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安全 >> 正文

外媒:在中国坐飞机体验差 行业快速发展催生“空怒”



2015-01-13   作者:史广林  来源:参考消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A9E29B62032B30083CB76B963B206D13.jpg   

  涉及中国乘客的航空过激事件越来越多。2014年12月发生的中国乘客大闹亚航航班事件就引起舆论哗然。图为空姐被泼热水后掩面痛哭。

  警方11日说,因不满航班推迟起飞,至少有两名中国乘客在飞机滑行过程中决定打开应急舱门以示抗议,此举迫使该航班放弃起飞,涉事人员已被拘留。

  据《新印度快报》网站1月11日报道,涉及中国乘客的航空过激事件越来越多。这起最新事件发生在1月10日,事发地点在该国西南部城市昆明,事发原因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班因持续雨雪推迟起飞。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乘客们当时很生气,对推迟起飞和空气不流通等问题抱怨频频。之后,机上乘客突然打开了三扇应急舱门,此举迫使飞机滑回登机口。机上有25名乘客—他们同属一个旅行团—被扣留讯问,其余乘客搭乘另一架班机飞往北京。

  云南省公安厅民用机场公安局通报说,根据已调查核实的情况,该局航站区派出所对煽动者李某媛(涉事旅行团导游)和违法打开两道应急舱门的周某分别予以治安拘留15日处罚。

  东航一名从事飞机保养工作的工程师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因除冰需要,涉事飞机的空调被关闭了约30分钟。报道说,虽然副机长出面对此进行了解释,但乘客仍很生气,那时飞机已滑出登机口。

  上述工程师说:“打开应急舱门极为危险,因为那将无法防止乘客受到引擎作用力的影响。”

  报道称,中国航空旅行市场发展迅猛,市场规模现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巨大的客运量和军队对空域进行严格管控导致中国航空旅行市场有着最差的晚点纪录。

  对航班被取消、晚点及服务的不满频频在机场和机上引发过激事件。经常会拍摄到乘客斗殴和攻击机组成员的行为。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1月11日刊登题为《在中国坐飞机的独特痛苦》一文。文章称,1月10日,愤怒的乘客在飞机还停在布满积雪的跑道上时强行打开了应急舱门。这只是说明在中国坐飞机有多麻烦的一起最新事件。

  据报道,当乘客发出抱怨时,机长问道:“你现在会死吗?不死你等着!”接下来,机上乘客突然打开应急舱门,后因此被捕。

  乘客对于坐飞机感到不满所引发的戏剧性事件在中国相当常见。

  报道称,坐飞机几乎在所有地方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中国也绝不是唯一遭遇“空怒”的国家。但据经验,在中国坐飞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在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都是如此。

  首先是航班延误。2013年7月,北京首都机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航班准点起飞。而在美国与之规模相当的肯尼迪机场,出港航班的准点率为65%。北京“著名”的污染是此类延误的部分原因,但只占一小部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军方控制着该国80%的空域。2014年7月,全国12个机场被要求在三周时间内将相关航班减少25%,以给大规模军事演习提供便利。沟通也是个问题。机场工作人员常常只宣布航班延误而不给出任何解释,致使不知所措的乘客极为恼怒。

  航空公司以及航空业是用来全面看待中国发展的一个实用视角。身为飞行爱好者的《大西洋》月刊记者詹姆斯·法洛斯在其《中国航空》一书中讲述了中国是如何试图将需要一个世纪的航空业发展历程浓缩为几十年的。这种极快的发展速度导致了一大批新机场散布在全国各地,但也带来了一些成长中的剧痛。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