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飞”渐成时髦事鲜有报备隐患巨大
3月20日傍晚,安徽省合肥市董铺水库渐起薄雾。5点多钟,一架小型直升飞机自东向西方向飞向水库上方,不断降低飞行高度直至贴近水面。随着一声巨响,飞机坠入水中。
经查,机上共有两人,一人获救,一人失踪。而这架小型飞机未在民航部门报备,属擅自飞行。
直至今天中午,坠水飞机才被打捞上岸。今天下午5点50分,经过警方和相关部门全力搜寻,确认失踪人员王某不幸遇难。目前,王某的遗体已被打捞上岸。
飞机为何会在水库坠毁?救援工作为何进展缓慢?涉事飞机多次飞行为何没被监管?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直升机阶梯状坠入水库
3月20日下午5点45分,合肥市公安局110报警台接群众报警,一架小型直升飞机坠入董铺水库。
合肥市公安局立即调集巡控民警、特警、刑警、派出所民警前往现场搜救,同时通知120急救车到现场施救。
据目击者称,飞机飞过大坝后,呈阶梯状一级一级降低飞行高度,几乎贴近水面。飞行几秒后,飞机沉入水中,声音很大。过了一会儿,他们听到有人在湖中间的岛上喊救命。
现场搜救人员乘快艇驶向湖心岛,救起一人,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经初步了解,事故直升机内共有两名男子,其中一人为获救的李某,40岁,系合肥大康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负责人,现正在医院接受救治。另一人系合肥大康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员工王某,25岁,现下落不明。
飞机坠落水库会不会造成机油泄漏,污染饮用水源?合肥市应急办主任汪涛表示,水库的水质监测系统是24小时自动监测,一旦出现污染会自动报警。目前经过水样检测,没有发现污染现象。
缺乏专业力量致救援缓慢
据目击者指认,坠机位置是在湖心岛南边200米左右的位置。
当日晚,事发水域雾大,能见度很低。经过拉网式巡查,搜救人员打捞上了部分飞机残骸以及失联者王某的衣服、证件、银行卡以及现金。
汪涛告诉记者,由于水库平均水深27米,坠机水域周边水深在10米以上,加上水库是封闭水源地,大型船只设备开不进来,合肥又没有专业的深水打捞队伍,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通过省政府应急办向省内周边城市调集专业打捞队伍,但他们也没有。当晚只能开展水面搜救,无法开展水下作业。”汪涛说。
2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应急办从江苏常州、盐城协调的两支专业搜救队伍已赶到开展水下搜救,不断排除疑似坠机地点。
“其实我们以前也依托有关单位训练了一批潜水员,但合肥湖泊不多,类似事件很少见,随着年龄增长,这批潜水员就不行了。”汪涛说。
22日中午,坠水直升机被打捞上岸。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约40小时。
失事飞机未在民航部门备案
记者在事发现场走访中了解到,此前附近一些居民隔三岔五就会看见疑似失事直升机在水库附近飞行。
据当地媒体报道,获救的李某是一位飞行发烧友。
而这架失事飞机经查证,未向民航监管局报备,属于擅自飞行,也就是俗称的“黑飞”。
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被称作通用航空。涉事的直升飞机即在此范畴。
记者了解到,民用飞机要想上天飞行,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和资质要求。合肥蓝天国际飞行学院副院长王志农介绍,私人飞机要在民航部门备案,具备适航证、国籍登记证和无线电台执照等三证。飞行员还必须有专业执照,不同机型要求的飞行执照也不同。
“每次飞行前还必须要经过空管局准许,机型、飞行空域、航路、驾驶者姓名、同机人员等信息都要上报。”王志农说。
低空飞行不易监管隐患大
“黑飞”坠机事件在安徽不是孤例。2012年,望江凉泉乡一架超轻型水上飞机失控坠湖,一名飞机驾驶员不幸遇难。
在全国看,甚至有人还因此负了刑责。2014年,北京一家航空科技公司员工操控无人机“黑飞”航拍测绘,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涉案当事人被检方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
如今,民间飞行活动成为时髦事,但不少并非出自“正规军”。据安徽省民航局相关人员介绍,该省经民航部门实际登记在册的商用航空器,目前只有两架。
根据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飞行情节严重的,会面临罚款、停飞、暂扣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飞行执照的处罚。造成重大事故或者严重后果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明令禁止“黑飞”的情况下,为何还有人敢冒风险?“私人飞机走正规渠道审批程序很复杂,有些人可能怕麻烦。”王志农说,而且很多是在偏远隐蔽地区飞行,空管部门的雷达在低空很难监测,无形中降低了“无证驾驶”的风险。
在北京市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会长董念清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并不了解飞行要经过审批以及如何进行审批。“低空飞行手续比以前已经简化了许多,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想飞就飞了。等到出事后,才知道自己是非法飞行。”董念清说。
董念清告诉记者,“黑飞”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可能对当事人以及地面的人财物,带来安全威胁。当飞机飞到一定高度后,还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民航活动,甚至干扰军方活动。
据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透露,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开放试点要在今年全面推开。通用航空在迎来春天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考验。一些专家建议,低空空域法规制度应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明确配套实施细则和飞行安全责任,同时还要建立完善通用航空保障体系,加强知识普及宣传。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