移交上海市政府管理。她是我国第一家由民航移交给地方管理的大型机场,也是中国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的试点单位。在上海市政府和民航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20年努力,上海机场从1个机场、1条跑道、1座航站楼,发展成为“一市两场”、5条跑道、4座航站楼的世界级机场体系。数量增长的同时,更撬动了此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行业与地方的合力助推上海机场成长。

  按照中国民航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上海机场集团在移交地方管理20周年之际提出了打造高水准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

  300亿投资弥补设施短板

  移交地方管理以来的20年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总量增长9.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2013年上海成为全球第7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的城市。同期上海机场货运吞吐量增长1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自2008年以来连续6年名列全球机场货运量第3。与此同时,上海从当初仅有虹桥1座机场、1条跑道、1座候机楼,发展到今天一座城市兼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共有4座候机楼、5条跑道投入使用。而浦东机场第4跑道也已完工。

  尽管如此,上海的机场基础设施在日益旺盛的需求和全球范围激烈的航空服务竞争面前,依然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

  随着客流增长,浦东机场停机坪不足、近机位不足、中转设施不足、地面交通资源紧张等情况正逐渐显现。这些瓶颈都限制了浦东机场的枢纽化运营。而在虹桥机场,第一航站楼设施陈旧,不少内部管线甚至是1964年的旧设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不相匹配。

  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后几年间,上海机场集团为补上这些短板的新一轮投资将达到300亿元。

  目前,浦东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造已经开工;南卫星厅建设抓紧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机场第四跑道已经完工,正在准备进行最后的验收;第五跑道则进入压载施工阶段。至2020年,浦东机场将拥有5条跑道,2座航站楼,1座单体卫星厅,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20万平米;设计能力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0万吨;其中浦东机场南卫星厅将新增110个近机位,具备便利、快捷的中转功能,可基本满足基地航空公司开展枢纽运作的需要。

  作为上海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候机楼,虹桥一号航站楼会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全面改造。改造后,这座 “最老候机楼”将达到与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相同的服务水准。到2020年,虹桥机场将拥有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东、西两座航站楼,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

  李德润表示,随着这一轮建设的完成,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定位也将更加清晰:浦东机场航空客运业务要强化中国门户的核心功能,借助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培育国际货运中转枢纽,并为我国大飞机项目提供服务。虹桥机场将着力发展城市快线,持续优化国内航线网络,快线航班比重力争达到75~80%,体现出城市商务机场的特色。

  民航发展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

  浦东、虹桥两座机场不断扩大规模的背后,人们不难发现,上海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成长,与这座城市在全球民航网络中日益凸显的枢纽地位,正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

  随着上海和周边出行客流持续增加,已有93家航空公司开通至上海的定期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39个城市。

  在浦东机场,由于航空物流需求,37家纯货运航空公司云集,更是全球首个引进FedEx、UPS、DHL三大货运集成商入驻建设转运中心的机场。今天,浦东机场纯货机通航点达57个,每周全货机航班超过1000班,卡车航班通达国内近40个城市。

  作为商务旅客出行的新选择,上海机场公务航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同比增速;去年两场共起降公务机4554架次,旅客吞吐量16359人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

  在区域经济的强劲推动下,到2013年,上海机场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蝉联大陆机场首位,占大陆机场的30%,国际货邮吞吐量占大陆机场的52%,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门户机场。长三角更一直是上海机场的腹地市场,是重要的客货运业务服务对象。

  在上海,民航发展也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根据测算,每百万民航旅客能为一个地区带来18.1亿元经济效益,5000多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2013年上海机场的8278万人次为上海产生了1500亿元经济效益,占上海GDP近7%;并创造了41万个就业机会。每年由浦东机场进出的货邮总价值达到约3000亿美元,上海航空口岸以0.8%的货邮运输量,贡献了37.5%的城市口岸进出口价值总额。

  制度创新驱动枢纽建设

  在经济成长和企业的市场作为之外,制度创新更为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不断创造空间。

  2003年,国家民航局和上海市政府成立“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2012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关于加快上海民航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上海机场成为首批对部分外国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机场,今年上半年浦东机场过境免签旅客同比增长91.8%,日均近百人,政策实施效果堪称国内最佳。上海市政府为基地航空企业提供的新开、复飞远程航线资金补贴政策,也助推着上海航线网络的完善。

  上海自贸区政策更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依托自贸区“增加浦东机场国际货运中转航班”相关政策,航空快递巨头DHL已经成为首家获准在浦东机场开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企业,这也是国内机场首次在这一领域开展的创新。所谓“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就是将境外货物经过国际航班运抵浦东机场,在机场飞行器区域内拆箱分拣,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地重新装箱,再次运送出境。而在自贸区政策落地前,国际快件转运业务操作模式为“机坪直转”,即只能在机坪采取整箱直转方式出运,不能拆箱;新的中转集拼业务可以帮助航空物流企业整合集装箱的装载能力,降低货物成本,正是考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机场移交地方管理之后,运营规模从1994年的71789架次飞机起降、871.75万人次客运量和18.37万吨货邮吞吐量,至2013年已经分别增至615106架次、8278.94人次和336.36万吨。预计到2020年,整个上海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1~1.2亿人次,进入全球城市客运量排名前三位;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00万吨,持续巩固世界货运机场排名前三位。届时,上海机场将更出色地承担起上海航空枢纽在全球航空客货运网络结构中的竞争责任,上海城市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责任和我国民航强国目标的引领责任。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