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安全 >> 正文

无人机被指存被劫持隐患 专家:普及航空文化至关重要



2015-10-26   作者:潘毅 郭淼  来源:央广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无人机,顾名思义就是无人驾驶的飞机,如果您还认为无人机仅仅停留在侦查、打击等军事用途那就孤陋寡闻了。从明星求婚到事故现场航拍,再到此前有物流公司亮相自己的无人机快递计划,尝试用无人机运送货物,并引发国内外物流业巨头的纷纷跟风,“无人机”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

  无论军用还是民用,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高空作业的危险始终是无人机的立身之本。然而近日有研究表明,无人机尚存在安全问题,有被劫持的危险。那么这些隐患从何而来,又该如何防范呢?

  在近期举行的某智能设备破解大赛现场,“劫持无人机”成为参赛选手们挑战的项目之一,选手在现场成功利用无线技术劫持某国内知名品牌无人机。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团队对市面上主流的无人机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无人机存在安全问题,首当其冲就是传输信息被窃取,也就是所谓的“被动攻击”。

  国内某无人机生产厂商负责人鄂胜国表示,目前民用无人机的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而军用无人机方面,尽管一直以来很重视安全性的问题,但是在数据回传的加密手段并不能完全杜绝泄密问题,技术上仍有瓶颈,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研究表明,威胁性更大的是主动攻击,攻击者可以向手机发送虚假视频,欺骗用户,制造无人机正常工作的假象。攻击者还可以侵入并控制无人机,可以将摄像头指向任意方向,打开或关闭摄像头,窃取无人机上存储的图像,或者删除无人机上的所有数据。最后,攻击者还可以劫持无人机,让它飞到任意地方或坠毁。无人机进入大多数人生活时,不少是作为玩具、或者摄影辅助器械的角色,然而这一研究结果使不少用户也产生担忧,是否无人机的出现也会给大家生活构成威胁。

  到底该如何评估无人机的安全性?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认为,军用无人机劫持难度大,而民用的则没有劫持的必要——有劫持的能力和时间,自己买一架或者造一架都完全可以,没有必要去做。而鄂胜国也指出,从成本角度考虑,劫持民用无人机得不偿失:“付出的成本比我自己搞个飞机去航拍掉可能还要大”,所以黑掉民用无人机的数据,没什么必要。

  不管无人机被劫持的难度有多高,可能性有多大,但凡涉及到安全的漏洞和隐患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除了第三方恶意攻击,无人机及其操作者本身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研究团队表示,已经将发现的安全问题反馈给厂家,厂家正在修改产品。然而在柯玉宝看来,相比无人机的安全隐患,无人机操纵者缺乏航空文化底蕴,成为业界更大的担忧:“飞无人机的这些人,包括有执照的驾驶员,和‘黑飞’驾驶员,航空文化都非常低,不知道什么叫法规,觉得有了这个东西他就可以飞。普及航空文化至关重要,让大家知道怎样能飞怎样不能飞,怎样飞违法怎样飞不违法,在哪个地方可以飞,在哪个地方不能飞。 ”

  公开报道显示,无人机的“黑飞”在世界各地闯了不少祸,有的甚至导致无辜公众受伤。绝大多数的无人机事故都伴随着突然的坠落,事故也很可能在错误的位置落下,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有业内人士担忧这些非法操作无人机行为甚至会影响行业发展。对此,鄂胜国指出,无人机在中国还是新兴行业,大家对航空的理解上还是有一些很大偏差,无人飞行器给个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去加强、去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无人机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把这个好工具真正用好。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