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民航局在汉召开区域监护管理规定审定会



2013-12-03   作者:刘烨华 闵鐘贤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3年12月3日消息:11月28日,民航局在汉组织召开了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区域监护管理规定》的审定会。来自民航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地区管理区公安局,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重庆江北机场相关部门领导和人员参加了此次审定会。二十多名参会人员就区域监护相关规定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的交流。

  源头:区域监护模式的试点运行

  此次审定会选择在武汉天河机场召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武汉机场在航空器区域监护领域所做出的成绩。

  武汉机场安检站站长郑峰对安检站实施区域监护一年来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通报。从管理水平的提升,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再到员工职业发展的转变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了试运行一年来的工作成果。

  民航公安局法规标准处处长王立军首先发言,他肯定了武汉天河机场在区域监护领域做出的贡献,为航空器监护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航空器监护作为机场空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门,历来都收到行业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场监护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2012年12月,在中南局公安局和湖北监管局的支持下,武汉天河机场安检站开展航空器区域监护的可行性探索。经过将近一年的试运行,武汉天河机场安检站在局域监护领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子,同时,也为全国各民用机场航空器监护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做出了典范。

  实践:区域监护模式的又一次探索

  以武汉天河机场为例,现在每天的航班量在430—450架次之间,在实行区域监护以前,需要“一对一”监护,人员成本较高,而监护范围也仅限于30米内。通在实行区域监护以后,机下监护人员一天也只需要45名左右,而且监护范围也能实现整个机场全方位的覆盖。

  除了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和监护效率的提升,区域监护的实施对于监护人员的职业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员工素质明显提高,责任感和主动意识明显提升,在绩效考核的正激励下,许多监护员工也完成了转岗竞升的职业蜕变。

  区域监护流动和运动管控模式,使安检部门在应急处置和风险防空方面也有了质的跨越。特别是在今年10月31日的非法干扰事件中,武汉机场安检站所成立的应急小分队能在3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全部得益于这种动态的监控模式。

  当然,在一年多来的“尝鲜”中,武汉安检人也总结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现在的机场监护人员都是经过安检站的内部培训考核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但少部分暂时未取得“五级安全检查员”职业资格认证,但如果硬性的规定所有的监护人员都具备安检从业资格证,对于机场安检培训部门的来说,压力很大,可否设定一定的缓冲期也是这次审定会大家讨论的重点。

  立标:区域监护模式的发展样本

  人们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自然承载着成为标杆的重任。武汉天河机场安检站通过一年以来的试点运行,在不断地实践中累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民航局完成《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区域监护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甘相田在会议中发言,并代表武汉天河场欢迎各方领导的到来,希望这次的审定会能更好的将区域监护的这种全新模式推广至全国范围,惠利于更多的民用航空机场。

  在实践中发展创新,将航空器区域监护模式推广到全国范围内是武汉安检人的希望,也是武汉天河机场安检站在打造“平安机场”、“平安安检”的第一助力。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