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乌鲁木齐机场:探索机务新模式 扎实推进“三基”建设



2018-10-09   作者:崔大庆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116837250.jpg

   自2017年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一直探索关于深入推进“三基”建设工作的新模式,机务工程部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例子。通过新思路、新创意,转变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从根本上夯实基层薄弱工作环节。

  围绕“向管理要人、向流程要人、向效率要人”思路,实施一站式勤务。2017年初,在乌鲁木齐机场登机桥操作和维修业务移交给机务工程部前,登机桥操作和维修业务是隶属于两个独立的科室。转交后,机务工程部实际接收人数仅有以前的一半。人员紧缺的问题成为摆在机务工程部班子成员面前的最大难题。

591599710.jpg

  在此背景下,只有挖掘潜力,调整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才能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首先,向管理要人。机务工程部打破岗位限制,强化资质建设,通过资质培训,实现一人多岗,最大限度地向管理要人。自2017年9月起,机务工程部组织航空勤务、登机桥操作与维修、桥载设备操作与维修、航空器除冰四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使每位员工同时具备以上四个岗位的上岗资质。通过系统理论培训,严控实操质量,严格培训考核,严把上岗标准。截止2018年8月,同时取得四个资质的员工已达到95%以上。其次,向流程要人。在人员资质满足一人多岗的条件下,机务工程部改变航空器保障流程,将航空器接机、登机桥对接、桥载设备保障三项工作额定的5个保障人员减少至3人保障。一站式勤务,在节省人员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40630746.jpg

  建立生产准备室,实现保障资源的快速调配。各中心带班主任或班组长在排班进程表上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机场三个候机楼航班波段曲线,打破科室人员限制,及时安排空闲区域的人员补位到繁忙区域,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漏接航班的事件,尤其是为冬季航空器除冰季来临,人员紧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关科室植入一线,基层骨干机关锤炼。机务工程部将安全管理室和业务技术室的办公场所由机关办公楼转移到一线生产场所,提高管理效能,让职能科室参与基层科室的管理工作,更好的为基层服务。此外,机务工程部每年分批次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养高的一线员工在机关职能科室轮训,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锻炼综合业务能力,为基层培养储备后备管理人才。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