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规划建设专家 三点建议给成都新机场
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召开之际,正值成都新机场动工前夕。对于这个工程,专家们有什么建议?5月15日,记者专访了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李守旭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航空大都市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贝克尔。
建议一:全球借智
记者:成都新机场计划投资近700亿元,这样的工程放在国外,通常会有很长时间的谋划、酝酿和争议的过程。但成都新机场从提出到动工,时间并不是很长,您怎么看?
李守旭:国外大工程酝酿博弈的时间长,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弊端,那就是可能错过发展的机遇。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扩建工程就是典型,各方意见不统一,争论长达20年,最终被迫放弃,让伦敦在整个欧洲的地位都受到影响。
成都新机场谋划的时间相对较短,要尽可能避免为今后工程埋下隐患,减少失误,力臻完美,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全球借智”。在规划建设阶段,要借用全世界机场规划建设领域的智慧,而不是关起门来搞规划,通过拓展空间来弥补时间。西方发达国家在机场规划建设领域的时间很长,经验教训都很丰富,将全球智慧集中到成都新机场上来,这一点很重要。
建议二:整合规划
记者:四川已经提出,要以新机场为核心同步规划产业和城市,从全球范围来看,港产城协同推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成都新机场还将面临不同区域的利益协调,如何平衡?
李守旭:国内不少规划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样做的好处是各个领域都体现了专业,各方的利益都达到了最大化。问题在于,各个条块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整体的最优,相反,各方利益最优,整体可能受损。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追求的是整体最优。在整个背景下,各个条块的利益就要做出妥协和让步。如何实现,在我看来,要坚持整合规划,也可以叫做顶层设计,就是在专项规划出台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团队来做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展开各个细分领域的规划设计,比如工程、产业、城市、生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整体优化,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护各个领域、各个区域的利益。
建议三:多方共管
记者:在一个全新的地方建立一个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工程,对于当地的社区和生态而言,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其出现“排异反应”,推动其顺利进行呢?
贝克尔:大型工程与社区和生态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且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就曾有居民因为噪声等问题将机场建设和运营方告上法院,导致工程受阻。
要最大限度避免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采取多方共管的理念,在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诉求,倾听、了解、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机场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要让他们充分分享机场建设带来的利益。具体来说,前期规划阶段就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后期运行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多地吸纳一些当地居民就业。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