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航业增长转型仍需借力改革创新
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目前发展正面临瓶颈,今年以来,增速明显低于往年。专家表示,制约通航业发展的环境较前几年相比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空域开放程度仍不能满足市场的快速需求。未来,通航业还需进一步“松绑”,用创新和改革冲破发展制约。
在近日举办的2015通航发展峰会上,中国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介绍,截至今年10月,中国通航企业数量已达271家,机队规模2168架,通航机场及起降点310个。
数据虽然较前几年已有大幅增长,但他表示,当前中国通航业增长正进入瓶颈期,产业发展的核心环境和5年前相比差别并不大。
“中国通航企业总体处于盈亏平衡状态,盈利的企业只占30%多。”靳军号说。
与会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通航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要素市场不健全,空域资源使用紧张,空域管理改革推进缓慢,相关金融服务中介代理服务滞后等问题突出。如果不对这些做出改革,通航业未来增速仍面临不小束缚。
“通用航空必须找到与民生结合的点,才能取得市场成功。只有通航市场成功了,围绕通航的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健康地运转起来。这才是通用航空发展的真正未来。”峰会的举办方之一,航联传播首席执行官、通航资源网总裁郑洪峰认为,面对行业发展瓶颈,企业必须大力创新。
探索低空旅游是创新方式之一。统计显示,中国现有低空旅游线路87条,国家级低空旅游示范基地也已经在北京密云机场成立,低空旅游在沿海、森林公园等区域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华彬航空集团总经济师邵龙表示,中国开展低空旅游首先应倡导规模化经营,在行业内加强彼此合作,降低经营成本,提早实现广泛布局,推广这一新型旅游方式。
航空急救领域被认为是未来通航业发挥用武之地和拓展赢利点的所在。华彬亚盛通航北京有限公司市场运营总监周潇晓说,目前国内发生重大灾难灾害时,急救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军队和医院,机构企业和其他民间力量仅占15%,这也意味着未来社会资本增长仍有潜力。
对于如何降低航空救援成本,北京首航直升机副总裁芦峰建议可引入保险的模式,普通百姓每年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在生命的关键时候享受到通航急救服务。“保险业与空中紧急救援的结合,将是通航业未来扩大业务规模的必由之路。”芦峰说。
专家表示,支持通航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改革,关键是进一步加快低空开放步伐,让市场成为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供给侧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在需求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行业发展。探索通过保险为航空医疗救护提供资金来源,用直升机旅游等新兴产业提振市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