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启用新航线正好一周 M503没让台湾“不适”



2015-04-05   作者: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自大陆民航局1月12日发表公告称,从今年3月起将启用东南沿海海上飞行航线(M503航线)以来,M503航线便成了岛内一些政党、政治人物和社会团体拿来炒作两岸关系的“猛料”。

  不过,自3月29日大陆正式启用该航线至今日,每天超30个航班的飞行,却并没有给台湾造成任何所谓的“国防安全”影响。

  M305航线启用不仅无害,还增进台海和平。

  3月29日上午,当一家隶属于香港港龙航空公司的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香港的航班经过台湾海峡上空时,台湾防务部门几乎进入紧张的高度戒备状态。

  然而,随着多架次民航班机不断经过,一周来,台湾有关部门在掌握其规律和适应常态飞行后,则得出与此前台湾岛内有关方面和人士截然相反的结论——M503航线不仅没有危害台湾所谓的“国防安全”,而且还有利于增进台海和平与稳定。

  据了解,大陆民航局先前宣布东南沿海海上飞行航线(M503)和三条连接线W121、W122及W123新航路,原先预计3月5日凌晨生效。但由于台湾方面有所担心,后来大陆方面确定暂停M503等4条航路于3月5日的实施,而经与台湾方面协商后于3月29日正式启用。

  据台湾媒体报道,据台湾防务部门研判,本次实施的台海中线西侧的M503新航路,经过一周的启用,得出的结论是该航线的启用,对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应是提升而非减弱。

  台湾防务部门人士认为,围绕M503航线问题,此前岛内一些偏激的主张如台联党所谓“大陆若不取消这条航路,台湾应中止两岸交流,或是所谓大陆军机会尾随民航机之后而偷袭台湾等等,根本不顾台湾真正的利益,或完全违反军事常识,纯粹是为‘****’而炮制的荒谬论调。”

  台湾舆论指出,在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之前,台海中线西侧原本是台湾空军活动的场域,却因“两国论”而引发大陆军机从此向东飞行到海峡中线。李所扶植的台联党无顾史实,如今反而任意叫喊。殊不知M503是基于国际民用航空的需要,已获国际民航组织认可,又是在大陆的防空识别区内,大陆愿意就此与台湾协商,应是值得肯定的。“可以预见的是,M503启用后,国际民航机和大陆民航机飞行这条航路后,大陆军机的活动便必须压缩,可使台海成为和平信道,这对区域安全是正面的发展,台湾应积极看待。值得忧虑的反而是万一台湾再次发生政党轮替,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将会不保。”

  台湾前军方高层、现任台“国安局”局长的李翔宙日前也表示,从整体角度看,新航线启用并往西偏移后,让海峡中线以西10海里变成国际商用航线,大陆军机作战巡弋范围已经内缩,增加了台湾防空预警纵深,“增加隔阂上的保障”。

  而此前,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针对M503航路也表示,M503航路开通后,大陆与台湾的相关军事活动,都要为这条航路留出安全间隔,以保证航路的顺利运行。

  M503航线暴露岛内少数人处理两岸关系是“民粹主义”。

  尽管台多部门和官员出面表示,M503航线对台湾没有任何安全影响,但3月29日启用的新航线还是遭到民进党、台联党和岛内少数“****”组织和分子的诋毁和抗议。

  据台湾媒体报道,就在M503航线正式启用当天和第二天,“****”组织“黑色岛国青年联机”、“台左维新”等六七个青年团体共约30人,前往台湾陆委会抗议,要求撤回M503,并指控台湾当局“丧权辱国”,一些“****”报纸甚至还借此批判台湾当局这是向大陆屈膝、对大陆门户洞开。

  然而,针对“****”团体上述言论,岛内主流舆论认为,M503航线从客观上说,其隶属大陆的防空识别区,如何启用和何时启用,大陆有权设定。而且该航线还经过了国际民航组织认可。“****”团体要求所谓撤回,其实在国际上来看,实在太无知,“而且,该航线的处理,连美国人也认为很得体,‘国安局长’李翔宙也已经指出,M503提供国际民航使用后,有助台湾的安全。这是权威的论断。”

  台湾著名军事评论员张友骅指出,大陆基于东南沿海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珠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航线过于拥挤,为疏解流量,在海峡中线西侧设南北向M503航路。按照大陆有关方面的解释和国际惯例,大陆即便于3月5日实施原计划,从法理上也没有毛病,但后来能够顾及台湾社会反应,并将原航线向西移,足以看出大陆方面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善意,站在两岸一家亲角度处理问题,这一点台湾社会应该向大陆学习,而不是对这样的善意还以指责和抗议。

  “这就是今天台湾社会的毛病———撕裂社会基本价值,用‘民粹主义’处理两岸关系。”张友骅说。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