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马航客机失联中国高效高质启动运行应急机制



2014-03-11   作者:刘斐 谭喆 建华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执飞吉隆坡至北京的客机失去联系后60多小时内,中国相继高效率地启动运行了体系性的应急机制,展现了“以人为本”与“生命至上”的理念。

  获悉事件后,中国第一时间开始采取应急行动,这不仅因为北京是飞行目的地、中国公民是最多乘客以及失联区域邻近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遵奉着人的生命最为宝贵的理念。”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北京时间8日凌晨1时2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执飞吉隆坡至北京的MH370航班在越南胡志明空中管制区失去通讯联络,同时失去雷达信号。机上共载有239人,其中,中国乘客154名。

  获悉消息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紧急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通电话,敦促马方迅速有力开展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

  8日中午,境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外交部部长王毅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海洋局、民航局、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和北京市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纵观事件发生后的中国反应与处理,中国政府和军队主要从生命搜救、国际协调、安置善后、事件调查等方面启动运行应急机制。

  生命搜救方面。8日10时30分,中国交通运输部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当天,该部即派出2艘专业救助船、由专业潜水员组成的应急救助队和打捞专家前往可能的出事海域进行搜救。

  自8日晚11时50分到9日17时,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绵阳舰、两栖登陆舰井冈山舰、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昆仑山舰先后起航赶赴出事海域参与救援。

  截至10日8时,绵阳舰和海警3411船已经抵达相关区域开展搜救工作。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和军队共调派9艘舰只参与搜救,其中军舰4艘,包括对海搜索综合能力强大的现役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构成空中、海上、水下立体搜救力量体系。

  国际协调方面。中国外交部、驻马来西亚使馆和驻越南使馆在获悉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外交部敦促马来西亚等方面尽一切努力进行搜救,第一时间向中方和乘客家属通报有关情况,并为可能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提供最大方便。

  民航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也启动应急工作,积极与马来西亚方面对接沟通、保持联系和信息通报。

  安置善后方面。首都机场应急小组积极做好机上人员家属安置安抚、新闻发布会等现场处置情况。

  中国保监会8日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做好马航客机失联应急处置工作,抓紧排查乘客承保情况,积极做好救援理赔等各项准备工作。

  北京警方紧急加派警力,9日为失联航班乘客家属启动应急办证机制,确保办证家属1小时内领取到护照。

  事件调查方面。中国国家旅游局第一时间使用旅行社台账系统,紧急核实、排查赴马来西亚旅游团队客人情况。

  中国公安部已决定派工作组赴马来西亚,与马方就两名乘客持他人护照登机事件开展联合调查。

  10日凌晨,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派出由外交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赶赴马来西亚,配合马方和各国开展事件调查,争取尽快查清事件真相。

  目前,马航失联客机仍不知所踪,机上人员生死未卜,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搜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晚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正在同马来西亚等有关国家保持沟通,全力以赴进行搜救,不放弃拯救生命的努力。

  薛澜说,目前看来,中国政府与军队启动运行的应急机制是有效的,已经成功协调了各方面的工作和处置力量。

  李克强总理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中国政府和军队在救援行动中展现出的快速、有力、高效,与集中、统一的体制和机制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走向深入,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这增加了中国公民及华侨华人在海外遭遇风险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海外救援应急机制在与日增多的国际事件中逐步成长。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燕继荣说,中国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经验,但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搜救、调查等涉及范围更广,需要更多国际合作,中国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应急机制。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