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航机务分公司:畅想互联网+机务维修管理模式
内蒙古民航机务分公司对下辖12个机务保障部采用 “N+1”机务维修管理,实行“一证多地”维修管理模式。即将呼和浩特和各支线机场的机务保障部集中管控。“一证”是指统一申领一个维修许可证,“多地”是指在一个维修许可证下可以在辖区内多个机场开展维修工作。
随着新建机场的陆续投入运营,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链条在不断加长,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实现维修协议、规章制度、作业流程的标准统一,机务分公司自2014年初秉承管理创新的发展理念,把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最大限度的整合机务维修资源,使机务业务在规章的框架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并为实现互联网+机务维修的管理做出了有益尝试。
机务分公司通过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走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道路。资源共享方面,实现了维修协议、手册资料、维修信息、咨询通告的共享,与各机场维修业务达到配置状态,极大地方便了机务人员手册资料和各类维修信息地查询,并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开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同时为局方监管提供了方便,保障了质量和安全。人员授权方面,将全部机务人员的资质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消除地域差异,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如一名成熟机务人员,既可以是锡林浩特机务保障部的放行人员,也可以到乌兰浩特机务保障部开展放行工作,不再需进行异地授权,极大地提高了机务人员的利用率。设备管理方面,开发了设备管理系统,建立了设施设备的电子信息库,实现了保障设备的统一管理。对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建立了所有机务设备的档案制度,并对设备的使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配,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人员培训方面,利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培训,定期反馈培训效果。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考勤管理方面,所有机务保障部与职能部门安装了远程面部考勤系统,实现了对考勤制度的统一管理。在信息平台即可实现请消假,同时也降低了监督检查的管理成本。日常工作方面,建立了“生产控制中心航线维修”微信群,加强机务日常业务工作的分享和交流,讨论民航维修方面的专业话题,并为塑造机务自媒体、自明星、实现网络型独立的机务人和建立培养全能的复合型机务人才体系打下了基础。
综上几点就可以看出,机务维修的互联网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脑向移动平台化的转变,将会改变现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如为一线工作者提供终端服务,一个便利快捷的工作环境必将形成,实现随时随地查询手册和各类维修信息,甚至实现航线维修的移动式闭环管理,通过密码实现电子签名技术也将成为可能。
此外,国内通航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由于通航机队较小、机型杂、维修内容多样化,通航的维修队伍成本高、利用率较低。为破解通航起步的发展难题,解决机务人员短缺的问题,通航航空公司和相应资质的机场维修单位机务人员可以共用一个网络数据库平台,定期公布各通航公司的维修业务,实现网上接活、双向选择,从而打破竞争,加强合作,建立了一个良性竞合关系平台,实现通航业务和机场业务的深度融合。
一个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维修网络必将成为现实。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