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鄂尔多斯机场自主管理一周年记



2014-10-15   作者:殷希华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编者按:机场是每一座城市最显眼的地标建筑,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第一张名片,更是一座城市贯彻落实民航强国战略,建设民航强市的重要支撑平台。鄂尔多斯机场---这颗镶嵌在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自主管理一周年,由一个个之前通航城市的“点”带动了鄂尔多斯市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面”。事实证明,民航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和新局面已成共识,这也进一步促成了民航企业身份的转变——定位的提升与功能的增强。从这点来讲,机场不仅是航空运输意义上的生产者、服务者,

  而且是地区正在形成的新兴经济形态——航空经济的综合服务平台。

  2014年9月18日,鄂尔多斯机场实现自主管理运行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鄂尔多斯机场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彻底的转变,由委托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管理,开启了国有公司民航发展的新篇章;一年后的今天,鄂尔多斯机场在发展道路上有了更为清晰的目标,即实现机场枢纽化、国际化、集团化、产业化,并逐步由民航运输向临空产业延伸、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

  从现在开始续写不一样的精彩

  过去的一年是鄂尔多斯机场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机场经历了太多,从157名员工的调离和辞职,到机务和博维公司的不再合作,再到员工对机场今后发展的担忧;从空缺岗位竞聘的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到大家靠信心、责任和意志取得CCAR-145部“维修许可证”,再到成立航站楼旅游集散中心,鄂尔多斯机场全体员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经受住了考验,顶住了压力,完成了自主管理后一次次完美的蜕变......

  据统计,截止到8月底,鄂尔多斯机场共开通航线35条,通航城市39个。从数字表面来看,航线、航班数量似乎与去年持平,但正是因为通航了这39个城市,鄂尔多斯市的触角才得以延伸,正式因为开通了这35条航线,鄂尔多斯市终就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桥梁。以鄂尔多斯-香港航线为例,自去年首航以来,从鄂尔多斯直飞香港、澳门的游客达20000多人,航班开通以来,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开启了与国内外经贸、商务、旅游等多领域互动合作的新局面。

  今年6月,鄂尔多斯机场又与呼伦贝尔市联手打造草原民族风情精品旅游线路,开通了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鄂尔多斯—满洲里的空中旅游航线。为打好全市旅游产业牌,鄂尔多斯机场与市旗区各大景点合作,利用机场自有微博、微信媒体宣传平台,推出景区宣传活动。据统计,机场官方微博、微信自去年开通以来,微博累计发布航线航班信息、市旗区旅游景点信息1250条,受众粉丝63000余人;微信累计发布100余次,发布机场航线航班信息、市旗区旅游景点信息500余条,订阅用户达2000多人。在航线航班布局及机场有力的宣传推广下,截至今年8月底,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5万人次,运输飞行12275架次,平均客座率达77.4%,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据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总和18.1亿元,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在此拉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者317.2万次,同比增长10.15%,其中入境旅游者7037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49亿元,同比增长21.66%。从这一点来看,自主管理一年来,鄂尔多斯机场作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益已经显现。

  从现在开始呈现不一样的变化

  一年来,机场公司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持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建立修编手册,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与此同时,自主管理后,机场公司启用50万元的安全奖励专项基金,每月评选出安全工作优秀单位、优秀个人和“空港之星”,通过对标杆,找差距,树典型,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并且在公司内网设立了“安全建议”和“安全随手拍”专栏,对提出的安全建议进行评选和奖励。据统计,此活动开展以来,员工先后提出安全建议316项,涉及安全工作的已全部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内蒙古监管局年中安全工作会上,机场公司作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这既是局方对我们自主管理后工作的一种肯定,也证明了自主管理后我们的安全工作模式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

  自主管理后,如何驾驭好航站楼这座庞然大物,以提升鄂尔多斯市对外窗口服务形象,考验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智慧。为此,机场公司从旅客需求入手,全面启动了星级机场评定;成立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并向社会公布了14项旅客服务承诺。14项指标均控制在规定的时限内,全体员工及各项服务工作遵循落实“首问负责制”;95%社会车辆进出停车楼(场)的排队等待时间不超过3分钟;95%国内普通舱旅客办理乘机手续的时间不超过8分半钟,95%国际旅客办理乘机手续的时间不超过10分;国内普通舱旅客接受安全检查的等待时间不超过8分半钟,95%国际旅客接受安全检查的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等。通过公布服务承诺及邀请社会外界监督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机场与各驻场单位的协同效应,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同时,机场服务质量、运行效率较之前有较大提升,旅客满意度不断提高。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旅客满意度分值达到4.51,同比增长7%。未发生责任原因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和旅客群体性事件。

  一年来,鄂尔多斯机场以改革为抓手,摒弃过去传统陈旧的观念,进一步整合资源。与金通航空培训公司共同建立了“鄂尔多斯机场教学培训实践基地”。与海军医院合作成立了“鄂尔多斯机场医疗急救中心”。顺利通过了民航华北局独立维修资质审核,并获得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维修许可证”。成立了机场公司模拟机培训基地,并承接对外管制员培训与复训工作。这些都为鄂尔多斯民航专业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规划向实质性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一周年的自主运营,机场员工靠信心、责任和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在安全运行、服务品质上交上了满意答卷。证明这支充满朝气、奋发有为的年青队伍关键时候是能拉的出、顶的住、做的好的!

  从现在开始谱写临空经济新篇章

  从世界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机场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地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市委三届五次会议提出“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的“总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机场公司要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正如宫秉祥副市长在去年机场管理移交大会上指出,“机场发展战略要与市政府发展战略相一致,机场自主管理,目的是打造临空产业,机场和空港园区密不可分。”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要求,利用机场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衍生效应带动航空产业链条发展,进而促进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发展是鄂尔多斯机场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在临空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临空经济的内核,目前,由机场吸引的产业群正在聚集,紧邻机场的空港园区已先后引进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海军总医院鄂尔多斯合作医院、金水源国际商务中心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等单位相继入驻。今年6月,机场与奥特莱斯合作的公务机FBO交通枢纽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今年8月,第六届临空经济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这些都为机场与空港园区协同发展,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及资源支撑。

  可以说,鄂尔多斯机场与空港园区的协同、一体化发展,是促进鄂尔多斯航空产业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依托鄂尔多斯机场形成的临空经济圈,是实现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转型、打造“民航强市”的一个重要支点。

  站在鄂尔多斯机场自主运营第二年的起点上,我们相信,鄂尔多斯机场这颗镶嵌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耀眼新星,定将在自主管理的模式上,果敢前行、续写篇章,成为托起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