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安全 >> 正文

紧急撤离时的机长职责



2013-11-11   作者:孔凡龙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前段时间,我国民航连续发生了几起机组组织撤离的事件。一时间,乘务员如何在短短90秒内成功疏散旅客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机上紧急撤离行动的决策者,机长如何更好地判定、评估和实施紧急撤离是成功疏散旅客的重要前提,显得尤为重要。

  紧急撤离是飞行基本功

  紧急撤离是指飞机或机上发生严重紧急情况时,机组在地面或水上所采取的,保证机上人员安全或减少机上人员受到伤害的措施。一般来说,紧急撤离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准备的陆上或水上紧急撤离,机组有时间做着陆前的撤离工作;另一种就是无准备的撤离,多发生在飞机起飞或着陆过程中,其比有准备的撤离危害性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44条规定,飞行中遇到特殊情况时,机长有权对民用航空器作最后的处置权,民用航空器的操作由机长负责,机长应当严格履行职责,保护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命令,民用航空器所载人员都应当执行。这充分说明了在紧急撤离时,只有机长有操作权、处置权和决策权。任何形式的紧急撤离都可能造成飞机的损害、机组和旅客的伤亡,而机长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陆地上,一旦启动“紧急撤离”程序,机上所有人员必须在90秒内完全离开并尽量远离飞机。每个机型和每场模拟机的训练,最后一个科目必然是模拟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撤离。如果飞行员在紧急撤离科目中存在失误,都会视为飞行检查不合格。可以说,紧急撤离是飞行基本功之一。

  如何实施紧急撤离

  机长是机上紧急撤离行动的决策者,负责下达紧急撤离的各种行动指令。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综合判定飞机是否执行紧急撤离是一件难以决策的事情。一般来说,机体有明显的破损、机上有烟雾火灾而无法控制、燃油严重泄漏、机上有爆炸物、飞机迫降,以及机长认为只有执行紧急撤离程序才能保证飞机和人员安全的其他情况,都要求机长实施紧急撤离。

  事实上,前5种情况比较明显,机长从飞机的监控仪表和自己的感官上,凭借嗅觉、视觉、知觉、感觉就可以充分判定飞机只有实施紧急撤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而最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典型的事例是机上火情得到了控制,但飞机落地后又死灰复燃,机长没有及时下达执行紧急撤离程序,导致灾难再次发生。

  机长一旦决定实施紧急撤离程序,从下达撤离命令到人员全部离开飞机,安全撤离的时间只有90秒钟。因此,判定飞机实施紧急撤离的时机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机长在飞行预先准备和直接准备时,会根据特殊情况的不同,对飞机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制订充分的预案,将实施撤离的时机向机组人员和乘务人员作出详细的说明。比如,语音直接下达、撤离信号灯亮起、多次频繁开关安全带开关等,争分夺秒地将时间留给旅客来完成撤离程序。

  在实施紧急撤离时,机长必须评估飞机续航能力和选择最佳撤离区域。飞机续航能力,即在特殊情况下的飞行能力,包含飞机和人员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决定了机长选择撤离区域的局限性。无论是被迫选择还是主动选择,其原则都是跑道和机场优先,广阔的平原、沙滩、树林、湖泊次之。如果机长在评估后认为条件尚可,应尽量选择设施比较完善的机场实施紧急撤离。如果是有准备的紧急撤离,在有火情的情况下,机长应当将飞机停在广阔的安全地带,避开其他飞机,将着火的一侧处于下风方向。如果是在水上撤离,尽量在空中多消耗燃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机长可以决定放掉多余的航空燃油,避免燃油在水面上泄漏而引发火灾。

  “哈德逊河迫降”的启示

  2009年,美国合众国航空公司“英雄机长”萨伦伯格进行的“哈德逊河迫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水上紧急撤离,也带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一是机长对发生的特殊情况评估准确。飞机起飞后,两台发动机同时撞鸟而停车,机长立即决定返场落地。如果机长对飞机的性能不了解,而错误地将精力花费在重新启动发动机上,就会导致时间的消耗而延误迫降时机。

  二是机长对机场周围的环境和航线特点比较熟悉。发生停车后,机长冷静处置,立即转弯返回机场,并寻找合适的备降地,即使不能降落在跑道上,也要迫降在相对比较柔软的河床上或平坦的水面上。这说明在起飞前,机组进行了充分的特情分析和预案。

  三是当飞机无法正常操纵时,机长立即通知了客舱乘务员,随时做好迫降准备。除了早期的驾驶舱里没有安装紧急撤离信号灯开关外,空客和波音的其他机型都在驾驶舱内安装了用以通知客舱进行紧急撤离的信号灯,以便在无法语音通知客舱的情况下,用开启信号灯来提示撤离动作的执行。

