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救援应建立国际公共品供给机制
2014年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航空史上最黑暗的年份之一,尤其是对东南亚地区来说。马来西亚航空已消失十个月之久的MH370航班之谜至今尚未解开,12月28日,从印尼泗水起飞前往新加坡的载有162人的亚航QZ8501航班又在起飞约40分钟后失联,各国的搜救行动至今没有得出有确定性的结论。
几个月前的MH370事件提供了很多教训,尤其是事件发生后马来西亚方面公布的信息不够明朗,加上失联本身的复杂性,各国搜索的重点海域不断变化,搜救并不理想,也加剧了公众的担忧,一度各种阴谋论不断流行。这次印尼方面对以上教训有所吸取,提供的信息较明确,而且各种搜救工作也开展得相对有条理。
这次的搜救行动也是国际性的,不仅涉事各国都迅速积极地竭尽其力地投入搜救,一些非直接关系国也加入其中。据报道,为搜索失联客机,印尼已经派出至少三艘战舰和五架飞机,马来西亚调动了三艘船和三架飞机,新加坡派出一架C-130运输机,近年来积极参与亚洲事务的澳大利亚也表示愿意为搜寻工作提供船只和飞机。
因为跨国航空的乘客往往是多国的,所以空难会不止关系一国的利益,只有利益相关各国的共同介入才能实现最好的援救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空难救援也是在提供一种国际公共品,是通过互助协作来降低各国共同面对的风险。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反应能力、社会状况都不同,复杂的搜救往往非一国所能独立完成,各国一起行动才能取长补短。
空难发生后的国际合作包括很多方面,如信息合作、人员合作、设备合作、各国军队之间的合作等等,也需要一个更为成熟的协调机制。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比如富国更多提供资金支援,提供先进的搜救技术和设备,以及高素质的搜救人员,较不发达国家重点是在本国的广阔地域上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设施。这种合作将为应对其他国际性灾难和突发事件提供宝贵经验,也将增强各国之间的善意,让相关海域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提升各国民间的亲密度,减少其他方面的冲突风险。
在2004年造成约23万人丧生的印度洋大海啸之后,东南亚各国斥巨资建立了系统化的海啸预警基础设施,各国分享信息,在一个中心统一由专家评估风险,这一机制将从海啸发生到有效发布警告的时间缩小到5分钟以内,从而在未来的自然灾难中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人们往往以为现状无法改变,但其实只要合作真正行动起来,较小的努力就会带来许多实质性的改变。
中国也应该积极加入对东南亚地区各种合作机制的参与和讨论,给予适当支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帮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透露,中方已向印尼表示,愿紧急派出飞机船只加入搜救,并提供其他协助。主动弥补国际公共品供给的短板,是负起大国责任的一种表现,也可以增强地区影响力和软实力,让本国的对外政策在海外得到更多的理解和主动拥护。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更多介入到周边地区的秩序维护和难题解决之中,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国内的舆论和公众的反应也将变得更加理性成熟,与对外政策形成良性互动。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