  四是机长必须亲自操纵飞机。飞机正常的操纵方式是在液压和电气的助力下,飞行员轻松地驾驶飞机,具备“四两拨千斤”的能力。但如果失去了二者的助力,飞机就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此时,机长既要艰难地驾驶飞机,尽量保持航行诸元,又要进行驾驶舱的资源管理,发布命令,指挥机组人员通知塔台,寻求外援,在121.5空地频率上频繁发送“mayday mayday mayday”信号,报告现在位置、航道、地速等信息,并将应答机编码调到7700。当飞机下降到500英尺后,放着陆襟翼,关掉组件和外流活门,发射最后位置;即将接水时,尽力保持姿态10度~12度,以200英尺/分~300英尺/分的下降率接水。

  五是接水后,打开紧急撤离信号灯,通过旅客广播发布紧急撤离指令。如果一侧着火,还要在口令中提醒注意事项,并关闭发动机燃油控制电门,超控拉出辅助动力装置灭火手柄。

  六是机长迅速评估飞机的受损情况和人员的受伤情况,打开侧窗,拿出驾驶舱的紧急设备进入客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工作。在确认飞机上再无可施救者后,机长最后一个离开飞机。

  七是回到驻地后,机长填写《特情汇报表》,准备材料,接受飞机制造商、民航管理部门和航空公司的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改进飞机性能或提高个人的飞行技能。

  发生紧急撤离时,机长首先处置的重点是飞机和外部环境,服务的对象是大局而不针对个体。机长的综合能力,决定了特殊情况下紧急撤离发生的概率。笔者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了20余年,驾驶过许多机型,感受最深的是:每个机型和每场模拟机的训练,最后一个科目必然是模拟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撤离。只有平时多努力,战时才少流血。多年的飞行经验也告诉我,只有将发生特殊情况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将安全关口前移,才能真正减少紧急撤离情况的发生。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

  紧急撤离之我见

  机长 韩帅

  机长作为机上紧急撤离行动的决策者,最重要的是分析判断执行紧急撤离的必要性。紧急撤离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在撤离过程中受伤。一次成功的紧急撤离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不必要的撤离则会带来额外的风险。

  如果是没有准备的陆地撤离,在紧急情况发生后,机长应尽快向乘务组发出警戒指令“乘务员各就各位”,让乘务组有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从而更好地组织旅客撤离。

  机组需要尽快完成相应的紧急撤离程序,确保发动机关闭和火警按钮按压,宣布撤离口令“撤离撤离,开始撤离”,并发出机上的撤离信号。在完成紧急撤离检查单后,机长可以指派副驾驶到飞机下把旅客引导到安全的地方,而机长自己则要留在飞机上协助撤离,在确认所有人都已离开飞机后才能撤离。

  副驾驶 刘顶

  一般来说,紧急撤离的时间标准为:陆地撤离时间为90秒,此时间是从飞机完全停稳到机上最后一个人撤离为止;水上撤离一般情况为20分钟,最少13分钟,机上人员必须在13分钟内撤离完毕。为了给飞行员留出更多的准备时间,空客A320飞机单独将紧急撤离检查单和正常检查单放在一张检查单上,使飞行员能够随手拿来,快速处置。

  在执行紧急撤离程序时,飞行员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必要时飞行机组会视情况不同相互协作和分工。紧急撤离时机长要最后撤离航空器,在可能的情况下带上手电筒进行客舱检查。飞行员撤离飞机后应积极协助地面人员或乘务组,引导和疏散旅客尽量远离飞机前往安全区域,对撤离时受伤人员进行积极救治,并以最迅速的方法,如实将情况报告有关部门。

  相关

  紧急撤离

  须加强空地联动

  王忠民

  近年来,国内外航空界因为不明烟雾、火警(含假火警)、非法干扰等原因导致的紧急撤离事件偶有发生。一般来说,在模拟机训练或应急生存训练中进行的紧急撤离,大多是有准备的紧急撤离。但是,并非所有的紧急撤离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最近,国内某航班发生的紧急撤离事件,是因为该航班在即将着陆时,在五边高度1300英尺(约合400米)左右出现起落架轮舱火警。此时的飞行高度低、飞行员操纵动作较多,又出现了危险等级较高的火警信号,可以想象机组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机组一边操纵飞机继续着陆,一边通知塔台做好落地后的应急救援准备。在落地后没有得到地面及时有效支援的情况下,机长宣布实施紧急撤离。事后调查表明,飞行机组和乘务组在组织旅客撤离的过程中口令清晰、程序规范、组织到位,保证了人机安全。

  为保证旅客生命和财产安全,飞行机组(含乘务组)和地面保障部门都应该认真总结机长应急撤离的命令下达是否果断、机组其他人员向空管部门传达机长意图是否做到了表达准确、地面启动应急响应是否及时、乘务组组织实施撤离工作是否按照训练程序进行等环节的经验教训,并在以后的应急生存训练和机场应急演练中提高水平,加强空地联动。面对火警,飞行机组只能根据驾驶舱的语音或音响警告按要求执行程序。机长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一秒钟,人机安全就多一分保证。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